佘君鳳
摘要:小學作文教學,一直是困惑學生及其家長和老師的一大難題。在小學低年級孩子正處于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時期,如果能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孩子樂說愿寫興趣,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造機會;漢字和拼音相結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5-244
小學低段特別一年級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的高峰期,一年級教師開始就細致有效的進行說話寫話的引導,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規(guī)范的語言習慣,能夠為中高學段的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能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筆記錄下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低年級小學生初學寫作,如同蹣跚學步的孩童,需要大人引導、扶持。教師應有目的的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帶領學生體驗說話的樂趣,感悟寫話的方法,引領學生順利走進寫話的大門。那么如何在低年級進行說話寫話的起步訓練呢?通過實際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激發(fā)興趣愛說樂說
作文實際上就是寫在紙上的話。因此,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得學會說話。說好話將為今后的寫話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說話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有相當一部分孩子,起初不能夠說一句完整的話,他們怕在老師、同學面前講話,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有的總是緊張得結結巴巴……這就需要我們培養(yǎng)、扶持給予引導。利用說話課,給孩子們提供說話的機會。例如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住址等。介紹時要求態(tài)度大方,聲音響亮,要有條理。我班的盧兆鈺同學,雖然是個小女生,但是比較大膽,思維敏捷,講話干脆利落,我就讓她先說。她在介紹自己的時候還講述了她名字的來歷,逗得其他同學哈哈大笑。借助這么愉快地氣氛,我啟發(fā)、調動不會說、不敢講的學生,動員他們也學學盧兆鈺,講一講自己的名字或者其他有趣的事情。在我不斷的啟發(fā)和鼓勵下,孩子們說話的欲望被一點一點激發(fā)起來。聲音小的鼓勵他放大聲音重說一遍。第二遍明顯就比第一遍聲音響亮了,態(tài)度也大方了。這樣,膽小的也慢慢的敢說了,一個帶動一個,課堂的發(fā)言逐漸踴躍起來。對于說話有困難的學生,不能心急,要慢慢地反復教。先讓他模仿其他同學說話,學習老師說話,讓他們不畏懼說話以后,再自己練習說。
二、尋找契機,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話的機會
說完整的流暢的話是寫好話的基礎。教學中我發(fā)現,在一定的情境中訓練學生說話更容易。因為在情境中表達更容易,更靈活。于是我就抓住這一點,每逢有較好的說話機會,我總是留給學生。如課堂提問、課堂評價、布置作業(yè)等。
例如:有一次,我上寫字課,孩子們正用心的寫著,我在巡視,發(fā)現秦紹龍坐在哪兒不動。我問他為什么不快點兒寫字?他說:“老師,我沒有筆?”我隨口說了句,“為什么不跟同桌借一借呢?”他大聲說說:“我跟他借,他不借給我。”樣子理直氣壯,好像別人欠他一樣。我想學生中的確有很多的學生很自私,但也有學生根本不懂得如何向別人尋求幫助。于是,我當機立斷,讓學生稍停寫字進行討論交流,我說:“為什么秦紹龍同學借不到筆呢?他怎樣做更好呢?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呢?”由于這個話題對他們大都有親身的經歷,所以很多孩子都有話說,學生交流的氣氛很熱烈,就連平日里不愛說話的李富弘也起來發(fā)了言,最后學生明白了應該如何向他人求助,應該如何助人。這短短的5分鐘,我既進行了說話訓練,又育了人,可謂是一箭雙雕。
平時的語文課訓練學生朗讀課文時,我喜歡分組朗讀,小組比賽讀和男女生對讀。讀完以后我經常會抽學生起來相互評價他們讀得怎么樣。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問題,但卻可以鍛煉學生說有條理的話,完整的話。最開始時,學生們不能恰當的用詞,語序也會發(fā)生錯誤。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指導,他們基本能正確的,有條理的去評價別人的朗讀。這些看似很平常的練習,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也為以后的寫話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利用教材,訓練學生說寫完整的話
低年級的寫話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需要我們在平時多下功夫。在備課時,我們認真思考如何把寫話教學融貫在課堂教學之中。在教學時我們認真思考、認真觀察,做教學的有心人,切實地把寫話訓練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在鼓勵學生能夠運用學過的閱讀過的詞語說話寫話的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個性表達,不讓學生重復他人的表達,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思想。
例如:在教學《兩只鳥蛋》時,我是這樣進行說話、寫話訓練的:當講到本課文的高潮語句“我仿佛聽見鳥兒的歡唱,抬起頭來,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我緊緊抓住這一句話,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去深深感悟本文小作者為什么會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孩子們在我的指引下,情緒被調動起來了,紛紛暢所欲言。我想,我應該好好利用孩子們現在的這種心情,通過讓他們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進一步感受這句話的語氣。所以我靈機一動,對孩子們說:“他會看到什么?又會想到什么呢?”我在課文的最后一句后面板書了____,其實就是把最后一句變成了一道補充句子的題。對于這一提示孩子根據課文內容和他所感悟到的精神可以補出答案,為了訓練孩子們的說話能力和想象思維能力,我繼續(xù)引導孩子們:“課文中的小男孩在媽媽的提醒下,把兩只鳥蛋放回了鳥窩,他的這種行為給了你什么啟發(fā)?你有沒有類似的事情?可以講給我們聽聽嗎?”這時,平時很膽怯的張俊豪緩緩地舉起他的小手。我立刻叫他起來說說。他很激動,聲音緩慢的給我們講了暑假里他怎樣救了一只被汽車軋斷腿的小貓的事。當他講完時,其他同學都為他鼓掌。陸續(xù)的有好幾個孩子分別講了自己救小動物的事情。
在培養(yǎng)學生說話能力的同時,我們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寫完整的話。于是乘熱打鐵,我讓學生拿起筆來寫下自己看到或者親自做的保護小動物的事情。
四、利用漢字和拼音結合,提前寫話
低年級識字不多,很多是會說不會寫,使表達能力受到了阻礙。為此,我教他們用漢語拼音做拐棍,漢拼結合把要說的話寫下來,激發(fā)他們寫的興趣。在識字教學時,我采取了這樣的做法:用當堂學過的生字先口頭組詞,再用組的詞口頭造句,然后將造的句子寫出來。寫句時,會寫的、學過的字,一定要使用漢字,不會寫的字則用拼音代替。別看孩子小,寫出的內容可豐富了。他們在寫話的過程中經常寫出驚人的語句。如:①我的學校很美麗,我愛我的學校。②同學們在操場上做游戲。③操場上有的小朋友在跳繩,有的小朋友在跑步,有的小朋友在玩球……④我是會理二小一年級三班的小學生。⑤天上飄著朵朵白云,他們有的像小羊,有的像小馬……
我總會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的進步。孩子們受到表揚,表達欲望十足。我因勢利導,緊抓不放,尋找有效地方法促進他們提前寫話。這種漢拼結合的寫話方式,孩子們也是很喜歡的,寫話勁頭很大。它為孩子們提前寫話打開了閘門。事實證明,這種拼音夾漢字,漢字帶拼音的方式,不但可以鞏固所學拼音和漢字,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造句能力,養(yǎng)成了學生樂于動手、動腦的好習慣,為今后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教學時我們要做有心人,教會他們觀察事物,積累素材。讓學生多說多寫,日積月累,循序漸進,長期堅持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