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政清
摘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替代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教學也需要選擇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夠發(fā)揮其在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的效用,才能夠步入到理想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格局中。由此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問題進行探討,是很有必要的?;诖耍韵聦υ捯曈蛳滦W語文閱讀教學有效路徑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對話視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所謂“生生對話”,即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它是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課改思想的重要方面,學生的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才是課改的終極目標。因此加強生生對話對培養(yǎng)學生語文多方面能力、素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重構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主體
對話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是建立在主體與文本間平等的基礎上的,是雙向互動、傾聽交流的,致力于彼此間的合作與理解。對話理念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批判性思維迸發(fā)的前提。學生發(fā)展的“未完成性”及“有效對話需要一定知識的支持”,決定教師以“平等者中的首席”身份參與其中,在互動中將教學內容轉化為科目教育學知識,使學生以可理解的“圖式”主動建構。研究表明中國學生課堂參與意識不足,批判性思維退化嚴重。這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及應試教育的桎梏是分不開的。傳統(tǒng)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集體失語。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師生平等的理念,鼓勵學生廣泛參與,促進師生與文本精神層面的交流。這需要教師深刻領悟其精神,引導學生的參與,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和積極的參與,從根本上消解話語霸權。
二、準確定位對話目標
德國著名學者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學中,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睂υ捘繕说念A設、生成應該以人為本,以師、生、文本間的共同參與為核心,充分體現(xiàn)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形成開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學習氛圍,使閱讀的經驗得到交流,以達到對話教學的最佳效果。有效的對話教學必須站在學生的審美層面上和人文主義的高度上,在平淡有味的對話中,準確定位對話目標,運用目標規(guī)劃的對話式調整法,精心挖掘對話資源,讓靜態(tài)、有限的預設性目標和動態(tài)、無限的生成性目標在教與學中實現(xiàn),是語文老師教好語文的關鍵,也是語文對話教學最本真的回歸。例如,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的《鳥的天堂》一課,預設的對話目標之一可以是:抓住和利用文本的“文化細節(jié)”,談談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把握課文的層次。有一位教師指導學生抓住文本的敘述脈絡潛心會文,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的層次表現(xiàn)出來。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學生展現(xiàn)對文本的獨特感悟,不僅分析準確而且創(chuàng)意無限:用語言文字敘述的,用圖畫作品描繪的,用音樂歌曲表達的……靜態(tài)、有限的“三維”預設目標,恰到好處地通過課堂的精彩對話產生動態(tài)、無限的生成。學生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閱讀想象畫面,學會了本課生字詞,細細品味,漸漸升華,感受了“鳥的天堂”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景觀之美,實現(xiàn)“潛在文本”向“現(xiàn)實文本”的轉化,領悟了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式,增強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學生與文本中蘊含的真、善、美零距離對話,與作家巴金跨時空對話得到了延伸和拓展、深化和突破。閱讀主客體之間的交流,在其樂融融的閱讀對話中,以具有共鳴的問題為話題,有了課堂支撐力,預設和生成辯證統(tǒng)一,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探索閱讀教學新樣態(tài)有了著力點,才能提升對話的品質,達成閱讀教學的多重對話。
三、優(yōu)化閱讀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
教師的教學理念是教學方式變革的關鍵。教師作為對話教學的“首席”,是使主體與文本間的精神交流、情感體驗具有教育意義的調控者。教學中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方式,注重答案的生成性。與傳統(tǒng)教學的本質區(qū)別在于對話教學注重通過個體的理解使雙方的意義達成,并非自上而下的“情感”的傳遞。因此,需要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重視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感受。并通過合作學習加強與同伴之間的交流,促進多維思考與碰撞,給孩子提供一個廣闊的啟思空間。同時,對話閱讀教學評價注重“意義的獲得和自我主體的建構”這與傳統(tǒng)的注重理性知識的掌握有著實質性的差距,是主體間思想和情感體驗的傳遞,在教學評價中須滲透這一理念。
四、維護好課堂秩序,調控好授課進程
做好課堂秩序和授課進程的維護者、調控者。良好有效的“生生對話”必須在科學理性、尊重慎重的氛圍下展開。其次,當好“生生對話”的橋梁和媒介。有效的對話必須以學生準確的表達、理解為基礎,否則就會雞同鴨講,毫無進益。而學生的表述時常言不及義、含混不清,或者只關注自己、“目中無人”,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清晰表達、傾聽分析、反思交流。
結束語
閱讀是“利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回歸本真需要通過對話實現(xiàn)。部編版教材倡導將閱讀教學延伸到課外及學生的生活實際,“1+X群文閱讀”并采取“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梯度穿插,利于語文要素和語文主題的價值更好地融合。不僅保證了語文的工具性更凸顯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閱讀教學要喚起生命之對話,激勵個體精神之成長,就需要語文教師在“迎合”教育評價的基礎上轉變教育理念激蕩學生生命磨礪與共生之清流。
參考文獻
[1]吳玉.對話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大學,2020.
[2]鄧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對策研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8,8(09):25-26.
[3]彭柱宜.基于對話理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