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從軍
摘要:在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把學生放在課堂正中央,以教材為載體,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發(fā)掘并整合他們身邊的教育資源,打破教室壁壘,走出課堂,親近生活,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通過親身體驗、感悟,真正把書本知識內化,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習慣,使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诖?,本文章對生活情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生活情景;初中道德與法治;運用
引言
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教師也可以在制定相關教學計劃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職業(yè)素質。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如何更好地將生活融入課堂,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常見的問題
(一)缺乏對生活化教學資源的挖掘
從和教師的溝通中發(fā)現(xiàn),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存在教學全過程集中在知識點、考點的教育方面,未能結合生活化的教育內容,從生活的角度解讀和認識生活化的知識點,也沒有采用為學生布置課后生活化作業(yè)等形式,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鞏固能力。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還是以強化學生考試成績?yōu)橹?,在關心學生實際生活、實際需求等方面缺乏力度,也未能將多樣化、貼近生活的學習資源引入課堂,進而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無緣學生價值觀、情感的培養(yǎng),降低其培養(yǎng)的質量。
(二)生活化教學作用不明顯
大部分教師所選擇的生活化教學,基本選擇于課堂之前做出引導,方便大家進入課堂知識的鋪設中,利用實際生活的案例引出今日課堂所要學習的內容,尤其是在與法律相關聯(lián)的內容上,教師在開課之前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實際上初中階段的學生與這樣的案例相差甚遠,在教師的引領下慢慢才知道今日所學內容是什么,在他們淺層意識中還沒有完全接受,因為他們在一開始還沒有完全消化案例背后有何含義,只是跟隨教師的安排和節(jié)奏往下進行,這就說明生活化教學存在教學作用不明顯的問題,教師要好好把握和挖掘這其中的內容,爭取讓學生理解所引用的案例,從而投入道德與法治學習中。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生活情景的運用
(一)整合生活素材
在班級中為學生講解遵守社會規(guī)則方面的知識點時,在向學生講述完基礎性的理論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乘坐公交車時要注意哪些行為呢?要遵守什么規(guī)律?”教師在向學生說完這句話之后,首先要讓學生思考在坐公交車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一些學生會說在上公交車時要有序的排隊,也有一部分同學說在上公交車時要按照規(guī)定投幣,當學生說完這些內容之后,教師要在多媒體視頻中向學生展示存在于公交車中的一些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找出在這一視頻中有哪些違反規(guī)則的行為,使學生可以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經歷來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在無形之中也有助于讓學生認識到遵守規(guī)則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在課堂結束之前教師要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充分的尊重社會上的一些規(guī)則,并且履行這些社會規(guī)則,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整個社會沒有規(guī)則的話,那么是多么的混亂。”教師在向學生說完這句話之后,每個學生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通過這樣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中,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以生活化內容導入新課
以“珍視生命”這節(jié)課的學習為例,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對生命的理解還比較淡薄,對于生、老、病、死的了解也比較少,所以他們會感覺珍視生命這個話題與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距離較遠。教師就可以巧妙選擇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以某一次車輛墜橋事件的新聞為切入點,為學生播放該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親人的一些真實反映。通過這樣一個突發(fā)事件,讓學生明白意外的到來防不勝防,使學生對于珍視生命這個話題產生有效的情感共鳴,同時引領學生有效思考。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從哪些角度來更好地珍視自己的生命。以生活化案例來引起學生共鳴,為課程推進奠定良好情感基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專注力。
(三)關注時下社會熱點
在課程深度改革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要在立足教材基礎上,放眼課外,結合文本融入社會熱點,使文本內容得到升華,拓寬學生視野。比如,在講“敬畏生命”時,我以“后疫情時代”網(wǎng)上報道的一些地區(qū)有些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跳樓自殺;生活中網(wǎng)約車引起的安全問題;韓國客輪沉沒事件等血淋淋的事件探尋生命價值,引發(fā)他們熱議、深思,通過具有生活氣息的鮮活案例,激發(fā)他們感受鮮活的生命承載的價值,感慨這些事件中家人承受的痛苦,社會承受的壓力,促使他們醒悟,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所以今后要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四)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
理論與實踐在教學中是無法分割的,在課堂中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時,教師還需要帶領學生在生活中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這既可以讓學生充分地理解理論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如在教學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的第二單元“民主與法治”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社區(qū)問題,參與民主監(jiān)管,將課堂中的內容付諸實踐。這樣的實踐活動既可以增強課堂內容的趣味性,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將教學內容融入生活,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結束語
總的來說,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一定要好好挖掘這門課程中與生活實際相關聯(lián)的內容,巧妙利用它們之間的互通性,積極探索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方式,摸索出學生在這門課程中的反饋特點,逐漸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得以成長。
參考文獻:
[1]呂燕妮.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實踐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1(01):81+83.
[2]李超明.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1):123-124.
[3]馬紹霞.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0(5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