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開宇
學習科學的重要著作,基思·索耶編撰的《劍橋學習科學手冊》中開宗明義地提出,學習科學的目標即“更好地理解學習的認知過程和社會化過程,并運用學習科學的知識來重新設計課堂和其他學習環(huán)境,從而使學習者進行深度學習”。
對于學齡前兒童,馮曉霞教授指出,“深度學習不等于超越兒童理解能力的高難度內容的學習,深度學習強調學習過程?!奔瓷疃葘W習并不指向學習的難度與復雜度,而更傾向于個體學習取向、學習策略與學習方式和能力的提升。根據(jù)皮亞杰兒童發(fā)展理論與兒童認知等能力發(fā)展相關實證研究結果,可以認為,學齡前的兒童也能開展深度學習,但其內涵并不在于開掘知識學習的深度或建構復雜的認知模型,而是另有深意。
一、幼兒園開展深度學習活動的必要性認識
進行深度學習不是學前教育的主要目標,但認同深度學習的基本價值、豐富深度學習的活動方式是新時代學前教育應有之義。
學前教育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為主要價值取向。作為人生的起始階段,全面地促進個體在健康、社會、語言、科學和藝術各領域的均衡發(fā)展,共同提升是幼兒教育的基本主旨。
從幼兒教育的性質與兒童認知特點來看,深度學習模式的確不可能取代現(xiàn)有的教與學模式,但是在扎根于兒童生活實際,問題導向的深度學習活動對兒童的熱情參與和主動建構發(fā)展也的確遠超常規(guī)教學,在這樣的活動中:兒童會做出決定,爭論要點,向同伴解釋自己的想法、提出假設、預測結果、核對事實與細節(jié),訪問可能提供所需信息的人,設立新的調查方向,憑記憶和想象以及通過觀察繪畫、記錄觀察結果、報告研究結果,互相提出建議、互相鼓勵、重新嘗試,并盡可能尋找方法來承擔責任、解決問題。
面對將來的社會的挑戰(zhàn),幼兒園的確需要開展這樣類似的活動來幫助兒童提高主動性與各項學習能力。
二、幼兒園深度學習活動的主要特征
由于學前教育的對象與課程設置,學前教育的深度學習在學什么,怎么學兩個方面都與其他年段存在差異。
1.能力中心傾向凸顯
Guy Claxton在其著作《構建學習的力量》一書中提到,一節(jié)課的計劃或學習環(huán)境必須有兩個目標:一個和內容有關,教師希望她的學生習得的技能或知識;另一個和她的孩子們越來越強壯有力的“學習肌肉”有關。相對其他年段的學科中心傾向,學前教師相對來說較不關注孩子們知識技能學得——相比知識技能,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和個性心理的全面發(fā)展更是學前教育的重點。因此相比第一個目標,學前教育更重視第二個關于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如果說學科教育在基于學科知識系統(tǒng)的傳授下開展三維目標的滲透,在學前年段,相關的知識技能只是載體,幼教的目標直指兒童開展學習認知的能力、社會交往的能力、表達與控制情緒等幫助個體在環(huán)境中生存與發(fā)展的能力。
因此,在學習方面,我們的思考也不能不囿于孩子當下得到的知識、技能的數(shù)量、深度和廣度,而注重學習、思維的結構與潛力。愛因斯坦說:“如果一個年輕人已經(jīng)通過體操和跑步訓練了肌肉和耐力,今后他將適應任何體力工作。頭腦訓練及腦力和手工技巧的訓練也是類似的?!蔽覀兿胍⒆釉趯W習中養(yǎng)成追根究底而非浮光掠影的習慣,深度觀察收集證據(jù)而非迷信權威的習慣,耐心傾聽而非剛愎自用的習慣,事后總結梳理而非草草帶過的習慣,獨樹一幟熱愛創(chuàng)新而非人云亦云的習慣……而對于具體回答的內容與對錯,則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如,太陽為什么不能畫成綠色的?夸張的人物造型一定不如比例勻稱接近實際的人像美嗎?孩子設計的飛船是否違反了牛頓第一定律?因孩子癡迷“圍合”和“覆蓋”的圖式,搭建的建筑物都沒有門和窗可以嗎?
2.學習應首先加強行為知識
兒童的知識主要是行為性的,而且與特定知識所在的環(huán)境密不可分。年幼兒童可能對自己的家的房間和器具非常熟悉,但卻無法使用草圖或地圖抽象地表達出來。兒童認識的發(fā)展是從行為知識到表述知識,因此,一個合適的活動應該首先加強和擴展兒童的行為知識,然后再幫助他們使用各種與之直接相連的抽象表述。比如,對于主題開展調研后,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直接—抽象;圖示—圖表)來展現(xiàn)結果。
三、幼兒園開展深度學習活動的基本前提
學前階段的深度學習,是一個多次、多類型活動、(多渠道)輸入和(多形式)輸出交替出現(xiàn)的過程。
1.深度學習發(fā)生需要時間
深層學習并不能憑空出現(xiàn),深層知識的產(chǎn)生需要大量表層知識的獲得與有效建構,需要兒童在一個真實情景中發(fā)現(xiàn)真實問題,理解這個問題,提出可能的假設、尋找必要的資源,并嘗試(可能需要多次)去解決它、理解它,并形成一些固有的思維/行為模式。
兒童對某個新領域的初次接觸,這需要大量的各類信息提供與教師的示范;
兒童可能需要突破以前的一些固有看法或者行為模式,這需要否定自己的勇氣和內心反復的推演;
兒童可能需要將以前分散的概念圖示結合起來,這需要想象力或者突然的頓悟;
兒童可能在某個困難中兜兜轉轉,難以突破,這需要教師適時的提醒或資源提供;
兒童可能在失誤中得到的正確的結果,但他還無法理解和正確表述,這需要教師的等待;
……
以上種種,都是學前年段深度學習中可能遇到問題,都需要很多時間的投入。
2.深度學習發(fā)生需要操作的反復
約翰·哈蒂提出,我們的認知結構有其界限,這些界限與我們的認知負荷這一概念有關,我們一次只能記住有限的東西,我們在學習和解難中只能運用有限的認知加工能力。當我們需要完成難度更高、需要調動更多認知資源的任務時,我們必須依靠一些策略,包括建立高階概念或圖式等,但最常見的是熟練化。當大量的練習使得部分行為和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動發(fā)生、調節(jié)和控制后,使得個體能夠將更多的認知加工投放在更深層的、更需廣泛連接的任務之上,深層學習才可能由此發(fā)生。
3.深度的學習發(fā)生需要兒童經(jīng)歷多類型的活動
兒童的思維還處于發(fā)展中,與成人相比,其注意力、記憶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等都有較大差距,但是處于前運算階段,孩子在進行思維時,最大的困難還在于不能對事物進行抽象理解。較為高級的認知活動,兒童需要經(jīng)過實物操作、表征操作和腦內操作(抽象)三個過程,并螺旋遞進。對于成人來說,一些簡單的表述,比如幾個步驟的操作、簡單的邏輯推演等,兒童能夠理解單個句子的含義,卻難以形成整體的理解。因此,多類型的活動,多樣化的操作是學前年段開展學習的必要前提,深度學習也不例外。
4.深度學習發(fā)生需要多元表達的開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薄渡虾J袑W前教育綱要》則將幼兒園教育目標分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和表達三個方面。由此可見,表達在兒童發(fā)展中的重要價值。
在深度學習中,表達也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深度學習的另一種類型,是元認知的獲得和發(fā)展。當孩子能夠主動將學到的觀念聯(lián)系起來進行精細加工,并著重調控或者監(jiān)控這段旅程的時候,他們就會成為自己學習的教師。這需要兒童跳出現(xiàn)有角色,成為學習活動的監(jiān)控者。
如何幫助孩子跳出現(xiàn)有角色,對于學齡前兒童,最有效的策略可能是復述、反思和表達。表達幫助孩子從具體的操作中抽離出來,站到旁觀的位置。因此,在開展深度學習過程中,進行多類型的表達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其中包括但不僅限于:回憶、復述,記錄、繪畫、創(chuàng)作童謠、舞蹈、評價等等。
四、相比常規(guī)學習,深度學習需要更多的資源支撐,教師、家長都是深度學習開展的重要伙伴。
在開展深度學習活動中,兒童由于缺少開展整體深度學習的能力(對于工作流程的不熟悉,研究資源的不掌握,對于世界運行實際狀態(tài)的不了解,對于一些必備技能的不具備,對于整體把控的能力不足等),會遇到比大年齡學生更多的困難和挫折,因此,應時刻牢記“教師不但是幼兒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更是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奔床婚g斷地開展觀察,適時調整組織實施,并不斷引導幼兒、支持幼兒、幫助幼兒,共同邁向學習的成功。
作為兒童重要他人的家長,是幼兒園開展深度學習的重要伙伴與必要資源。家長至少可以用四種方式來參與到學習中來。
(1)家長們可以為孩子提供相關內容的更詳實信息。家長具有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能為孩子提供更豐富、更真實的背景信息或材料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渠道與家長溝通,介紹正在或者即將開展的深度學習活動,這樣,可以讓家長做好準備,根據(jù)孩子的要求提升有關信息和輔助。
(2)應鼓勵家長詢問孩子們有關學習進展的情況。深度學習活動的開展,往往由一個問題展開,鋪陳出很多領域較長時間的探索,對于兒童來說并不容易進行表述。正是由于這是一項對于兒童來說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在家長的追問和補充下,可以幫助兒童厘清活動的線索、來龍去脈或因果聯(lián)系。除此之外,也可以幫助兒童強化語言表達、增強堅持力,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等等。
(3)家長可以提供信息、圖片、書籍和實物,為全班兒童獲取與研究主題有關的知識提供一臂之力。家長的生活或工作環(huán)境,可以是兒童開展探索的真實場景與必要資源,但是更重要的是,當家長作為輔助者參與其中時,也是向孩子們表明,我認為你們的學習很重要,你們的付出很值得。
(4)在活動開展的后期,可以邀請家長來參觀孩子們的學習成果。每個孩子可以領著自己的家長轉一圈,對各類成果進行介紹。班級集體也可以表演歌曲或者自己撰寫的詩歌。這樣的參觀活動,可以讓家長有機會為孩子的投入和獲得感到驕傲,這是增強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機會。
在學前教育年段,不能把深度學習窄化為個體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而應是促進個體全面發(fā)展的學習能力的集合。學前期是幼兒各種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在綜合主題活動中有效促進孩子的認知、社會、健康與藝術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既是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旨所在,也是在學前年段開展深度學習活動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