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巧妮
摘要:探討《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線上-線下兩者相結合的慕課-對分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擬解決慕課授課過程中師生面授互動缺乏和傳統(tǒng)授課方式中學生被動學的弊端的問題,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Abstract: It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face-to-fac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passive learning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which discusses the online-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MOOC and PAD. Good teaching effect has been obtained.
關鍵詞:慕課-對分課堂;混合式;主動性
Key words: MOOC-PAD;hybrid;initiative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17-0228-02
1? 《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
1.1 慕課的弊端
《汽車電工電子技術》線上慕課雖然打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初始學習的興趣很高,但是不能持續(xù)的堅持學習,造成了慕課課程畢業(yè)完成率低的現(xiàn)象;且網(wǎng)絡教學方式固化、師生之間缺乏感情溝通的教學弊端。
1.2 傳統(tǒng)課堂的弊端
在對學生進行《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以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模式上課時,教師在講臺上“填鴨式”講授學習內(nèi)容,學生在座位上被動的聽課學習,使得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
1.3 對分課堂的介紹
針對我國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滿堂灌”的弊端,2013年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了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時間被一分為二,一半是教師講授,一半留給學生討論,這樣對半分的課堂授課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中學生被動灌輸?shù)慕虒W模式,對分課堂中教師留了一半的時間給學生分組內(nèi)化吸收所學的新知識,并分組討論所學課堂教學內(nèi)容,達到教師授課與學生內(nèi)化吸收的有機整合,實現(xiàn)了教、學的有機統(tǒng)一。因此,為了解決《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慕課教學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本論文探索將慕課-對分課堂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2? 慕課-對分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
2.1 《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分析
《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是高職汽車類專業(yè)類學生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識別汽車常用電氣電子元件,具備對汽車基礎電路分析和設計的能力,能對汽車電路進行簡單維修,為后續(xù)的汽車類專業(yè)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程內(nèi)容以職業(yè)崗位為導向,采用項目式教學,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導地位,注重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來實施課程教學。
2.2 慕課-對分課堂混合教學模式框架設計
參照現(xiàn)有的混合學習設計步驟,結合對慕課-對分課堂混合式教學的理解和認識,主要從課程設計、考核評價兩個方面構思設計,構建了融合對分課堂教學和MOOC 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框架圖,如圖1所示為慕課-對分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框架。
3? 慕課-對分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
針對以上的對分-慕課混合教學模式的設計,在我院的高職汽車專業(yè)學生中的《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開展了基于慕課-對分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在課程教學中,將課程分為線上和線下(課堂對分授課)兩部分。以項目四(汽車執(zhí)行器與控制)的”學習任務一“三極管及其放大電路”為例來講解。
3.1 課前——MOOC線上預習
課前教師在慕課平臺上上傳三極管及其放大電路的視頻資源、課件以及其他的教學資料,要求學生提前觀看對應的視頻,并完成預習作業(yè)。教師依據(jù)設計學生的課前作業(yè)和視頻觀看完成情況,進行學情分析,對教師后續(xù)的課中對分課堂講解提供依據(jù)。
3.2 課中——對分課堂線下課堂教學
依據(jù)線上測評的數(shù)據(jù)分析,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在于“基極電流Ib如何控制集電極電流Ic”這部分內(nèi)容,學生不能理解為什么基極能控制集電極電流;在課堂上教師重點講解該部分內(nèi)容,再留出一半的課堂時間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所學的三極管放大電路的知識點進行討論、吸收、內(nèi)化,至此,學生基本上了解了三極管放大的概念,但是還不太理解什么是三極管真正的放大狀態(tài),所以需要實踐來驗證該理論。(圖2)
3.3 課中——對分課堂線下實驗驗證
要讓學生真正理解三極管放大電路的知識點,必須要落實到實踐部分。因此在課堂上講解了三極管三個電極之間關系的 “三極管電流分配電路圖”,如圖2所示。并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做實驗來驗證“基極電流IB控制集電極電流Ic ”理論的正確性,小組通過實驗測試放大狀態(tài)下改變?nèi)龢O管基極電流的大小,并測量不同的基極電流IB時對應的集電極電流Ic大小,計算集電極電流Ic與基極電流的倍數(shù)β關系:
體現(xiàn)了基極電流的微小變化控制了集電極電流較大的變化,實質為“以小控大”。
小組圓滿完成實驗數(shù)據(jù)的測試,如表1所示。再整理實驗數(shù)據(jù),總結三極管工作在放大狀態(tài)時的外部電源的工作條件是發(fā)射結正偏,集電結反偏。
3.4 課中——課堂討論內(nèi)化
教學內(nèi)容經(jīng)過教師的精講、學生的實踐操作后,如果要學生真正理解消化知識,還需要學生對三極管放大電路的知識點進行針對性的討論。為了強化學生的討論效果,按照對分課堂的“亮閃閃、考考你、幫幫我”的亮、考、幫的流程進行討論,每個學生亮出自己吃透吃懂的內(nèi)容,并以考的提問形式提出其他同學可能還沒有掌握的知識點,最后請其他同學幫助自己解決不懂的知識點。讓學生全面的參與了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
3.5 課中——教師點評
教師依據(jù)學生討論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點評。對該部分的知識點內(nèi)容進行總結和講解。同時要求學生小組之間對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
3.6 課后——MOOC線上測驗
教師在慕課的慕課堂中發(fā)布“三極管放大電路”的知識點的測驗練習題,要求同學們在課后限時完成,檢驗同學們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為下次課程的授課內(nèi)容做好鋪墊。
3.7 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是測量學生對課程知識所學的掌握程度,它的考核方式是多元多方位的評價,包括線上與線下兩種考核評價方式。線下的過程性考核包括課堂表現(xiàn)、回答問題、出勤、小組討論情況、作業(yè)情況等,線上的評價包括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以及回答問題的正確度,觀看視頻的完成情況以及完成線上作業(yè)情況等。
4? 總結
通過對《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進行慕課-對分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改變了線上課程缺乏師生之間的溝通,形成了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被動的獲取知識的局面,學生學習知識在向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中逐漸轉變。
參考文獻:
[1]涂春梅.基于“對分課堂”的線上教學模式初探[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9):59-61.
[2]張典.對分課堂:高等院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教育教學論壇,2020(5):225-226.
[3]李洪影.期刊“對分課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黑龍江科學,2020(5):22-23.
[4]張曉麗.融合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的智慧教學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20(6):147-151.
[5]周志紅.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職院?!皩Ψ终n堂”教學模式探索[J].時代金融,2020(3):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