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雨
摘要:本文目的是了解我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及合理性,促進抗菌藥物的規(guī)范化使用。調查呼吸內科 2020年6~12月住院病歷751份,統(tǒng)計分析抗菌藥物的使用種類、使用率、使用頻度( DDDs)、合用藥情況等。結果顯示抗菌藥物的使用率為94.5 %;共涉11類33種,單用比例為79.4%,用藥率為20.6%。說明我院呼吸內科抗菌藥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應進一步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關鍵詞:抗菌藥物; 呼吸內科;合理用藥
我國是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較嚴重的國家之一,由此產(chǎn)生的藥源性疾病、耐藥性等問題均較嚴重?!犊咕幬锱R床應用管理辦法》的施行,對臨床合理用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吸內科抗菌藥物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為了了解臨床用藥情況,更好地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對呼吸內科2020年6~12月住院病歷751份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 資料來源: 抽取我院呼吸內科2020年6~12月出院患者的完整病例751份,記錄患者的歷號、性別、年齡等。
1. 2 方法: 采用 DDD 分析方法,參照 WHO 推薦的DDD 值,部分新藥 DDD 值參照藥品說明書。 計算DDD 數(shù)( DDDs = 總用藥量 g / 該藥的 DDD 值) ,并進行排序,分析其使用頻度。同時,以 DUI 來評價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規(guī)定 DUI ≤1 為合理。DUI =DDDs / 用藥總天數(shù)。
2.結果
2.1 患者情況:呼吸內科出院患者中涉及的疾病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并感染、肺部感染、肺膿瘍等等751 份病歷中,男 458 例(61.0%) 女293 例(39.0% );30歲以下82例(10.9%),30~60歲256 例(34.1%),60歲以上413例(55.0%)。
2.2 用藥情況:751例患者中有710例使用了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率為94.5%。使用抗菌藥時間最短為3d,最長為35d。共涉及11類33種抗菌藥物。
2.3 抗菌藥聯(lián)合應用情況: 抗菌藥單品種使用:564例(79.4%) ,二聯(lián)用藥115例(18.8%)三聯(lián)用藥31例(1.8%)。
2.4病原學送檢率:751份病歷中,有570份進行了病原學檢查,送檢率為76.0%,送檢標本有下呼吸道痰、血液及肺泡灌洗液。培養(yǎng)致病菌株274株,陽性率為48.0% ,呼吸系統(tǒng)感染病原菌以Gˉ菌為主,前3位分別為鮑曼/溶血不動桿菌59株(21.6%),肺炎克雷伯菌44 株(16.1%),綠假單胞菌28株(10.2%); G+菌為屎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真菌感染為假絲酵母菌、曲霉菌等。
3.討論
3.1 抗菌藥應用情況: 我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使用率為94.5%,抗菌藥物的使用率較高,這與呼吸內科患者特殊性有關,基本都有細菌感染,并且住院患者一般病情重,臨床用藥首選起效快的注射用抗菌藥物( 靜脈給藥)排序結果顯示,所用抗菌藥物以青霉素類酶抑制劑和頭孢菌素類為主,這些β-內酰胺類藥物主要是通過彌散進入支氣管和肺組織中,故其在痰或支氣管分泌物中的濃度遠較血藥濃度低,但在用較大劑量,且有炎癥時滲入的藥物濃度明顯升高,故仍是肺部感染的常用藥物。根據(jù)衛(wèi)生部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09〕38 號文件要求,醫(yī)療機構要進一步加強氟喹諾酮類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嚴格掌握臨床應用指征,控制臨床應用品種數(shù)量,因此氟喹諾酮類只有左氧氟沙星有少量的應用。近年來,由于廣譜抗菌藥、免疫抑制藥和皮質類固醇激素的廣泛使用、導管插管和器官移植等新技術的開展,使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急劇上升。氟康唑不僅組織穿透性強、療效好,而且與其他抗真菌藥相比較為安全。由DUI值看,僅2種藥物的DUI>1,總體用藥較合理。
3.2 不合理用藥分析: ①藥物的選用問題,部分醫(yī)師選用時針對性不強,甚至盲目用藥和根據(jù)慣性思維用藥,少做或不做致病菌藥物敏感試驗,不能根據(jù)病原體、機體與抗菌藥物三者關系全面分析制訂給藥方案。②給藥劑量的問題,有的藥物給藥劑量偏大,有時超過限定日劑量( DDD) ,以加大劑量、增加藥物濃度的方法易導致藥源性疾病和不良反應的產(chǎn)生。③治療療程的問題,有的用藥時限過長; 有的用藥時限過短,用藥 1 d 即換藥,顯示藥物選擇的隨意性。④用藥配伍方面的問題,醫(yī)師往往考慮治療學上的協(xié)同作用,忽略藥動學、藥效學中的相互作用。⑤忽視病理、生理狀態(tài)下的特殊用藥,有的不根據(jù)老年患者具體情況,仍按常規(guī)劑量給藥,有的忽視患者的肝、腎功能狀況,劑量沒有作相應的調整。
3.3 聯(lián)合用藥: 抗菌藥聯(lián)用應有一定指征,如病因未明的嚴重感染、單一抗菌藥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 或混合感染) 、長期用藥細菌有產(chǎn)生耐藥可能者、需減少另一藥物的劑量、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等,通常患者在短時間內使用多種藥物,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藥源性疾病的概率明顯增加。此次調查發(fā)現(xiàn),抗菌藥聯(lián)用率20.6%,二聯(lián)為主,表明我院抗菌藥物的聯(lián)合使用已越來越規(guī)范。但是病歷中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如: ①藥效基本相同的β-內酰胺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同類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一般作用機制相同的藥物不宜合用,合用只能增加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或誘導滅活酶的產(chǎn)生,或競爭同一靶位而出現(xiàn)拮抗作用,以及增加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②對肝腎有損害的藥物聯(lián)用,如美洛西林+阿米卡星+克林霉素等; ③藥理拮抗: 如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等,二者均與細菌核蛋白體 50S 亞基結合,可競爭同一靶位而產(chǎn)生拮抗作用,降低藥物療效。
4.結語
總之,本院呼吸內科抗菌藥使用情況基本合理,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建議臨床醫(yī)生在使用抗菌藥時,應注意各類抗菌藥的適應證、注意事項等,促進用藥合理、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劉志勝.我院197例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 2007(05)
[2]石民彥,李鶴梅.480例呼吸內科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分析[J]. 海峽藥學. 2011(01)
[3]于美玲,萬春梅,于欣,楊英.我院呼吸內科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 包頭醫(yī)學.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