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p>
摘 要:信息化、數(shù)字化新媒體環(huán)境下,利用英文紅色文獻進行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協(xié)同研究,是一種全新的方式、方法,既是高校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教育主體的表現(xiàn),也是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與時俱進的結(jié)果。文章梳理英文紅色文獻,并探討英文紅色文獻與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協(xié)同策略。
關(guān)鍵詞:英文紅色文獻;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0-0016-02
英文紅色文獻,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結(jié)合過程中,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各機關(guān)、組織和個人在對敵斗爭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英語言歷史記錄。在我國,各級檔案館、圖書館均有豐富的紅色文獻館藏,非官方的民間紅色文獻與紅色實物檔案圖片也包含部分英文紅色檔案。在信息化、數(shù)字化新媒體環(huán)境下,利用英文紅色文獻進行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協(xié)同研究,是一種全新的方式、方法,既是高校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教育主體的表現(xiàn),也是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與時俱進的結(jié)果。教師將英文紅色文獻運用于高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能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載體與方式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
一、梳理英文紅色文獻
梳理英文紅色文獻,數(shù)量頗為可觀,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馬克思主義原著的英文版。如The Communist Manifesto首個英譯本由艾琳·麥克法林女士翻譯,于1850年在倫敦《紅色共和黨人》雜志發(fā)表,此后20余年美國至少出版有三種不同的英譯本。1896年,Swan Sonnenschein & Co出版英文版《資本論》。1989年,英國勞倫斯和溫莎出版有限公司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50卷。
第二類是中共領袖著作。此中最突出的是毛澤東著作,不同歷史時期均有出版:1948年的Turning Point in China,1949年的Mao Tse-Tung on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同志的很多著作出版了英文單行本。如Mao Tse-Tung on New Democracy、Mao Tse-Tung on Contradiction、Mao Tse-Tung Four Essays on Philosophy等。在此期間還成立了《毛澤東選集》英文翻譯組,學貫中西的錢鐘書任組長。196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外文出版社1976年出版Mao Tse-Tung Poems、1978年出版Conquering the Yellow River。
第三類,統(tǒng)戰(zhàn)政策催生的英文著作。最著名的有被稱為“3S”的艾格尼斯·史沫特萊、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和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的作品。如史沫特萊的作品Red Flood Over China,斯特朗的作品《中國大眾:1927-1935年間的革命斗爭》《中國出現(xiàn)黎明》,斯諾的紅色系列作品Red Star Over China、People on Our Side等。此外,龔澎等人主編的英文版“CHINA DIGEST”等期刊,主要向全世界報道中國時政。
第四類,其他紅色文獻。1928年李培恩的作品Three Principles English Readers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34年紐約出版G.Safarov的作品“MARX and THE EAST”。1936年Workers Library Publishers出版共產(chǎn)國際總書記季米特洛夫著名報告《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7年Workers Library Publishers出版米夫的作品Heroic China:Fifteen Yea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1939年,啟明書局出版Graybill and Chu所著的作品The New China。1940年,英文知識社出版Z·K所著的作品Prepared for the Use of Young People in China。1945年,Little,Brown and Company出版Ilona Ralf Sues的作品Sharks Fins and Millet,書中刊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彭德懷、史沫特萊等人的照片。1946年,William Sloane出版Theodore White的作品Thunder Out of China。1950年Harper & Brother出版Jack Belden的作品China Shakes the World。
二、英文紅色文獻與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協(xié)同策略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教育的靈魂是文字材料傳遞的價值觀。教師要在堅持高職大學英語語言知識學習、跨文化表達能力養(yǎng)成為本位的同時,以紅色英文文獻為抓手,有機融入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nèi)容的課程思政育人理念,有效規(guī)避課程思政流于形式的不良傾向。
第一,要秉承客觀公正的唯物史觀,開發(fā)好英文紅色資源這座富礦,建設好基于英文紅色文獻的高職大學英語課程資源庫。相關(guān)教育部門可邀請英語教育專家、思政專家合作編寫能夠體現(xiàn)紅色文化特色的教材,并基于信息化教學手段建設數(shù)字化配套教學資源平臺,供師生隨時調(diào)用。
第二,將英文紅色文獻資源納入校園紅色文化建設中,創(chuàng)建具有紅色文化主題體驗與共享特色的校園英語角,營造基于紅色文化的英語知識傳承、技能提升環(huán)境,提高環(huán)境育人效果。
第三, 建構(gòu)特色,打造品牌,積極推廣。利用英文紅色文化資源培養(yǎng)高職應用型雙語人才,讓學生成為睜眼看世界的開放型人才,是紅色文化育人理論與實踐體系的創(chuàng)新之舉。相關(guān)教育部門可在基礎較好的地區(qū)、高校率先試點,突出特色,形成品牌,再在面上示范,積極推行。
第四,建立動態(tài)更新的共建共享機制。近年來,“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已成為廣泛共識。各地均在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shù)手段拓展紅色文化傳播途徑,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內(nèi)涵,搶救瀕臨消失的紅色文化資源,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數(shù)字化采集、整理、修復、展示、傳播,建設了中國歷史文獻總庫項目(國家圖書館)、延安大學數(shù)字化紅色文獻資源庫、張林池陳舜玉抗戰(zhàn)文獻專題庫等多種多樣的紅色文化數(shù)字化平臺。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資源庫建設既要借他山之石,克服文獻獲取的時間成本、客觀條件限制等困難,也要成為開放型平臺的有機組成部分。由于收集英文紅色文獻存在的特殊困難,平臺應保持動態(tài)更新,與相關(guān)國家、地區(qū)、部門建立共建共享機制。
三、結(jié)語
總之,英文紅色文獻資源是紅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紅色基因傳承發(fā)揚的珍貴遺存。將英文紅色文獻的收集、整理、開發(fā)利用與英語學習納入同一學術(shù)視野,對英文紅色文獻進行多學科協(xié)同研究,既能發(fā)揮其傳承英語文化知識、聽說讀寫跨文化溝通技能功能,也能在推進文化強國、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創(chuàng)新高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載體,為推進紅色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尋找到新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朱小理.紅色資源轉(zhuǎn)化為教育教學資源的方式及路徑研究[D].南昌大學,2011.
[2]肖海清.高校圖書館參與校園紅色文化建設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01).
[3]羅敏.“抗戰(zhàn)文獻數(shù)據(jù)平臺”與創(chuàng)新中共抗戰(zhàn)史研究的方向和可能[J].中共黨史研究,2020(06).
[4]孫立華.對紅色文化研學融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4).
[5]李曉勤.紅色文化資源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成才之路,2020(33).
[6]黃敬輝.善用紅色文化資源 培育政治認同素養(yǎng)[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