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敏
摘要:落實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要思政課教師共同實踐,相互學習,共享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面對的是青春期成長的少年,他們可塑性極強。有意義的課程需要有意思的呈現(xiàn),課程教學的效果才能得到高效實現(xiàn)。與時俱進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更需教師進行教與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展開探討,提出了不同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法治意識
新時代下的普法宣傳精神強調,要創(chuàng)新宣傳形式,注重宣傳實效。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構成要素,能切實增強全民素質,維護社會和諧安定,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積極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法治意識,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注重教學實效,培養(yǎng)青少年的法治意識,提高初中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
信息化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可以把冗雜、抽象的知識通過新穎的形式展現(xiàn),讓學生直觀地理解,便于學生的知識學習和學習效率提高,還能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利用信息技術展開的信息化教學能顯著提升課堂效率,與此同時,信息化教學也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增強學生關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認知。例如,在講解合理利用網(wǎng)絡的知識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不同的網(wǎng)絡資源獲取渠道,講解正確的上網(wǎng)方式與規(guī)范的網(wǎng)絡行為,并鼓勵學生列舉一些不道德的網(wǎng)絡行為,最后通過多媒體教具呈現(xiàn)網(wǎng)絡安全法律知識,引導學生正確的運用網(wǎng)絡來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學習效率,明白網(wǎng)絡并不是不法分子的逍遙之地,在網(wǎng)絡世界里也需要遵循規(guī)章制度,通過信息化教學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教師在內容豐富的信息化教學中能高效地融入法治的有關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向學生滲透法治意識,也能滿足學生的法治意識建立需求,更好地提高道德與法治學習質量,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教學中,滲透法治意識培養(yǎng)。
二、開展趣味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能打造活躍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活動來深化知識理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積極開展趣味教數(shù)學活動,在活動中傳遞正向的法治意識,加深學生的法治概念理解,使學生嚴格約束自身行為,促進學生成為具備法治意識的高素質人才。例如,在遵守規(guī)則的相關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趣味教學活動,讓不同的學生分別扮演交通警察與行人,模擬行人“闖紅燈”的行為,由扮演交通警察的學生對行人進行“處罰”,讓全體學生直觀地了解破壞交通秩序的危害與需要承擔的責任。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模擬商場購物排隊結賬的情景,通過模擬顧客有序排隊的情景與顧客擁擠在收銀臺前結賬的情景,讓學生暢談公共場所秩序穩(wěn)定的重要性,分析有序排隊結賬和擁擠結賬的區(qū)別,由此引申出遵守公共規(guī)則的有關法律知識,讓學生結合相關法律規(guī)章制度,對交通秩序和公共場所秩序提出自己的見解。通過趣味教學活動,學生能順利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快樂的教學環(huán)境中提升對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的興趣,結合趣味教學活動,深化法律知識理解,形成法治意識。
三、結合生活實際教學
教師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能有效拉近實踐知識與道德法治知識內容的距離,結合不同的生活實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有關法律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樹立起法治意識,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引用典型生活案例來講解知識,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掌握法律知識,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就知識產(chǎn)權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抄寫作業(yè)”行為展開教學,讓學生了解抄襲的不道德行為,或者列舉社會考試中“考試抄襲”行為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讓學生知道侵犯他人知識產(chǎn)權的嚴重后果,明白侵犯作者原創(chuàng)知識成果這種違法行為是不可取的。教師通過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有深層面的理解,探尋法律知識的內涵,學會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時,運用法律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樹立法治意識。
四、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也是學生法治意識樹立堅定與否的關鍵影響因素。專業(yè)素養(yǎng)較高的教師能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能力水平,有效增強學生法治意識。反之,專業(yè)素養(yǎng)較低的教師則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較差的知識學習體驗,無法深刻理解不同的法律條文意義,不能樹立堅定的法治意識。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要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增強教育教學能力水平,以專業(yè)的形象踏進課堂,傳授道德與法治知識。教師應提升自身修養(yǎng),以飽滿的熱情支撐教學工作,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促進學生的法治意識形成,還應拓寬自我提升的途徑,從多領域提升自我教學技能,例如,參加知名學術論壇、拜訪知名法律專家、參與法律知識講座以及到公開庭審現(xiàn)場旁聽等等,有效增強教師自身的專業(yè)能力,為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良好開展奠定基礎。
五、結語
總體來講,培養(yǎng)初中階段的學生形成法治意識要從多角度入手,教師應基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來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增強學生的法律知識學習興趣,有效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并結合利用信息化教學方式采取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開展趣味教學活動、結合生活實際教學、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等一系列教學策略,致力于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推進初中法治教育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辛紅英.時政熱點材料的多角度分析策略[J].江西教育,2021(06):19-20.
[2]黃晨.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