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麗
【摘要】只有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以科學的方式幫助學生打開心結,才能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有力引導、支持以及保障。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一定要堅持以生為本原則,始終以引導學生打開心扉、積極生活、奮發(fā)向上、健康成長為基礎目標。本文圍繞典范與榜樣、尊重和平等、民主和科學、德育和生活、個體與集體等方面,就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藝術性開展策略進行了探討,但愿能幫助廣大教師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結,充分凸顯德育工作的作用和價值。
【關鍵詞】小學德育;班主任;民主管理;個性化教育
做好德育工作是小學班主任的重要職責和任務。五年級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思想價值觀念初步成型,需要班主任通過科學、合理、有效的德育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認知、糾正錯誤價值觀念、培養(yǎng)良好道德行為習慣。不過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并不簡單,只有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的心結,才能凸顯德育工作的藝術性和有效性。
一、樹立良好典范與榜樣
對正處于成長關鍵階段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對世界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且會不自覺地學習與模仿,而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正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故而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班主任一定要堅持以身作則的基本原則,始終對自身的言行進行嚴格約束和規(guī)范,在學生成長路上做正確的引路人和優(yōu)秀榜樣,照亮學生成長前路的方向。班主任需要主動進行自我學習與提升,著重了解社會公德、教師行為規(guī)范、學生行為守則等,并以此作為自身言行的基本準則,加強自我管理。不管是在日常和學生相處的課堂時間或者課外時間,又或者是自身工作之外的休息時間,班主任都應當嚴于律己,真正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例如,當班主任要教育學生做有禮貌的人時,那么自身應當遵守各種社交禮儀、職業(yè)禮儀、工作禮儀等,在校內(nèi)有禮貌地與學生以及其他教務人員相處,在向外堅持做一名有禮貌的人,從而為學生塑造值得學習與模仿的優(yōu)秀榜樣。只有這樣,班主任才可能走進學生心靈。否則,學生對班主任“說一套,做一套”的行為必然會有所不齒,并且會對班主任產(chǎn)生抵觸情緒和抗拒感,進而影響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實。
二、尊重學生并進行平等交流
尊重是班主任得以走進學生心靈的基礎前提。正所謂尊重是相互的,如果班主任對學生缺乏必要的尊重,那么學生自然也很難對班主任產(chǎn)生尊重,雙方之間必然會產(chǎn)生隔閡,班主任也不能走進學生心靈,更遑論落實德育工作以及幫助學生解開心結。班主任必須清晰意識到這一點,并在日常教學以及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真正做到尊重學生,以平等的態(tài)度和學生進行交流及溝通,致力于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各種問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尊重與溫暖。這樣能夠明顯改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對班主任的尊重意識,為班主任走進學生心靈以及做好德育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班主任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尤其要注意不能過分凸顯自身的權威性,以免給學生造成壓迫感。這意味著班主任應當對自身的語氣、說話內(nèi)容等加以注意,以平等、寬和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以溫和的語氣和學生說話,并且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自身的看法,營造寬松和諧的師生交流環(huán)境。另外,班主任還應當注意多多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在學生表現(xiàn)優(yōu)秀、克服困難時進行表揚,在學生遇到阻礙、心情低落時進行鼓勵,給予充分的尊重走進學生心靈。在和學生平等相處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采取“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德育,在不知不覺間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走進學生心靈并強化德育效果。
三、民主科學地加強管理
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一定要結合班級管理工作,這樣不僅能為德育提供載體,還能充分發(fā)揮二者的互促作用。而要充分發(fā)揮班級管理對德育的支持、促進作用,則需要以提高班級管理質(zhì)量為前提,即需要加強民主管理、科學管理。另外,民主化、科學化的德育工作也能取得良好成效,以科學的方式促進班主任走進學生心靈。班主任需要全面加強班級管理,以科學的方式、民主的方式對所有學生進行綜合化管理,讓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其中,最大程度地發(fā)揮管理作用。而在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中適當融入德育內(nèi)容,能夠讓德育在有序、和諧、寬松的班級氛圍中得到有效落實,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其中。通過真誠地關愛學生、適當使用調(diào)查問卷了解學生、加強情感教育、打造積極向上的班風等方式,促進德育和班級管理的深度結合,充分凸顯班級管理中的民主性與科學性,將德育滲透到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可以讓學生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品質(zhì)與行為習慣。
四、深化德育和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
德育一定要與學生生活進行緊密聯(lián)系,才能充分凸顯德育的實踐性,也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形成良好道德品質(zhì)與行為習慣。班主任需要著重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關注學生生活情況,既要嘗試通過德育教育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也要嘗試通過生活化的德育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與教育。例如,在引導和學生和諧相處的德育中,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分享他們和其他同學相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矛盾,并結合相應的德育理論、德育方法等進行疏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切實解決人際相處中的真實矛盾,充分發(fā)揮的預作用。而在構建實踐活動強化德育方面,班主任則需要通過各種生活化的實踐活動,圍繞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常見問題做好德育工作。例如,在學生進行班級勞動時,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設置人員職責劃分情況,讓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勞動分組情況。在此過程中,班主任觀察學生的勞動劃分情況、勞動參與情況等,并在必要的時候通過口頭講述、口頭表揚、班會表揚、操行分懲罰等方式,將德育融入到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活動之中,充分發(fā)揮德育的實踐教育作用。
五、基于學生個體情況進行合理教育
德育一定要堅持以生為本原則,才能有效發(fā)揮德育價值和作用。在開展德育工作時,班主任需要關注學生個體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教育,切實解決學生在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讓每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快樂成長。班主任應當積極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養(yǎng),掌握專業(yè)的心理健康知識,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以更加專業(yè)的方式走進學生心靈,真正做到個性化教育。合理協(xié)調(diào)集體教育和個性教育,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卡,動態(tài)化地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針對個體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科學引導。例如,班主任發(fā)現(xiàn)某位學生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和阻礙,學習成績有所下滑,并出現(xiàn)了畏難心理,心情極為沮喪,甚至喪失了學習興趣和信心。通過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傳授正確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同時和學生進行有效交流與溝通,加強心理層面的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形成勇于克服困難、敢于拼搏的奮發(fā)精神以及良好品質(zhì)。
綜上可知,小學班主任需要以走進學生心靈為前提,科學開展德育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快樂成長、良好成長。班主任應當全面了解學生實際情況,著重通過研究學生身心特征、了解學生興趣愛好、把握學生心理需求等方式,關注學生思想動態(tài),針對性地采取合理措施優(yōu)化德育工作,真正做到走進學生心靈,幫助學生解開心結,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胡坪. 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心結——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藝術[J]. 明日,2017(25):228.
[2] 吳國辰. 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結——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J]. 新課程(教育學術),2019(9):212.
[3] 吳友鳳. 潤物無聲之勢助力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J]. 南北橋,2018(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