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自己,而且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而自主學習作為良好學習習慣中的一種,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十分重要。之所以這樣說,其原因主要在于自主學習可推動學生的自我思考,讓學生在學習上不過分依賴教師,繼而做到深化知識。
關鍵詞:良好學習習慣;自主學習;重要性
自主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學生獨立自主完成學習活動的一種能力表現,更是良好學習習培養(yǎng)中的關鍵以及當前我國教育的主題。對于自主學習而言,其在本文主要是通過學生自我監(jiān)控以及自我評價等實現的。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即可讓學生從之前的學會向會學轉變,又可滿足現階段新課改給予的新教學要求。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自主學習已迫在眉睫。針對該內容,本文首先將分析自主學習養(yǎng)成的重要性,其次在給出養(yǎng)成措施,以供參考。
一、自主學習養(yǎng)成的重要性
作為良好學習習慣中的一種,自主學習養(yǎng)成的重要性主要可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社會發(fā)展需求
新時代的進一步到來與我國科技技術的進步,讓現階段的知識更換頻率變得越來越快。在此背景條件下,學生若只想依靠學校學習的知識在該時代站穩(wěn)腳跟,并有較好的發(fā)展往往不切現實[1]。對此,學生必須做到終身學習,而終身學習在今后更將成為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傊谝院蟮陌l(fā)展中,學生是否有具備競爭力、具備潛力以及能在信息時代輕松駕馭知識,從本質上講都取決于學生是否有終生學習的能力。然而要想實現終身學習,學生就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可見,自主學習培養(yǎng)已然是現階段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需對其加以重視。
(二)有助于學習效率提升
由于自主學習是讓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確定恰當學習目標,然后通過對自我的監(jiān)控等完成學習。所以,自主學習通常有著學習目標明確、學生能根據自我學習現狀選擇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以及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等特征。當學生養(yǎng)成良好自主學習習慣后,在學習中,學生將采用自覺主動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學生不僅會在課前做到充分預習即將學習的內容,課中認真聽教師講課,積極發(fā)言,在教師引導下自主解決問題,而且能在課后對知識要點進行概括,做出客觀的評價[2]。除此之外,自主學習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勉勵自己,挑戰(zhàn)自己。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將得到顯著提升。
(三)有助于對學生意志的磨煉
眾所周知學習并非是一件很快就能完成的事情。有句話說得好:“學無止境”,因此,在學習上往往需要學生擁有頑強的意志。這樣學生在學習遇到問題時才不是輕易退縮。而自主學習恰好具備了克服苦難的堅韌性。也就是說,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能讓學生做到迎難而上,堅持學習。這樣的自主學習過程無疑是對學生意志的磨煉。
二、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措施
首先,重視自主學習氛圍營造。輕松愉悅的自主學習氛圍營造即可減少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又可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做到積極學習,主動探索知識?;诖耍處熜韪纳苽鹘y(tǒng)教學方式,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時候,教師不能過多干預學生思考,只需在旁邊做好對學生的啟發(fā)與指導即可[3]。比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這一課的時候,教師需要將課堂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并且需要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當學生完成自主思考后,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觀看幻燈片,說說紫藤瀑布到底是怎樣的,讓學生根據作者描述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畫出紫藤蘿瀑布形狀。這樣既可培養(yǎng)到學生的自主學習,又可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其次,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是學生獨立支配自己學習的一種能力。在教學中一旦學生的質疑被調動起來,那么學生思維將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因勢導利,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行,與此同時需要對教材中的各創(chuàng)造因素進行充分挖掘,引導學生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同意問題,讓學生在標新立異中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4]。比如:在《小攝影師》這一教學中,完成教學后教師可提問學生小攝影師到底會不會再來,如果再來那么原因是什么?通過討論學生將得出不同的答案。因這些答案都是學生思考而來,所以相對傳統(tǒng)教學,這樣的教學形式更有助于學生個性化語言發(fā)展,甚至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最后,通過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因學生彼此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發(fā)展?jié)撃懿煌?。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按部就班,根本無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基于此,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放學讓學生進行學創(chuàng)。例如: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需求設計作業(yè)。這樣不僅可讓學生全面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而且能讓學生享受創(chuàng)造的快樂。還是以《小攝影師》這一課為例,教師可將學生劃分兩個小組,以會來與不會來為主題開展辯論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將自己思考的內容表達出,教師可從中看出學生對事物的理解。總之,以辯論賽的形式開展教學,不僅可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信息,而且能夠培養(yǎng)到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5]。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的推進讓教育不在只關注學生學習成績,還重視起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通過上述對該內容的深入分析可知,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非常重要,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提升,而且實現對學生意志的磨煉。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yǎng)成,具體可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營造良好自主學習氛圍等方面著手。
參考文獻:
[1]李平元.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9(11):69-70.
[2]陸衛(wèi)琴.養(yǎng)成良好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J].校園英語,2018(28):163.
[3]王明利.淺談數學課堂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5(33):64.
[4]張玲.如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J].新課程學習(中),2014(12):249.
[5]杭立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才智,2014(35):162.
作者簡介:潘超(1985-10),男,甘肅省隴南市禮縣人,民?族:漢?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語文,初中,部編版.
課題:(本文系2019年度禮縣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LX[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