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巖 張曉琴 韓建楓
[摘 要] 混合式課程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一種延續(xù)性創(chuàng)新,有其新的教學方法和特征,如何確定混合式課程教學評價的關鍵要素并將其融入現(xiàn)有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是高校教學評價面臨的新問題。基于對混合式課程教學特點的分析,通過數(shù)據(jù)調查構建混合式課程評價的指標體系,從混合式課程的學習評價和學生評教兩方面探討教學評價的設計思路,并給出評教結果排序的優(yōu)化策略,從而為混合型課程教學和客觀、合理地評價其教學效果和質量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教學評價;學習評價;學生評教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天津商業(yè)大學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項目“商務智能”(20ZXJXZX0127)
[作者簡介] 高 巖(1962—),女,河北石家莊人,工學碩士,天津商業(y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智能信息處理研究;張曉琴(1973—),女,山西忻州人,博士,天津商業(y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商務智能研究;韓建楓(1970—),男,天津人,博士,天津商業(y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數(shù)據(jù)挖掘、物流信息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36-0161-04? ? [收稿日期] 2021-01-19
一、引言
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合傳統(tǒng)教學和信息技術手段,實現(xiàn)課內與課外、線下與線上、班級與個體、自評與他評、課堂教學與虛擬學習環(huán)境的完美結合,打破傳統(tǒng)課堂限制,讓知識獲取的形式和途徑更多元化,通過整合優(yōu)質教學資源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旌鲜浇虒W模式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技術優(yōu)勢,課前階段,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學習任務單,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并反饋;教師根據(jù)線上學習行為數(shù)據(jù)動態(tài)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課后階段,學生根據(jù)教師和其他同學的建議,修改完善自己的學習成果。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把教師從重復性知識傳授中解放出來,實現(xiàn)因材施教、精準施教;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能力并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二、混合式課程教學特點及研究現(xiàn)狀
混合式教學兼具傳統(tǒng)教學和網(wǎng)絡在線學習的雙重優(yōu)勢,組織方式靈活、多元化的資源形式、互動途徑和評價方式,成為高校教學方式改革的首選。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混合式課程在教學目標上強調從知識的單向傳遞轉變?yōu)橹R的正確接收,鼓勵學生通過收集和綜合信息自主構建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單純的信息提供者和評估者轉變?yōu)閷W生的引導者和協(xié)作者,學生從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轉變?yōu)閹熒献?、生生協(xié)作的學習者;教學重點從單純的知識點掌握轉變?yōu)橹匾晫W習過程和結果;教學評價從考察學生的概念理解、記憶、識別等低階思維技巧轉變?yōu)榭疾鞂W生的分析、討論和批判等中級思維能力,從原有的分數(shù)等級轉變?yōu)閷W習的形成性和總結性評估。從上述變化不難看出混合式課程產(chǎn)生了新的學習空間、認知場景和交互形式,也必然帶來新的教學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依據(jù)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提供有效支持的活動[1]。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因此教學評價也是研究“教”和“學”效果的過程。
目前國內各高校廣泛開展混合式課程建設理論研究和實踐,通過“混合式教學”+“教學評價”關鍵字,在中國知網(wǎng)上共檢索相關研究論文382篇,其中大量研究針對的是某一具體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資源優(yōu)化等,涉及高?;旌鲜秸n程教學評價共性研究的論文14篇。從文獻統(tǒng)計結果來看,自2018年6月開始,混合式課程教學評價研究的發(fā)文量快速增長并保持了較高的研究熱度,如圖1所示。
三、混合式課程的學習評價
如何評價混合式課程學生的學習效果?焦楠針對混合式教學課程的評價過程給出了實施方案和計算方法[1];李逢慶結合混合式教學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實施階段,構建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部分組成的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2]。由于混合式課程強調不同教學要素的組合和優(yōu)化,因此要在傳統(tǒng)的考核評估基礎上,根據(jù)課程目標和混合學習方式探索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方式,并借鑒學習評價的小改變牽引課堂教學的大變革。
(一)混合學習方式及評價策略
混合式課程融合多種學習方法,針對常見的混合式學習方式(表1)可采用不同的評價策略。知識點評價是快速測試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的有效手段,可采用隨機出題、隨堂練習、選人、投票、搶答、問卷、彈幕等多種形式;評價一個完整的章節(jié)或模塊時可采用過程性評價,給出測試方案,主觀題可采用線上自評、互評或在線演示等方式;總結性評價評測學生是否達到課程所設定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目標要求,可采用開/閉卷筆紙測試或無紙化測試、口頭提問、課堂觀察、自評互判、線上直播互動、結課報告等多種形式進行。
混合式課程的教學活動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評價也可參照上述考核評價策略進行設計。
(二)評價數(shù)據(jù)
混合式教學是一個長期、靈活、開放的學習與變化過程,對學生的評價監(jiān)測從學生選課就已經(jīng)開始,從課前的線上自學、課中的反轉教學以及課后的線上拓展,教師借助數(shù)字教學平臺要掌握學生課前準備、課件的下載訪問次數(shù)、學習時長、課堂上的答題互動情況等學習行為數(shù)據(jù),以及測試成績、形成性和總結性評估報告,利用數(shù)字化評估方法監(jiān)測學生的學習進度及學習短板,了解班級的整體學習問題,精準施教,滿足學生差異化和個性化需求。評價數(shù)據(jù)成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依據(jù)。
(三)評價反饋
提供及時、有針對性的學習反饋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和成就感具有重要作用。線下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數(shù)字技術調動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系統(tǒng)性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線上教學時,教師通過增設有效提問環(huán)節(jié)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持續(xù)激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力。線上學習資源的便捷性使得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比較多,建設Q&A題庫,簡單問題即時回復,高頻次出現(xiàn)的問題統(tǒng)一回復,盡可能縮短回復時間。例如,我校電子商務專業(yè)“商務智能”混合式課程在傳統(tǒng)考核評價的基礎上,通過放大實踐項目的評價權重引導學生對實踐項目的重視。該課程的實驗采用小組作品展示增設小組自評、互評;評價主體有教師、學生以及電商企業(yè)數(shù)據(jù)分析人士,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都趨于多元化。作品展示能極大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表現(xiàn)力,展示過程中,教師和專業(yè)人士從理論內容、實踐能力、解決方案等不同角度進行點評,交互式評價每組學生明確自己解決問題的水平,并指導學生完成自我評價、自我反饋,形成良性循環(huán)效應[3]。
四、混合式課程的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是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獲取學情、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目前比較通行的做法是學生評教+督導打分。學生評教是學生對教學質量的一種自我感知和總體印象,學生通過自身感受和相互比較形成對教師、課程的評價意見,是評定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真實表達。由于學生容易被教師身上表面的、非關鍵教學因素所吸引,對教學的價值判斷比較粗淺,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教學督導每學期線上線下聽課次數(shù)有限,給出的評教分數(shù)以點帶面,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學生和督導有不同的評價角度和評價標準,對同一課程做出的評價結果往往是大相徑庭,產(chǎn)生本質性對立[4],上述原因使得評教結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
如何評價混合式課程教師的教學效果?楊陽通過德爾菲專家函詢法和層次分析法,對混合式課程學生評教指標體系進行篩選并確定指標權重[5];王曉靜對混合式課程高校教師角色的定位及演變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6]?;旌鲜浇虒W需要在原有評教指標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增加新指標或細化觀測點,采用新的評價策略,并通過技術手段糾正評價數(shù)據(jù)偏差。
(一)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是學生評教的依據(jù)為了解學生在混合式課程評教中的關注點,在調查問卷中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如果課程采用線上教學模式,影響你對任課教師評價的因素包括哪些?”,從結果看,第一位是學習收益(得到回報/投入精力),占比68.7%,排在第二、第三位是感興趣的課程內容和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占比分別為66.2%和60.5%,第四位是師生線上互動,線上資源的篩選排在第五位。因此,在混合式課程評教指標中可增設“教學平臺和資源篩選合理”“講課能引起學生興趣”“在課程中學有所獲”三個評價指標。
評教指標依據(jù)不同的評價主體可采用不同的信息粒度。例如有的評教指標包含“教學內容的寬度和深度”“能將學科或專業(yè)前沿知識融入教學”等內容;以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專業(yè)基礎來說,對以上兩個評價指標很難做出有效的判斷,因此可將該指標簡化為“依據(jù)大綱內容全面”。
(二)評教方法與排序策略
混合式課程的評教采用學生評教和專業(yè)評教相結合,其中學生評教采用十分制評分并由系統(tǒng)換算出最終分數(shù)和對應的質量等級。專業(yè)評教由教學督導和同專業(yè)教師組成,實名制打分和評價,得出的分數(shù)與學生評分一同展示。
有些高校將學生評教結果直接用于教師的人事決策與績效獎勵,例如“學生最喜愛的教師”“教學質量獎”等項目的評選,這就涉及評教結果的排序及可信度問題。問卷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顯示課程難度(25.07%)、課程性質(35.7%)、教師口碑(43.1%)和師生關系(58.04%)會對學生評教結果產(chǎn)生影響,此外在相同的教學質量級別上,選課評教人數(shù)也會對評教結果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可采用綜合評教人數(shù)和算術平均分的排序策略,利用公式(1)計算評教結果的貝葉斯平均值。
(1)
上式中S是本學期某課程的評教人數(shù),R是本學期任課教師評教分數(shù)的算術平均值,M是本學期教學部門參與評教的總人數(shù),C是上一年度教學部門評教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S代表參與評教的人數(shù),S越大代表參與評教的人數(shù)越多,權重就越大。假設同一年級參與評教學生總數(shù)為400人,上一年度部門評教結果平均分值分別是7.5、8.5、9、9.2,對應的貝葉斯平均值如表2所示。
貝葉斯平均值假定學生的投票打分是正態(tài)分布的,由于評教學生分屬不同專業(yè)、年級、班級,不同的評價主體有不同的評價標準,評教打分可能會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可考慮采用多元分布假設對貝葉斯平均值進行修正,在此不做贅述。
適度考慮樣本規(guī)模對評教結果進行修正,可以提高評教結果的信度。
五、討論
在混合式課程教學評價的研究過程中,筆者不斷思考能否借助以往的“教評學”“學評教”數(shù)據(jù)進行深度挖掘,為教學提供更好的決策支持。
1.隨著混合式教學方式的推廣,教學平臺積累了大量的學習行為數(shù)據(jù),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善于從數(shù)據(jù)中挖掘出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偏好,分析學習缺陷,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
2.借鑒“畫像”原理,引入某個學生或班級評教的可信度。教學評價相對封閉,長期固定的教師、相對穩(wěn)定的學生、定期安排的課程,一組固定流程和結構的評價。作為評教主體,一名學生多年評價不同的課程,同一個學期評價不同的課程,甚至評價同一位教師的不同課程;作為評教客體,一名教師多年連續(xù)教同一門課,在同一學期教同一批學生不同的課。主體、客體均存在被“畫像”的可能性,在每次評教之前,存在大量主客體的“先驗”信息,可被提取為本次評教的相關參數(shù)。
3.評教系統(tǒng)要對異常數(shù)值進行有效性確認,是筆誤噪聲,還是極端情緒的表達。學生填寫一個“異常數(shù)值”時,必須填寫相應的原因闡述,對“無差別評價”“無原因闡述的異常評價”等進行必要的懲罰性抑制,以保證評教的公平和嚴肅性。
4.作為學校教學質量主管部門要科學客觀地看待和使用評價結果[4],不能簡單反饋一個評教分數(shù)或排名結果,這種單一的評教信息不能真正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改善與提升。
許多因素都會對混合式課程教學的成敗產(chǎn)生實質性影響,教師發(fā)展、課堂結構、教學環(huán)境、政策導向等,在對教師的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個問題“通過本學期的試點,這項教學改革是否愿意繼續(xù)下去?”,大多數(shù)教師選擇“愿意繼續(xù)下去”開展混合式教學雖然沒有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但更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性。
參考文獻
[1]焦楠,孟令璽.高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評價的現(xiàn)狀及建議[J].知識經(jīng)濟,2020,19(7):98-99.
[2]李逢慶,韓曉玲.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7(11):108-113.
[3]高巖,張曉琴,薄濤.金課背景下商務智能課程改革與教學設計[J].辦公自動化,2021,26(4):6-7+30.
[4]李芒.大學金課觀-兼論大學教學的若干問題一[J].煤炭高等教育,2019(3):8-13.
[5]楊陽,孫鑫,陳磊.混合式課程教學評教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20(11):146-149.
[6]王曉靜,武秀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角色新定位[J].河南工學院學報,2020,28(3):57-61.
Design and Thinking of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Blended Courses
GAO Yan, ZHANG Xiao-qin, HAN Jian-fe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
Abstract: As a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blended courses have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How to determine the key elements of blended course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existing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a new problem faced by university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lended courses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blended courses through the data investigation, discusses the design ideas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learning evaluation and the student evaluation of the blended courses, and giv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he ranking teaching evaluation resul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blended courses teaching and evaluat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objectively and reasonably.
Key words: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evaluation; learning evaluation;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