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松
【摘 要】 語文是初中課程最為基礎的一門學科,而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初中作文教學中運用多元化教學法,對提高作文實際教學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備受教師的重視和青睞。那么,如何增強作文課堂教學的可操作性呢?本文從作文指導、修改和評價三方面入手,著重探討了初中語文作文多元化教學的指導方法。
【關鍵詞】 初中作文? 多元化教學? 指導方法
一、作文指導方面
1. 緊扣文本中的作文訓練加強指導,教給寫作方法。作文能否寫好,關鍵在于老師。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白本次習作要寫什么,給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幫助學生學會審題;其二,幫助學生選材,讓學生明白寫什么,寫哪些方面;第三,如何描寫具體,突出中心。如:寫人就要抓住人物的特點,如外貌、衣著、做事等與眾不同的地方;寫事就要抓住整個事件中人物的心理、動作、神態(tài)、語言,事情的來龍去脈等要表達清楚。在課堂上先說后寫,引導學生怎么說就怎么寫。抓住個別學生的說,還要具體地指導怎么寫。在習作結構方面、順序方面可以出示“下水”范文,進一步印證課文中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明白運用這種寫作方法并不難,很容易掌握。由于我們的學生平時積累詞句比較少,教師可以出示和本次作文相關的優(yōu)美詞句供學生選擇與運用。
2. 抓住各種活動或突發(fā)事件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即興作文,強化寫作。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須改革作文輔導的方法。不能緊緊圍繞教科書中的寫作要求指導學生作文,還要抓住突發(fā)性事件引導學生即興作文。
俗話說“文貴于真”,作文就是寫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實的,作文也就應該是真情實感的體現。如:在一個下雪天指導學生即興作文時,讓學生靜靜地凝視窗外飄揚的雪花,然后讓學生以《雪》為題寫一篇短文,描寫雪中的景色,還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有的學生寫雪花自由自在地飄在空中,希望自己也能像雪花一樣自由,不受拘束;有的學生寫雪花落到地上,像回到家一樣,找到了歸宿;有的則由雪想到了那些純潔如雪的人;還有好動的學生希望雪花快快地落,多多地落,好出去打雪仗……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景物,觀后卻有著不同的感受。今年春季干旱,西南地區(qū)干旱,我們這里也干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場春雨悄悄而來,教師應抓住這一自然現象即興作文,先讓學生說說干旱前后發(fā)生的事情以及人們的思想表現等;又如:我們這里正在棚戶區(qū)改造,一座座樓房拔地而起,可抓住這一社會現象作文。
二、作文修改方面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在作文指導、學生自改、互評、講評這諸多步驟中,最為重要的是作文修改環(huán)節(jié)。
在寫作過程中,由于學生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有限,不難發(fā)現學生作文中的假話、虛話、空話太多。其原因是學生的生活閱歷淺,素材積累少,對寫作缺乏感覺,所寫文章主題不明確、內容欠豐富,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寫作上的差異性。而作文修改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作文修改模式,積極尋找更合適學生的批改方式。
作文修改也應尊重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文猶如雕琢藝術品,工藝越細致,就越見精美。寫文章可以一氣呵成,成文可不需要太長的時間,而對一篇文章的修改卻可以是無止境的,雖然不能達到完美,但經歷推敲打磨、千錘百煉之后就能越來越接近完美。因此,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己反復修改作文的習慣。
三、作文評價方面
1. 激勵評價。作文評價也是十分重要的,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fā)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于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剎那間”一詞用得特別好!今后要多看書,認真作好筆記,老師相信你的作文一定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因此,有效地評講作文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
2. 及時反饋。注重及時反饋評講,讓學生再生寫作沖動。那么,如何做到及時反饋,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呢?
(1) 評講必須及時。講評是反饋的一種重要形式,必須講究其時效性,學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須反饋評講,拖久了就會模糊學生對訓練重點的印象,沖淡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阻礙學生急切獲取新的寫作知識的欲望。
(2) 評講準備必須充分。評講的目標必須明確,評講的方法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評講的程序必須清楚,評講的材料必須詳實(講評原始材料必須源于作文批改記載)。
(3) 評講必須緊扣重點。訓練什么,評講什么,必須有針對性,不能“胡子頭發(fā)一把抓”。正反例證也必須來源于學生習作,通過對此評講,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新授的寫作方法。
(4) 讓學生“嘗甜果”。在講評課上教師挑選二至三篇比較成功的文章,印發(fā)給學生,然后,挑一篇最為出色的,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其佳處;接著,另兩篇指導學生動筆評改、批注;最后,寫出寫作心得。這樣,通過欣賞成功習作,學生再一次體會到“描寫”這一寫作技巧在突出中心方面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也看到別人的長處,更嘗到了自己勞動果實的甘甜。
總之,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與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注重作文指導的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激發(fā)學生愛寫作、會寫作、想寫作的關鍵。因此,教師只有在作文指導中運用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在作文修改評價中體現出人文關懷,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從而真正達成提高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