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逸旻
摘要: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機械設備安拆工作。在機械設備安拆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常規(guī)的施工工具不便于施工作業(yè)的情況,由于施工工具不適應相關的施工作業(yè),導致施工效率低下,為解決這種現象本公司組織研究施工過程中遇到的施工工具相關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研究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并進行推廣以提高施工人員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機械設備安拆;施工工具;工具優(yōu)化;研究方法。
1 前言
對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機械設備安拆工具進行優(yōu)化研究,并對研究方法進行總結。機械設備安拆過程中經常出現常規(guī)施工工具難以滿足施工要求的情況,這種情況的產生會影響施工作業(yè)的效率,并經常需要現場臨時改造工具。在改造的過程中通常依照施工經驗進行改造,然后進行試用再修改不合適的地方,往往需要進行多次改造,浪費大量時間。通過對施工現場施工工具改造的過程加以研究,并結合創(chuàng)新方法進行優(yōu)化總結,形成一套解決相關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 機械設備安拆工具進行優(yōu)化研究
2.1 案例
案例一:以大型設備底部人孔門蓋板安拆為例,大型設備底部人孔門蓋板一般重量較大且經常存在作業(yè)空間較小的情況,導致人孔門蓋板難以安裝與拆除,并且存在安全隱患。為了解決此問題,組織人員進行研究。利用魚骨圖通過人、機、料、法、環(huán)等方面對問題進行分析。得出影響施工的主要因素為人孔門蓋板安拆工具難以滿足現場施工要求,對主要因素進一步進行分解,得出主要物理矛盾為人孔門蓋板重量較大,技術矛盾為缺少有效的受力點固定起升裝置。針對以上矛盾進行尋找解決方案,通過設計一種新型的施工工具——一種便于安裝與拆除大型設備底部人孔門蓋板的工具,包括金屬桿、螺帽與受力板,所述金屬桿通體設置有外螺紋,螺帽與受力板先后套裝在金屬桿上,金屬桿頂端固定有連接桿。所述螺帽與金屬桿的外螺紋相配合,實現螺帽在金屬桿上的位置調整,受力板采用彈性材料或彈性結構,使螺帽在受力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活動,方便人孔門蓋板的裝卸。另外通過在金屬桿底部加裝有若干與金屬桿結構相同的延長螺桿以滿足不同的作業(yè)環(huán)境。
案例二:在機械設備安裝、拆除過程中,遇到凹陷特別深處,并且作業(yè)空間狹窄的內六角螺釘,經常因扳手長度不夠,或扳手長度過長而無法進行作業(yè)。本研究通過對發(fā)電機導電螺釘安裝進行分析,得出本問題的基本矛盾是內六角扳手的長度和施工作業(yè)的空間產生的矛盾,通過將內六角扳手的長度改為可調節(jié)的,來適應不同的作業(yè)空間就能從根本上解決矛盾。基于此理論,我們開發(fā)出一種適用于深孔狹窄空間作業(yè)的內六角扳手,包括正六邊形金屬棒體、彈性連接件、手柄;所述手柄通過內六角圓柱形連接件與彈性連接件連接,正六邊形金屬棒體通過彈性連接件金屬外殼與彈性連接件連接;所述彈性連接件上設有彈簧,彈簧通過圓形薄金屬片與正六邊形金屬棒體連接。利用彈性連接件適應在狹窄作業(yè)空間下不同孔深的內六角螺釘安裝和拆除工作。利用本新型內六角扳手順利完成導電螺釘安裝工作,并且可以適用于本安裝工作的其它內六角螺釘安裝,減少因特殊工作環(huán)境導致臨時對內六角扳手進行不可逆改造,進而造成施工工具的浪費。本研究順利克服這種浪費的產生,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2.2 研究方法總結
本研究主要通過對施工工具使用過程中的問題使用魚骨圖的方法分析出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并對主要影響因素進行物理矛盾和技術矛盾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本矛盾。再對問題的根本矛盾進行分析,并制定相應的對策,解決相關的物理矛盾和技術矛盾,實施制定的策略,再對實施效果進行檢查分析。對實施效果中的不足進行統(tǒng)計和總結,進一步優(yōu)化解決問題的過程。最終將優(yōu)化后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整理歸納,應用到其它項目遇到的機械安拆過程中關于施工工具的問題,從而實現對應的施工工具的優(yōu)化研究,解決現場遇到的施工工具相關的問題。
3 結束語
本次對于機械設備安拆過程中施工工具的優(yōu)化研究,通過對實際施工中的案例進行分析,總結相關的研究方法,整理歸納出一套適用于解決機械設備安拆過程中遇到的施工工具相關問題的研究方法。并在本項目中的其它施工工具相關的問題中進行使用,驗證本方法的可行性,并在解決汽輪發(fā)電機本體轉子導電螺釘的安裝過程中成功設計出一種適用于深孔狹窄作業(yè)空間的內六角扳手。通過本次研究提高了機械安拆過程中的施工效率,增加了施工工具的使用率。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提高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春明.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技術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9):1138.
[2]張秀冉.機械設備安裝工程施工技術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24):4002.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20.24.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