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基礎性教學,同時也是小學教育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僅蘊含著很多的教育價值,而且還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對語文學科有效進行教學,有益于學生全面性的發(fā)展。因此本文對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希望可以幫助教師找尋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有效性教學;語文教學;策略
引言:教學是否有效性的標準在于學生吸收知識的程度,在側面則反映的是教學整體質量。有效性的語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學質量,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有所收獲,而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做到有效性教學就是目前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部分。因此,目前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并在教學中爭取每一位學生的參與,使學生愛上語文。只有學生在本質內心中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學科中,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具備較高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課堂教學主要是由教師以及學生共同組成,因此,在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展開分析就需要在這兩部分著手。首先,學生部分,小學階段的學生專注性普遍不高,而語文教學大多數(shù)是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教師多以板書形式來進行語文教學內容的講解,這種教學形式會使學生感覺到枯燥,特別是高年級小學生,教師再以這種形式開展古詩詞、文言文等方面的教學,其有效性就會大大折扣。每個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也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對教師講解內容感興趣,感興趣的學生自然跟隨著教師的腳步,而不感興趣的學生就會在課堂中出現(xiàn)發(fā)呆等現(xiàn)象,這都是學生專注性不高的表現(xiàn)。這時教師則會一方面需要負責課程教學,另一方面又要不斷督促學生聽課狀態(tài),這就使得教學有效性無法保證;其次,教師部分,部分教師教學意識偏低,對新課改下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在教學中仍然存在以自我為教學中心,與學生互動較少,只有在特殊的公開課中才會為了課堂效果而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因此就使教學過程無法達到真正的有效性。同時,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對先進多媒體設備了解不夠透徹,自然在使用時也無法保證使用的效果;還有一些年輕教師則過重依賴多媒體設備等,反而使先進教學設備在教學中起到了反作用,這些都不利于保證有效性的教學。
二、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策略
(一)嘗試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教學
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并不陌生。這種教學模式本身就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全面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對保證教學有效性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在滿足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為學生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在對《牛郎與織女》這一課的講解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中所提到“七月初七”來引導學生說出我國還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然后再對課文進行講解。在講解到牛郎與織女會面部分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來渲染氣氛,之后讓學生針對課本內容進行角色扮演,這樣一來在幫助學生學習課本內容的同時也會增加學生參與感,課堂活躍氣氛由此就被烘托出來,提高教學效率。
(二)結合生活開展教學
我國的母語是漢語,而語文教學中使用的也是漢語,因此學生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的對話機會可謂是無處不在。因此,教師就可以抓住這樣的對話機會,找到與教學內容的契合點,在彼此間對話的過程中了解學生內心想法,并根據(jù)此來設計教學內容,合理運用教材,整合文本知識,達到有效性教學。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中,這篇文章主要講解的是我國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七連六班五名戰(zhàn)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把敵人引上狼牙山封頂,頑強殲敵,最終英勇跳崖的故事,主要表現(xiàn)了五名戰(zhàn)士對祖國的熱愛以及英勇犧牲的革命精神,課文中對情境的描寫也較多。這時教師就需要放下身段,走下講臺與學生進行主動交流,可以問學生為什么他們被稱為壯士?他們?yōu)槭裁床煌督??在我們身邊有哪些報效國家的事件?報效國家的英雄你們知道幾個?這時學生就會主動結合課文,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建立師生間的共同討論,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這不僅可以使學生有話說,而且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提倡小組學習合作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已經被廣泛應用,而且也已經將自身優(yōu)勢放大化。對于學生來說,在課堂中的學習時間最為寶貴,在課堂中將教師傳授的知識全部吸收就會在課下省去較多的復習時間,同時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也將會提升自身能力。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小組學習合作模式時就不能夠吝嗇給予學生的時間,也不能夠將課堂完完全全交付于學生,應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生們的小組討論當中,使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都能夠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想法。交流是小組學習合作模式中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在小組中開展討論更是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這樣學生在小組學習合作中就會在充分了解其他學生的基礎上去探究新問題,在其中逐漸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如何判斷問題以及如何對知識點整理與歸納,為他們日后學習拓展新思路。
(四)嘗試閱讀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與寫作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二者相輔相成。因此,教師在閱讀的教學中,可以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與寫作教學相結合,以此來促進學生寫作水平,同時提高語文教學整體水平和質量。比如在進行《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的教學中,文章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些精彩的段落摘抄下來,并記下心得,而且要帶領學生剖析,告訴學生這樣寫作的好處,在幫助學生積累素材的同時激發(fā)他們寫作新思路。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已經對小學語文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并也提出了一些提高小學語文有效性的教學策略,雖然只是簡單闡述,但希望可以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最終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水平,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昌明.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應用與分析[J].新課程(中),2019(09):144.
[2]魏春鸝.探索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J].課外語文,2019(19):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