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
摘 要:“互聯(lián)網+”時代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作為日語教學工作者必須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將互聯(lián)網手段恰當的運用到教學中去,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本論文以“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的《日本概況》課程教學為主題,探討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lián)網+”;《日本概況》;日語教學
一、引言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這個讓人產生許多奇思妙想的“加號”的提出,攪動了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的一池春水,在各行各業(yè)內激發(fā)了無限的生機活力。近幾年,這個理念深入教育領域,教育行業(yè)也迫切需要和互聯(lián)網相結合,促使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思維,學習方法等發(fā)生一系列的變革。在此背景下,如何將“互聯(lián)網+”理念有效融入日語教學中,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求的日語綜合型人才,是值得每一位日語教育工作者探討和思考的問題。因此,筆者擬通過分析“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的《日本概況》的教學,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探討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二、《日本概況》課程的基本情況
高等院校日語專業(yè)高年級階段教學大綱中的指導思想一節(jié)明確指出:“學生畢業(yè)時應具有扎實的日語基本功和較強的日語實踐能力;還要具備日語語言學、日本文學、日本社會文化(包括地理、歷史、政治、經濟、風俗、宗教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因此,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理解日本的風土人情,為日語語言學習奠定一定的文化基礎,各個院校在制定培養(yǎng)方案的時候,大多會將《日本概況》課程設定為必修課或專業(yè)選修課,目的在于讓學生全面領略日本風俗文化,使其開闊視野的同時,促進日語語言的學習。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點,對日本歷史和社會文化等狀況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本課程的學習有助于學生今后從事中日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交流工作。學生學通過該課程學習之后,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日本社會,為學生拓寬學術研究的領域,增強涉外活動中的適應性。同時,使學生能將所學的語言知識與日本文化相結合,逐步減少與日本人交往中因文化差異所產生的摩擦與沖突。因此,《日本概況》課程在高校日語課程教學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課程教學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三、《日本概況》課程授課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筆者的實際從教經驗,發(fā)現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在“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有些問題亟待改進。
(一)課程設置
《日本概況》課程涉及到日本文地理、行政、歷史、政治風俗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信息量極大、知識涵蓋面較廣的特點。但是,根據各個高校日語專業(yè)的教學大綱安排,該課程大多只開設一至兩個學期,并且一周只有一節(jié)課兩個課時的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只能對教學內容點到為止,無法進一步延伸講述,更不要說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從而導致學生對很多內容也一知半解,課堂體驗感較差。這樣長此以往,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同時,根據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本課程學習總學時有限,所以這一問題難以通過增加課時解決。
(二)教材及教學內容
通過網絡搜索,可以發(fā)現市面上不乏《日語概況》課程相關的教材,讓人眼花繚亂。但是經過筆者的調查發(fā)現,教材大多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相關數據及內容較陳舊,譬如講述地理、行政章節(jié)有些數據甚至是2010年的,講到日本的人口章節(jié)時,由于世界及日本人口都是在時刻變化,所以就需要補充最新數據;第二,教材語言的問題?!度毡靖艣r》教材的語言,大體分為三種:中日雙語、全日語或全中文。大多數高校使用全日語教材,但是由于大部分院校都將這一課程安排在大二上學期,此時的學生詞匯量及語法知識儲備都不太完善,因此他們預習課程內容時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更多關注教材中的語法及單詞;此外,教師在講授教材時,課堂也容易變成日語語法教學課。這樣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若使用中日雙語或全中文的教材,學生習慣性只看中文部分,達不到語言練習的效果。第三,教材排版上缺乏趣味性。教材大多采用全篇文字的排版方式,圖片及圖表等較少,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從教材內容的編排上來看,《日本概況》教材大多由地理自然、歷史發(fā)展、政治社會、經濟發(fā)展、日本文化等五個方面組成。教材中關于日本現代流行文化,如動漫、二次元等相關內容極少,學生普遍覺得教材不夠新穎,無趣。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由于該課程設置欠合理,課時安排較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教師在講臺上津津有味,而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對大部分的授課內容都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和教材上的文字資料獲取,不夠全面,對日本文化的感受和理解有偏差。在課堂上,教師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課堂氣氛較沉悶。
綜上所述,作為日語專業(yè)教學的重要一部分,《日本概況》課程的現狀急需改善。
四、“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的對策
(一)充分應用課外平臺,調動學生積極性
前面提到,《日本概況》課程受到課時量少而又不能增加課時的限制,很多內容不能展開講授,導致學生學習一知半解。那么我們可以選取優(yōu)秀的網絡教學平臺,如“慕課”等,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教學的方式;或者讓學生去觀看相關的教學視頻。當然,由于大多數學生自律性較差,教師可以采取布置任務、課下分組討論并選取代表課上發(fā)言等方式來督促學生積極觀看視頻。這不但能彌補課時量的不足,還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減輕任課教師的教學壓力。
此外,也可以結合學校實際,定期舉辦日語知識競賽或專題講座,可邀請本專業(yè)有長期留日經驗的老師分享在日本的所見所聞,讓學生擴寬視野的同時,學習日本文化知識。
(二)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善用多媒體教學
由于《日本概況》課程教學學時少,所以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必須要細化授課內容。譬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本校日語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主要將課程細分為以下主題:日本的地理、歷史、政治、日本社會現狀、和食、文學、日本人的為人處事、年中行事等。根據內容的多少及難易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在“互聯(lián)網+”的時代背景下,單純的教材學習無法達到教師的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能補充這種不足。多媒體教學資源較豐富,比如在講到彌生時代的文化時,可以通過視頻等展示當時日本人的生活狀況,讓學生更加真實的感受時代的變化。由于它集聲音、文字、圖片于一體,內容直觀有趣,深受學生喜愛,這就可以極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對《日本概況》課程的學習興趣。
其次,前文提到教材上的內容大多數據陳舊,文化習俗存在過時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關注日本新文化、新流行的最新動向,同時引導學生使用課堂所學內容來思考社會現象等,從而加強學生對異文化的理解。
(三)創(chuàng)新改善教學方法,調動學習積極性
隨著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通過搜索許多信息唾手可得,師生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各種所需要的資源。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適合其學習日本文化的網站,確保其能及時了解日本社會最新的流行文化。在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模式之外,老師也可鼓勵學生進行發(fā)表,將幾個同學組成小組,學生通過小組代表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由老師點評指導。鼓勵學生盡量使用日語發(fā)言,避免堆砌課文原句。這種形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和日語表達能力,也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主動性。
其次,在講授教材內容時,可以采用閱讀提問法。當教材中的部分內容是在其他課程中涉及到的內容時,課前給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充分預習,并在課上回答問題由老師講解、補充。這種方法在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同時,也能節(jié)約課時。
五、結語
“互聯(lián)網+”時代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作為日語教學工作者必須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將互聯(lián)網手段恰當的運用到教學中去,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本論文以“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的《日本概況》課程教學為主題,探討教學方法及手段。
數據更新不及時的教材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授課需求,合理應用線上教學資源及平臺,補充線下授課內容的不足。上好一門概況課程,就要將新模式教學手段融入傳統(tǒng)課堂中來,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激發(fā)學生語言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yǎng)新時代背景下復合應用型的日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