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宇 吳海玲 韓明杰 張慶洪
(1.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麻醉科,福建廈門 361003;2.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麻醉科,福建福州350005)
胸外科手術操作時間長,在手術過程中以及手術后會對患者的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產(chǎn)生較大的干擾,術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相對較高,加之實施胸外科手術的患者創(chuàng)傷大,其產(chǎn)生的強烈應激會影響手術的開展,此外,隨著患者對醫(yī)療技術水平認知的提高以及舒適麻醉概念的提出,對麻醉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全憑靜脈麻醉是應用較為普遍且鎮(zhèn)痛效果良好的麻醉方式,而舒芬太尼聯(lián)合丙泊酚靜脈麻醉具有鎮(zhèn)痛效果理想、術后對患者影響小等優(yōu)點,因此在胸外科的麻醉誘導、麻醉維持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2]。本文通過于胸外科手術中擬定舒芬太尼聯(lián)合丙泊酚的靜脈麻醉方案,觀察聯(lián)合麻醉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擇我院胸外科2018 年12 月至2020 年5 月收治并行手術治療的90 例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 例。對照組中,男性28 例,女性17 例;年齡39~68 歲,平均年齡(57.4±4.6)歲;ASA 分級:18 例為Ⅰ級,27 例為Ⅱ級;體重52~79kg,平均體重(65.2±4.6)kg;術式:21 例行肺組織病變切除術、15 例行上消化道癌變根治術、5 例行縱隔病變切除術、4 例行賁門疾病手術。觀察組中,男性30 例,女性15 例;年齡41~73 歲,平均年齡(59.2±4.9)歲;ASA 分級:20 例為Ⅰ級,25 例為Ⅱ級;體重47~73kg,平均體重(63.8±4.1)kg;術式:18 例行肺組織病變切除術、17 例行上消化道癌變根治術、6 例行縱隔病變切除術、5 例行賁門疾病手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即開放常規(guī)靜脈、對其生命體征行常規(guī)監(jiān)測。給予對照組患者0.05mg/kg 咪唑安定、4μg/kg 芬太尼、2mg/kg 丙泊酚、0.15~0.20mL/kg 順式阿曲庫銨實施麻醉誘導,面罩加壓給氧,待肌松藥發(fā)揮效應后實施氣管插管,潮氣量8~10mL/kg,呼吸頻率12~16 次/min,監(jiān)測PETCO2至30~40mmHg。麻醉維持采用靜吸復合麻醉,吸入(0.3~1.0)MAC 七氟烷,丙泊酚(4~6)mg/(kg·h)持續(xù)輸注,術中根據(jù)需要間斷給予芬太尼50μg/次,芬太尼總量不超過8μg/kg。手術結束前30分鐘給予芬太尼50μg,手術過程中間斷給予順式阿曲庫銨0.05mg/kg,結束前10min 停用丙泊酚及七氟烷,結束時應用0.25%羅哌卡因行肋間神經(jīng)阻滯或切口局部浸潤麻醉。術后待自主呼吸恢復時應用新斯的明(0.3~0.6)mg/kg 和阿托品(0.1~0.3)mg/kg 拮抗肌松藥殘余作用。觀察組患者在上述麻醉方案相同的情況下,將芬太尼更換為舒芬太尼:其中麻醉誘導舒芬太尼0.4μg/kg、術中根據(jù)需要舒芬太尼5μg/次,舒芬太尼總量不超過0.8μg/kg,手術結束前30min 給予舒芬太尼5μg。
1.3 評價指標
1.3.1 血流動力學:于誘導前(T1)、誘導后5min(T2)、氣管插管時(T3)、切皮時(T4)、手術結束時(T5)記錄患者的SBP(收縮壓)、DBP(舒張壓)、HR(心率)水平。
1.3.2 術后恢復:觀察并記錄恢復自主呼吸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
1.4 數(shù)據(jù)處理:運用SPSS 20.0 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流動力學:在T1、T5 時,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在T2、T3、T4 時,兩組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SBP、DBP、HR 均發(fā)生了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時點血流動力學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各時點血流動力學比較 (±s)
項目 組別 T1 T2 T3 SBP(mmHg) 對照組 132.15±15.67 84.30±11.47 137.75±15.60觀察組 130.37±15.54 93.72±8.54 131.34±14.41 T4 131.36±11.70 124.02±9.31 T5 112.45±8.97 111.02±10.23 t 值 0.541 4.418 2.024 3.293 0.705 P 值 0.589 0.000 0.045 0.001 0.482 DBP(mmHg) 對照組 81.26±4.57 61.13±4.55 92.29±11.64 86.05±9.22 70.56±8.18觀察組 80.94±4.36 66.41±6.04 82.27±8.17 77.51±8.21 70.05±9.33 t 值 0.339 4.683 4.726 4.640 0.275 P 值 0.734 0.000 0.000 0.000 0.783 HR 對照組 83.77±8.69 58.82±9.18 88.35±10.64 86.06±9.36 80.98±10.25觀察組 84.12±7.87 63.58±8.70 80.82±6.94 81.79±8.44 79.64±10.84 t 值 0.200 2.524 3.976 2.272 0.602 P 值 0.841 0.013 0.000 0.025 0.548
2.2 恢復情況:相比較對照組,觀察組的術后多項指標的恢復速度明顯更快,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s)
時間 蘇醒時間 拔管時間 定向力恢復時間對照組 45 16.88±5.24 19.43±6.08 20.88±4.82 25.94±5.98觀察組 45 9.31±2.97 15.11±4.72 17.10±3.09 19.42±4.56 t 值 8.430 3.764 4.428 5.815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n 自主呼吸恢復
在胸外科手術過程中,由于手術時間長且具有較大的創(chuàng)傷,患者受到強烈的刺激而易發(fā)生應激反應,而機體在此狀態(tài)下其血流動力學指標也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尤其是身體耐受力差或老年等特殊群體,手術創(chuàng)傷對機體的刺激不僅不利于手術的進行,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chǎn)生威脅[4]。所以說,在胸外科手術操作過程中擬定適宜的麻醉方案至關重要。在臨床應用靜脈麻醉過程中,鎮(zhèn)痛藥物和麻醉藥物的聯(lián)用具有減少患者的疼痛刺激、提高麻醉效果的作用,而且術中也能夠更好地控制麻醉藥量,是一種廣泛應用的、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案[5]。舒芬太尼是強效阿片受體激動藥,與芬太尼相比,其對阿片受體的親和力更強、鎮(zhèn)痛作用更強,持續(xù)時間更長,對呼吸的抑制作用弱。另外,舒芬太尼分布容積小、半衰期短、消除迅速、蓄積量少,安全性更高[6]。而丙泊酚是一種麻醉誘導快、達峰時間短(兩分鐘)的短效麻醉劑,而且消除快、不蓄積,患者術后蘇醒快[7]。兩藥聯(lián)用,可以發(fā)揮協(xié)同增效作用,而且可控性強。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麻醉誘導后、插管時、切皮時,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SBP、DBP、HR 均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相關指標變化幅度更小,說明其血流動力學更加穩(wěn)定;此外,術后觀察組的各項恢復時間明顯更短,提示對患者的影響更小,更有利于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在胸外科手術過程中擬定舒芬太尼、丙泊酚的聯(lián)合靜脈麻醉方案,患者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手術后的恢復也明顯更快,值得臨床上進行研究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