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貴州省威寧縣小海鎮(zhèn)獅山小學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在教學時仍然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在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閱讀興趣難以得到激發(fā),影響了教學的效率。此外,部分教師在教學時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在閱讀時無法深入的理解文章大意,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閱讀內容的要求較高,但目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閱讀教學內容較為局限、缺少針對性的情況。在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過于依賴于語文教材,對學生的教育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的教學,缺乏閱讀內容的拓展,使得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語文閱讀內容,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一切新鮮的事物。因此,在教學的過程在教師要抓住這一培養(yǎng)學生思維活躍度、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時期,注重閱讀內容的把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拓展。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本內容加深理解,也有利于學生開拓思維和眼界,豐富知識水平和文化內涵。
(1)做好課前引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優(yōu)化教學方法是教師應該著重考慮的。因為小學生尚處于自主能力較為薄弱的人生階段,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自己的老師,老師應該優(yōu)化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教育。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課前導入是十分重要的。
在講解語文閱讀時,教師不應直奔主題,而是應設計合理的、具有趣味性的課前導入。課前導入包含的類型十分多樣,大致分為教師主導的課前導入和學生討論式的課前導入兩種。第一種形式可以是圖片或視頻,教師通過對即將講解的閱讀內容進行總結延伸,放映一些與閱讀內容相關的視頻或圖片,比如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教師可以找到相關電影片段,為加深學生的興趣和理解做好鋪墊。在觀看視頻時,學生能夠從英雄的行動和語言上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英勇不屈的精神,視頻的形式也更具有感染力和帶動力,能夠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仿佛身臨其境。當教學達到這一境界時,學生的接受水平也自然會逐漸提升。第二種是學生討論式的課前討論,主要形式是老師根據文章內容提出一個相關問題,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在組內得出一個最終結果,由各個組長依次分享。在彼此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生能夠交流彼此的意見與想法,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更有助于大家對后續(xù)文章的學習。
(2)結合閱讀情景教學,培養(yǎng)學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他們才會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對于學生而言,一篇文章的趣味性可能在于文章情景,只有理順了文章情景才能進行下一步深入的閱讀理解和研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抓住這一關鍵之處,結合閱讀情景進行教學。具體來看,當教師講解一些有人物對話的文章時,可以選擇幾位同學進行角色扮演,每人扮演一個文章中的角色,對全文的情景進行演繹。在學生演繹的過程中,能夠對人物特色進行深入理解和把控,班級整體的課堂氣氛也自然會活躍起來,當全班同學的精力都十分集中時,教學便會十分順利地展開。小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十分令人驚嘆的,老師給學生一定的主動權,讓學生自主演繹時往往能得到意料之外的驚喜。
(3)及時進行學習成果反饋,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其心理問題逐漸受到大家的關注和重視,在語文閱讀過程中,老師也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變化和信心的構建,要在注重學生心理問題的同時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理解。具體來看,老師要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后進行及時的、積極的、準確的成果反饋,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及時鼓勵,對成績不盡如人意的學生進行進一步指導。有一些學生成績不佳并非是沒有認真努力,而是在心態(tài)上遇到困難,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時要幫助學生重拾信心,讓學生看見學習的希望。
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之一。老師的教學目標過于簡單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失去挑戰(zhàn)性,學不到足夠豐富的知識;老師設置的教學目標過于高難也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信心,缺乏足夠的精力將知識進行學習和理解,只能夠浮于表面。對此,老師在設立教學目標時就應注重合理性,切勿貪多,也不能偷懶,將教學內容縮減。老師要樹立合理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理解情況安排下一步教學任務??傊?,老師的教學應該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這樣才能適應學生的活躍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