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麗
摘要: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著很多的民俗類文本。學生通過對這些文本進行閱讀,能夠?qū)ξ覈拿褡逦幕M行廣泛的了解,培養(yǎng)深厚的人文情懷。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展開情景教學,對相關民俗的特點進行具體認識;其次,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豐富的資料展開探究活動,進一步強化對民俗文化的理解;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民俗文化弘揚意識。本文就主要從這些方面談一談初中民族類文本的有效閱讀策略。
關鍵詞:初中;民俗;文本;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2-208
民俗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民俗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越來越充分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將語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文本作為學生了解民俗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引導學生立足于民俗文化文本,展開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對民俗文化進行具體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有力塑造學生的精神品質(zhì)。
一、進行情景教學,具體認識民俗文化
文本中對于民俗文化進行了十分豐富的描寫。但學生僅僅通過文字內(nèi)容難以對民俗文化的具體形式和重要特征進行具體的理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廣泛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圖片和視頻的播放,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對民俗文化進行充分的認識,讓學生獲得深刻的感染。
例如,在學習《云南的歌會》 時,教師可以進行情景教學,幫助學生具體認識民俗文化。比如,在閱讀“那次聽到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了三個對手,逼得對方啞口無言,于是輕輕地打了個吆喝……”等文段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出云南婦女演唱民歌的情景,讓學生結(jié)合本段內(nèi)容對婦女的精神狀態(tài)和演唱效果進行具體感受,從而體會云南歌會的熱鬧場面。又比如,在閱讀“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等文段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出云南鄉(xiāng)村風景的圖片,讓學生想象在這些場景中游覽的情景。學生能夠生動體會到云南鄉(xiāng)村風景的優(yōu)美與寧靜,激發(fā)對云南民族文化的熱愛。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能夠根據(jù)民俗文本的內(nèi)容進行多種情景的設置,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的具體性,增強學生對民俗文化的認識。
二、進行拓展教學,深入理解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文本對特定的民俗文化進行了豐富的闡述。學生由于知識修養(yǎng)的匱乏和生活經(jīng)驗的欠缺,普遍在文本閱讀時會遇到很多的疑難問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展開拓展性教學,讓學生結(jié)合豐富的課外資料,對民俗文化進行多方面的了解,不斷豐富學生的民俗文化修養(yǎng)。
例如,在學習《端午的鴨蛋》時,教師可以展開拓展性教學,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首通過文本的閱讀,學生能夠了解到本文主要講述的是端午節(jié)的民俗風情。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每個地區(qū)的民俗風情都是一樣的嗎?各種民俗風情的內(nèi)涵是什么呢?”對此,學生可以借助網(wǎng)絡資源和課外書籍展開廣泛的探究活動。從而了解到不同地區(qū)的端午節(jié)民俗風情各有差異。一些地區(qū)會在端午節(jié)時進行踩高蹺活動,一些地區(qū)會在端午節(jié)時舉行廟會。而大多數(shù)地區(qū)普遍會吃粽子。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端午節(jié)的由來進行探究。學生能夠?qū)εc屈原有關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廣泛了解,從而體會到端午節(jié)所體現(xiàn)的人民追求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能夠通過拓展性教學,幫助學生更為廣泛地了解民俗文化,培育學生深厚的人文情懷。
三、開展實踐活動,積極弘揚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具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實踐意識,讓學生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在生活中積極參與各項民俗文化活動,展開相應的民俗文藝活動表演,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民俗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充分發(fā)揮民俗文化對學生的綜合塑造作用,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例如,在學習《安塞腰鼓》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具體運用,展開多種實踐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對安塞腰鼓的表演方法進行一定的認識。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相關資料展開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動。對此,學生可以從服裝、道具、表演方法等方面進行更為深入的學習,以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腰鼓的表演,有力宣傳腰鼓化。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誦讀活動,運用嘹亮粗礦的語氣對“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等文段進行誦讀,塑造學生勇于拼搏,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質(zhì)。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實踐活動,具體弘揚民俗文化,促進學生進一步成長。
綜上所述:民俗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初中民俗類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民俗特征的了解、民俗文化的探究、民俗文化的弘揚等方面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將文本閱讀和民俗文化弘揚進行緊密的結(jié)合,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蔡娟. 民間文化資源在語文教材中的分布探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6.
[2]周子微. 初中語文教學中鄉(xiāng)土文化資源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