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霞
摘要:通過對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比較研究,不僅可以揭示專家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優(yōu)點,同時也能發(fā)現(xiàn)新手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不足之處,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而促進新手教師的成長。
關鍵詞:專家教師;新手教師;體育課堂;教學行為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379
一、選題的理由
1.選題理由
(1)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體育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體育教師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也相應地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在基礎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對專家體育教師和新手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進行比較研究,不僅能夠促進體育教師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對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有著重要作用。
(2)新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本文通過對專家體育教師和新手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比較研究,對二者教學行為的差異進行分析使新手教師對自身教學行為有進一步認識,并促進新手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二、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中學專家體育教師和新手體育教師,側重分析中學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隨機抽取146名江蘇省中職校體育教師作為研究的調查對象。為了使所抽取體育教師的樣本具有代表性,研究者利用在江蘇省舉辦的觀摩課、優(yōu)質課比賽和教學大賽等機會,進行問卷的隨機發(fā)放。
三、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使用SPSS22.0分析軟件對回收的146份有效問卷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求得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教學行為的整體、各層面的平均數(shù)與標準差,對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二者的教學行為進行比較。
1.語言類教學行為的比較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語言類教學行為中,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專家教師在語言類教學行為的平均值M=3.98,標準差SD=0.77,新手教師的平均值M=3.34,標準差SD=0.80。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使用講解、問答和談話等方式傳遞體育常識的頻率得出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在在體育教學中傳授體育常識的P值為0.000<0.05達到顯著性差異。
2.動作類教學行為的比較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專家教師在動作類教學行為的平均值M=4.07,標準差SD=0.76,新手教師的平均值M=3.34,標準差SD=0.89。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動作類教學行為的差異,通過測量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示范動作技能和讓學生示范動作技能的使用頻率得出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在示范動作技能的P值為0.015<0.05達到顯著性差異。
3.交流類教學行為的比較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在交流類教學行為中,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專家教師在交流類教學行為的平均值M=3.94,標準差SD=0.72,新手教師的平均值M=3.72,標準差SD=0.80。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交流類教學行為的差異,調查統(tǒng)計得出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在交流類教學行為中憑借組織學生組內合作和組間合作的使用頻率得出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的P值為0.885>0.05未達到顯著性差異。
結論
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專家教師和新手教師體育課堂教學行為進行了比較分析,初步得出如下結論:
1.語言類教學行為差異
專家教師在傳授體育常識、講解動作要領、分析技術關鍵、引導學生練習、啟發(fā)學生思考、針對難點提問、鼓勵學生嘗試、表揚學生優(yōu)點、口令組織隊形、回答學生提問和點評學習情況時重點明確、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新手教師的講解多為教材語言的重復,雖有一定的結構性,但結構不夠完整。
2. 動作類教學行為差異
在體育教學中,在示范動作技能、模仿學生練習、保護學生練習、幫助學困生和集中糾正錯誤的教學行為中。專家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不僅能夠采用多種形式和角度進行動作示范,同時還會借助學生來進行示范,能夠在課堂中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新手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往往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而在整堂課中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新手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使用動作類教學行為時都說自己親力親為,沒有留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3.交流教學行為的差異
在體育教學中,專家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積極參與活動、指導學生自主練習和與學生合作互動。師生間的每次互動,都是一次次思維火花碰撞的過程; 教師的每個“失誤”或學生的“錯誤”,也都可能成為智慧生成的源泉。新手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交流行為中更多地是圍繞如何順利完成教學目標而進行的。因此在新手教師的課堂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師生間也不是無拘無束的交流。專家教師比新手教師更善于分配教學中與學生的交流。
參考文獻
[1] 唐松林.教師行為研究[M].長沙:湖南師范人學出版社,2002,236.
[2] 劉英陶.教師職業(yè)技能[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9.
[3] 肖鋒:《課堂語言行為互動分析》,《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6期.
[4] 張治庫:《試論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非語言行為》,《中國電力教育》,199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