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冰
摘要:《指南》指出: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通常讓人感覺嚴謹而缺少趣味,它在促進3-6歲兒童思維邏輯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認知是其他邏輯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學術界越來越關注幼兒數學認知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由此突顯出幼兒園數學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教育;問題;對策
一、新課程改革,賦予幼兒園數學教育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
《學前兒童數學學習與發(fā)展核心經驗》中提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為我國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數學教育在理念、目標、內容結構、呈現(xiàn)方式等方面都發(fā)生了重要的轉化,幼兒園數學教育同樣面臨一些新的問題和困惑。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不斷審視自己、提升自己,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法,強化幼兒對概念的理解,熟練掌握技能、技巧,并且更好地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更好地展開幼兒園數學活動,以下是我提出的幼兒園數學教育產生的問題,成因及解決辦法。
二、幼兒園數學教育中的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與幼兒的年齡段特點失衡
失衡具體體現(xiàn)在:我們常聽、常見的“小學化”超前教育,以及有些幼兒園受市面上教材種類繁多的影響,出現(xiàn)了各個年齡段不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出現(xiàn)重復的現(xiàn)象。
(二)教師自身知識結構和對幼兒認知的欠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不具備完整的教學知識內容,出現(xiàn)常見的錯誤概念;不明確幼兒在每一領域的具體發(fā)展目標;沒有遵從幼兒的學習軌跡;不注重兒童個體差異性。
(三)教師的教學方法單調,教學目標單一
教師的教學方法多以講述及教師演示教學為主,尚未做到引導幼兒通過獲取直接經驗為主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材料乏味
教師提供給幼兒的教學材料品類欠缺,幼兒在活動中重復使用品類較少的教學材料,幼兒對教學材料的感知是既乏味又無趣。
三、幼兒園數學教育產生問題的成因
(一)教育目標不符合幼兒的需求
幼兒園未能正確領會并執(zhí)行《綱要》所提出的:依據幼兒年齡特點,將幼兒數學教育總目標進行細分,并依據相應的細分目標,制定各個年齡段的教學內容。
(二)忽視教育途徑
這和教師對數學系統(tǒng)知識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價值不足有關,以及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有關。如有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認為幼兒只需要掌握每堂數學課中的教學內容就可以了,并未整合課程之間的相聯(lián)關系。
(三)對教育理解有偏差
《綱要》中強調了在數學活動中要提供幼兒自己動手的機會。有些教師由于對《綱要》理解的偏差,重預設輕生成,重認知目標輕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仍舊習慣于通過自身操作,告知幼兒操作結果,來完成教學活動。
(四)不重視教學材料
教師在選擇教學材料時,并未將教學材料的質量、材料是為選定概念而設計的、材料應符合幼兒發(fā)展水平納入綜合考量范圍。認為操作式學習費時費力,忽略了操作式學習能讓幼兒有機會去創(chuàng)造、驗證數學討論。
四、提升幼兒園數學教育水平的策略
(一)明確各個年齡段所對應的教學目標,并制定相關教學內容
在《綱要》科學領域中,明確指出:應結合幼兒各年齡段特點,區(qū)分數學教育總目標。幼兒園管理層應根據學前數學教育的內容及幼兒各年齡段的教學總目標,統(tǒng)一部署、規(guī)劃,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活動,做到專門的數學教育活動、區(qū)角教育活動、日常生活教育活動,必須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適宜,避免重復無效超前教育。
(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育方針,滿足幼兒發(fā)展需求
幼兒教師因遵循《指南》數學領域提出的四個方面的目標,以幼兒探究的欲望和發(fā)展需要為主來開展數學活動。
1.創(chuàng)造主題情境,激起學習興趣
對于幼兒而言,數學存在于周圍生活之中,想讓幼兒擁有最自然、輕松、愉快地學習環(huán)境,教師應把數學學習活動置于有意義的、真實的日常生活情境與背景之中,有助于幼兒從真實的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2.善用、巧用數學語言
研究表明:教師的數學語言與幼兒的數學學習之間成正比。因此,教師對數學知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后,在運用數學語言時,要注重數學語言的質量和適宜性。
3.把數學教學融于游戲中去,讓幼兒在玩中學
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教學以游戲的形式開展,其魅力在于: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促進幼兒的數學認知發(fā)展。即“學中玩,玩中學?!?/p>
(三)掌握多種教學方法,重視教學途徑的整合
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游戲法、日常生活教學法、操作法、演示講解法觀察比較法等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幼兒更直觀更準確地感知教學內容,并從中收獲豐富的數學經驗。
(四)提高教學材料使用的有效性
教師自身要轉變教學材料意義不大的觀念,重視材料的成效性與課堂內容的整合性。其做法為:1.教師制定可操作性、階段性、目的性強的教學材料。2.讓幼兒明確教學材料的活動規(guī)則。3.及時更替新材料。
總結:
在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結合幼兒的年齡段特點,還需要掌握幼兒的學習軌跡、尊重幼兒的個體性差異,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以幼兒為學習的主體,努力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成為幼兒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有效地將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整合起來將數學教育發(fā)展得更好。
參考文獻:
[1]楊莉君.淺析當前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00 (5)
[2]趙一侖.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 (3).
[3]彭沖.農村幼兒園開展數學活動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3 , 05 : 129-132.
[4]王殿雙.對小學數學教育中美育問題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 11 : 84.
[5]羊小華,農村幼兒園數學活動的現(xiàn)狀分析與改進策略[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13, 02 : 149-152.
[6]孫錦瑞.數學文化視野下的幼兒園數學教育策略研[D].東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