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金朝功臣配享述論

      2021-11-19 15:11宋卿
      史學集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政治文化民族特色

      宋卿

      摘?要:有金一代,女真統(tǒng)治者在奉行尊孔崇儒、繼承中原傳統(tǒng)的基礎上,形成了兼具民族特色與時代特色的配享制度。金朝帝廟配享的功臣總數(shù)和每個帝廟配享的人數(shù)都遠超宋朝,武將占居配享功臣絕大多數(shù),配享功臣的民族分布呈現(xiàn)多元狀態(tài),并且存在為開國前的未實位“帝王”配享,以及父子、兄弟相繼配享的家族配享。這種獨具特色的配享制度恰是少數(shù)民族王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例證,既是對本王朝正統(tǒng)的一種昭示,也是“中華一體”時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體現(xiàn),充分展示了金朝作為一個北方多民族王朝的特質(zhì),同時也發(fā)展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日益豐富多彩。

      關鍵詞:金朝;功臣配享;民族特色;政治文化

      金朝是由東北土著民女真人建立的多民族王朝,與南宋王朝劃淮而治,歷時百余年。在女真統(tǒng)治者的治理下,金朝在政治制度、經(jīng)濟生活、文化樣態(tài)等各方面都呈現(xiàn)出了多民族交融的多元一體色彩。20世紀初至今百余年間,學者們利用傳世文獻及考古資料,在金史各領域多有探討,成果卓著。然關于功臣配享問題,卻鮮有人涉及。目前學界關于功臣配享的討論集中于唐宋時期,如袁良勇《宋代功臣配享述論》考察了宋朝配享制度的祭祀種類與設位、配享功臣的選擇及與政治的互動影響。①

      王瑞來《配享功臣:蓋棺未必論定——略說宋朝官方的歷史人物評論操作》考察了宋代功臣配享的曲折反復,指出功臣配享反映的是當時朝廷官方的歷史人物評價,后來的撤換反復反映了時過境遷的政治變化所帶來的評價標準的變化。②

      張華《唐代太廟配享功臣述論》考察了唐代太廟配享功臣的相關問題。③

      功臣配享制度,將位極人臣者的恩寵從生前推及身后,對配享功臣而言是無上的榮耀,功臣配享的背后亦隱藏著深層次的政治意義。本文擬在學界已有的相關研究基礎上,考察金朝功臣配享的一般樣態(tài),探討其民族特色與時代特色,探析其背后的政治意義。

      功臣配享,指大臣憑借生前官爵及功勛等祔祀于帝廟?!芭湎碇?,國家所以報功而勸忠也”。④

      功臣配享是朝廷給予薨卒大臣的最高禮遇,對薨卒大臣而言是無上恩榮,能夠得此殊榮者皆是朝廷股肱之臣,所謂“配食之義,用旌元勛,讓協(xié)經(jīng)綸,功成締構,君臣義重,終始禮崇,生承帶礪之恩,死陪嚴敬之祀。國家憲章三代,垂范百王,配饗功臣,必資故實”。(宋)王溥:《唐會要》卷一八《配享功臣》,中華書局1955年版,第372頁。配享是官員死后極致的榮耀,同時也澤被家族子孫,引以為無上恩榮。

      功臣配享之制始于先秦,《尚書·盤庚》載:“茲予大享于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保ㄇ澹O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29頁?!吨芏Y》載:“凡有功者,銘書于王之大常,祭于大烝,司勛詔之?!?/p>

      陳戍國點校:《周禮》卷七《夏官司馬》,岳麓書社1989年版,第80頁。漢唐以來沿襲成制,用以褒寵功臣,激勵后人勤于王事,所謂“昭明其勛,尊崇其德,以勸嗣臣也”。(清)劉錦藻:《清朝續(xù)文獻通考》卷一六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164頁。金朝功臣配享始于海陵時期。太祖太宗時期,女真統(tǒng)治者忙于滅遼伐宋,“凡軍事違者,閱實其罪,從宜處之。其余事無大小,一依本朝舊制”,《金史》卷三《太宗紀》,中華書局2020年版,第53頁。國家制度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雖有君臣之稱,而無尊卑之別,樂則同享,財則同用。至于舍屋、車馬、衣服、飲食之類,俱無異焉”。(宋)張匯:《金虜節(jié)要》,(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六六,紹興五年正月十三日條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第1197頁。隨著疆域的日益擴展,政權的漸次穩(wěn)定,女真統(tǒng)治者開始著手進行政權建設,所謂“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

      《金史》卷三九《樂志上》,第939頁。熙宗深受儒家禮儀文化的影響,左右諸儒“教以宮室之狀,服御之美,妃嬪之盛,燕樂之侈,乘輿之貴,禁衛(wèi)之嚴,禮義之尊,府庫之限,以盡中國為君之道”。(宋)張匯:《金虜節(jié)要》,(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六六,紹興五年正月十三日條引,第1197頁。熙宗大力推行漢制,國家各項重要的政治制度、禮樂制度等得以初創(chuàng),君臣等級開始明確,“敬禮宗室大臣,委以國政,其繼體守文之治,有足觀者”。

      《金史》卷四《熙宗紀》,第96頁。史載,“金虜本無宗廟,祭祀亦不修。自平遼之后,所用執(zhí)政大臣多漢人,往往說以天子之孝在乎尊祖,尊祖之事在乎建宗廟。若七世之廟未修,四時之祭未舉,有天下者何可不念?”

      (宋)張棣:《金虜圖經(jīng)·宗廟》,(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證:《大金國志校證》附錄二,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595頁。熙宗時始于上京創(chuàng)建正規(guī)太廟。徐潔:《金上京太廟考述》,《黑龍江民族叢刊》,2011年第1期,第47-51頁。海陵即位后,“蓋恥為夷狄,欲紹中國之正統(tǒng)耳”,佚名:《中興御侮錄》,上海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編:《全宋筆記》第五編第一冊,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頁。致力于海內(nèi)一統(tǒng),“志欲并吞江南,乃命官修汴故宮,繕宗廟社稷,悉載宋故禮器以還”。

      《金史》卷二八《禮志一》,第739頁。海陵對于宗廟、祭祀之事頗多重視,天德二年(1150)始為太祖、太宗廟庭配享功臣。此后,功臣配享在金朝制度化。搜檢《金史》《大金集禮》《大金國志校證》《金代石刻輯校》《全金石刻文輯?!返任墨I與碑刻資料,統(tǒng)計金朝功臣配享情況如下表:

      從配享帝廟來看,金朝10位皇帝中,僅5位帝王有功臣配享。其余五位帝王金熙宗、海陵王、衛(wèi)紹王、金哀宗、末帝均非正常死亡,哀宗自縊,其余他殺。除了熙宗在死后30年升祔太廟外,其余四位均未能入廟,自然也沒有功臣配享。熙宗在升祔太廟后亦沒有功臣配享。

      天會十年(1132)完顏亶在國論忽魯勃極烈宗干、左副元帥宗翰、右副元帥宗輔、左監(jiān)軍完顏希尹的合議力主下以太祖嫡孫的身份被確定為諳班勃極烈,成為皇儲。十三年(1135)太宗崩,完顏亶順利即帝位。熙宗完顏亶在位期間定儀制、崇皇權,大刀闊斧進行官制改革,為此后女真政權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式y(tǒng)九年(1149)十二月,完顏亮聯(lián)合駙馬唐括辯、寢殿小底大興國、護衛(wèi)十人長忽土、阿里出虎等謀反叛亂,“忽土、阿里出虎遂進弒帝,亮復前手刃之,血濺滿其面與衣”。

      《金史》卷四《熙宗紀》,第95頁。完顏亮在政變中稱帝。完顏亮即位后,降完顏亶為東昏王,又以“刑余之人,故不得入廟”,(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證:《大金國志校證》卷一二《熙宗孝成皇帝四》,第179頁。將之葬于皇后裴滿氏墓中,使其不入帝王兆域。貞元三年(1155)改葬于大房山蓼香甸,諸王同兆域。金熙宗作為一代承繼大統(tǒng)之帝卻被排除于帝系正統(tǒng)之外,未能納入宗廟系統(tǒng)。大定初,世宗下詔恢復完顏亶承統(tǒng)之君的地位,“朕惟禮莫大于明分,政必先于正名,宜推是是之心,用定尊尊之號……前君乃太祖之長孫,受太宗之遺命,嗣膺神器”,(金)張暐:《大金集禮》卷四《追加謚號下》,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55頁。完顏亶始被追謚武靈皇帝,別立廟,大定十九年(1179)始以“皇孫而世嫡”之合法承繼帝位而升祔于太廟。

      完顏亶在世宗時被升祔于太廟,理應有功臣配享,但據(jù)目前搜集到的資料來看,有金一代未曾為熙宗配享功臣,分析原因如下:其一,世宗之后的金朝帝王未有來自熙宗家族者。史載,熙宗31歲被弒身亡,共二子,皇太子濟安不足一歲即病逝,另一子魏王道濟于皇統(tǒng)四年(1144)被殺,此外再無子嗣。?熙宗“在位久,悼后干政,而繼嗣未立,帝無聊不平,屢殺宗室,箠辱大臣”,《金史》卷一三二《逆臣傳》,第2976頁?!疤妗⑻谧訉O誅戮殆盡”。(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證:《大金國志校證》卷一二《熙宗孝成皇帝四》,第179頁。海陵弒熙宗而登基,招致宗室貴族的強烈反對,即位后大肆屠殺宗室,“殺太傅、領三省事宗本……判大宗正府事宗美。遣使殺領行臺尚書省事秉德,東京留守宗懿,北京留守卞及太宗子孫七十余人,周宋國王宗翰子孫三十余人,諸宗室五十余人”,《金史》卷五《海陵紀》,第107頁“太祖孫存者無幾人”,《金史》卷七四《宗望附文傳》,第1818頁?!巴罍缣谥畬O靡有孑遺”。(金)張暐:《大金集禮》卷四《追加謚號下》,第63頁。太祖太宗后世子孫被大肆屠殺,“骨肉變?yōu)槌鹱?,蕭薔之內(nèi)橫尸喋血,祖宗淳篤之風一旦澌滅,而國脈亦幾斬絕”。(清)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劄記校證》卷二八《金初父子兄弟同志》,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658頁。在這樣一種宗室大動蕩的情境下,“睿宗寬恕好施惠,熙宗不終,海陵隕斃,自時厥后,得大位者皆其子孫”。

      《金史》卷一九《世紀補》,第453頁。熙宗、海陵皆后繼無人,海陵四子中元壽、矧思阿補、廣陽皆早逝,太子光英在海陵伐宋、完顏元宜軍變時被殺。睿宗(宗輔,太祖子、世宗父)后世子孫登上歷史舞臺,承繼女真帝統(tǒng)。女真?zhèn)鹘y(tǒng)世襲制為“嫡子繼承,兄弟相及”,唐長孺:《金初皇位繼承制度及其破壞》,《山居存稿》,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478-484頁??疾旖鸪畚粋鞒?,太祖與太宗兄弟相及,熙宗以太祖嫡孫繼位,海陵以太祖庶長子宗干之子的身份在謀亂中繼位,世宗亦以太祖孫的身份在政變中登大統(tǒng)之位,此后章宗、衛(wèi)紹王、宣宗、哀宗皆世宗一系,即世宗及其之后的皇位傳承僅在太祖子宗輔家族中發(fā)生。作為宗輔子孫的繼承者們在登上皇位后一方面是繼承傳統(tǒng)使然,一方面亦是榮耀先祖之需,屢屢為其先祖配享功臣,而熙宗作為非宗輔家族者,能夠在去世30年后升祔太廟,已屬不易,遑論功臣配享之舉。

      其二,配享功臣理應為當時之重臣,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做出重要貢獻且與帝王關系至善者。然熙宗末年“酗酒妄殺,人懷危懼,所謂前有讒而不見,后有賊而不知”,《金史》卷四《熙宗紀》,第96頁。淫刑肆虐,濫誅無辜,“舊日元勛將相,多所疏擯”,(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證:《大金國志校證》卷一二《熙宗孝成皇帝四》,第179頁。能臣勛將與其關系一直保持至睦者可謂少矣。值得一提的是曾發(fā)明了女真大字,對女真文化和社會發(fā)展具有深遠影響的完顏希尹,在熙宗朝的經(jīng)歷令人唏噓。完顏希尹對熙宗的儲嗣具有援立之功,熙宗即位后,拜其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希尹為相,有大政皆身先執(zhí)咎”,《金史》卷七三《完顏希尹傳》,第1790頁。天眷二年(1139)七月又輔助熙宗鏟除謀反之宗磐、宗雋。然而這樣一位勛臣,卻在熙宗時期經(jīng)歷了肯定—否定—再肯定這樣一波三折的評價,天眷二年尚贊其“董正六官,雍容以折肘腋之奸,指顧以定朔南之地。德業(yè)并茂,古今罕倫”;《陳王希尹加恩制》,(宋)洪皓:《松漠紀聞續(xù)》,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頁。然一年之后,這位才華出眾的丞相卻因所謂“外擅家國之利,內(nèi)睽骨肉之恩”,(宋)張匯:《金虜節(jié)要》,(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九七,紹興九年七月條引,第1417頁。被熙宗以莫須有罪名誅殺。后不久,熙宗又悔悟,“察其無罪,深閔惜之”,《金史》卷七○《宗憲傳》,第1716頁。認為其有大功于國,無罪而死,甚是可惜,皇統(tǒng)初年恢復其官爵。完顏希尹因?qū)ε嫔鐣l(fā)展的卓越貢獻而在世宗之世得以配享廟庭,然而其配享的卻非熙宗廟庭,而是太宗廟庭。熙宗后期的多疑乃至淫刑肆虐,終使其眾叛親離,也導致其在百年后無人配享。

      正隆六年(1161)九月,海陵王完顏亮“自將三十二總管兵伐宋”,然而在其伐宋之時,后方卻發(fā)生政變,完顏雍于十月即位于遼陽;十一月,“浙西兵馬都統(tǒng)制完顏元宜等軍反”,海陵在前線政變中被弒。海陵之世,“弒皇太后徒單氏,殺太宗及宗翰、宗弼子孫及宗本諸王,毀上京宮室,殺遼豫王、宋天水郡王、郡公子孫等”,“屠滅宗族,剪刈忠良”,《金史》卷五《海陵紀》,第128、129、131頁?!白飷贺炗焖私^”。(金)張暐:《大金集禮》卷四《追加謚號下》,第63頁。大定二年(1162)海陵被降封為郡王,按王禮葬于大房山鹿門谷諸王兆域中。大定二十一年(1181),其又被降為庶人,遷出諸王葬域,改葬于山陵西南四十里。

      衛(wèi)紹王至寧元年(1213)八月胡沙虎政變,“宦者李思中害上于邸”,《金史》卷一三《衛(wèi)紹王紀》,第323頁。衛(wèi)紹王在政變中被弒。九月宣宗即位,降封衛(wèi)紹王為東海郡侯。衛(wèi)紹王政亂于內(nèi)、兵敗于外,身弒國蹙,亦沒有建陵,金朝十帝,太祖睿陵、太宗恭陵、熙宗思陵、世宗興陵、章宗道陵、宣宗德陵,海陵、衛(wèi)紹王、哀宗及末帝完顏承麟沒有建陵。沒有功臣配享。哀宗天興三年(1234),元軍攻破蔡州,“帝自縊于幽蘭軒”,“諸禁近舉火焚之,奉御絳山收哀宗骨瘞之汝水上”。

      《金史》卷一八《哀宗紀下》,第437頁。末帝完顏承麟倉促即帝位不久即為亂兵所害。金哀宗與末帝都未入廟,亦都沒有功臣配享。

      如上表所示,從配享時間來看,金朝功臣配享發(fā)生在海陵、世宗、章宗、衛(wèi)紹王、哀宗時期,多集中于世宗、章宗之世?!敖鸪醯盟?,始有金石之樂,然而未盡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際,日修月葺,粲然大備”。

      《金史》卷三九《樂志上》,第939頁。作為文治最為昌盛的世宗、章宗之世,功臣配享活動自然亦最為頻繁。金朝功臣配享之制,自海陵開啟后,其后帝王中,除金宣宗外,皆有配享之舉。金宣宗以非正常手段登大統(tǒng)之位,即位之后即面臨著蒙古軍隊的圍困,在“百官士庶皆言其不可”《金史》卷一○一《仆散端傳》,第2366頁。的情況下,貞祐二年(1214)倉皇遷都汴京,“自抹撚盡忠棄城南奔,時謁之禮盡廢”。

      《金史》卷三○《禮志三》,第779頁。此時女真王朝,“疆土日蹙,將帥乏人,士不選練,冗食猥多,守令貪殘,百姓流亡,盜賊滋起,災變不息”。

      《金史》卷一○九《陳規(guī)傳》,第2540頁。處于內(nèi)外交困、四面楚歌中的金宣宗,已然無力解決現(xiàn)實政治中的困厄,因而也就無暇顧及幽冥世界的配享之事。

      金朝作為東北土著民族女真族建立的北方王朝,雖然沿襲了中原王朝的功臣配享制度,但自有其民族特色與時代特色。

      其一,從配享功臣人數(shù)上看,金朝配享功臣總數(shù)和每個帝廟配享的人數(shù)都較多。據(jù)學者統(tǒng)計,有宋一代,18位皇帝中12位有功臣配享,配享人數(shù)24人,袁良勇:《宋代功臣配享述論》,《史學月刊》,2007年第5期,第27-34頁。帝廟配享人數(shù)最多者為宋高宗,文武大臣各2人;太宗、真宗、仁宗配享皆3人;太祖、英宗、孝宗配享皆2人,其余帝廟配享皆1人。

      據(jù)王瑞來《配享功臣:?蓋棺未必論定———略說宋朝官方的歷史人物評價操作》(《史學集刊》2011年第5期)中功臣配享列表統(tǒng)計。而與此相比,據(jù)上表統(tǒng)計,金朝功臣配享共6帝39人,人數(shù)遠超宋朝,其中太祖配享人數(shù)為最多達13人,其余為世宗9人,太宗6人,世祖5人,宣宗、章宗皆配享3人。金朝在滅遼伐宋戰(zhàn)爭中雄然而立,諸多能臣武將為女真政權的建立與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女真統(tǒng)治者將其配享廟庭,以示功業(yè)之最。

      其二,從配享功臣身份上看,金朝配享功臣中武將占絕大多數(shù),體現(xiàn)出北方王朝的特色。據(jù)上表,金朝39位配享功臣中武將有33位。而宋代配享功臣中文臣多,武將少,重文輕武,反映出宋代崇文抑武政策在功臣配享方面的影響。袁良勇:《宋代功臣配享述論》,《史學月刊》,2007年第5期,第27-34頁。女真以武立國后即面臨著遼、宋的威脅,滅遼伐宋戰(zhàn)爭是金初的主要政事。太祖太宗時戰(zhàn)事不斷,戎馬倥傯,能征善戰(zhàn)之人脫穎而出。

      宗弼……襲宋入海,不憚風濤。平地千騎,大江萬艘。張、韓、劉、岳,望旗遁逃,撻懶通宋,誅之勿宥。宋再請降,表稱臣媾。畫淮為界,慎固封守。東西南朔,莫不稽首?!瓓涫摇麈?zhèn)黃龍,立功白馬。轉戰(zhàn)而前,連城屢下。生擒遼帝,勛在宗社。宋人窺伺,力疾督兵。獨將右翼,戰(zhàn)于富平。大破張浚,風鶴皆驚。關陜之地,卒莫敢爭?!^母能軍,屢著奇捷。革車攻城,高出于堞??诉|西京,敵人震懾。平宋奏功,晝?nèi)杖?。銀術可……決計伐遼,一舉而得。戰(zhàn)勝攻取,追奔逐北。后從宗翰,圍守太原。宋軍大出,先后來援。連戰(zhàn)破摧,克壯西藩。奕奕大勛,焜燿金源。(清)淩廷堪:《校禮堂文集》卷一二《金衍慶宮功臣贊》,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99、100頁。

      軍事將才在金朝歷史上熠熠生輝,太祖、太宗的19位帝廟配享功臣中,18位為武將,文臣僅一位。大定明昌之世,金朝進入鼎盛時期,更看重文治,尤其是科舉制的長足發(fā)展,金朝統(tǒng)治階層中文臣數(shù)量增加,韓企先首次以文人身份于大定八年(1168)步入太宗廟庭。韓企先乃碩學大儒,博通古今,“贊助機密,平章禁林”,“議禮制度,往往得中。因革損益,咸取折中。密謀顯諫,邦家梁棟”。(清)淩廷堪:《校禮堂文集》卷一二《金衍慶宮功臣贊》,第101頁。此前配享帝廟者皆為馳騁沙場的將帥,世宗選擇文臣韓企先配享太宗廟庭,一方面折射了世宗文治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除了以往樹立武臣的偶像外,還有必要凸顯文臣政治地位,尤其這位文臣還是飽讀詩書的漢人大儒,更彰顯了世宗追求“中國”正統(tǒng)的政治訴求,或者說是其面對南宋王朝的文治壓力,顯示其重視儒家文化的需要。

      其三,從配享功臣民族分布上看,金朝配享功臣中,既有女真人,也有漢人、渤海人,帝王廟庭中呈現(xiàn)多民族分布狀態(tài),體現(xiàn)了金朝北方多民族王朝的特質(zhì),同時亦是“中華一體”時期多民族交融的一個鏡像。如上表所示,有史可查的金朝39位配享功臣中,33位女真人,4位漢人,2位渤海人。

      有金一代,女真族作為統(tǒng)治民族,始終把持著中央與地方重要的軍政大權,陶晉生曾指出,金朝官員結構中,越往上層女真人所占比例越大。

      陶晉生:《金代的政治結構》,《“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1本第4分,1969年12月。而配享功臣者皆是功勛卓著、位高權重之人,女真人在其中分布比例最大即是其明顯體現(xiàn),這也正是金朝女真族本位政策的一個例證。據(jù)上表,有史可查的33位女真人配享功臣中,尤以宗室貴族為多,共22位,占比67%。宗室子弟在金初建國史上功勛卓著,所謂“父子兄弟,勠力同心。六師載涂,遼之五京瓦解;兩軍分道,宋之九廟灰飛。上下千古,罕有倫焉”。(清)淩廷堪:《校禮堂文集》卷一二《金衍慶宮功臣贊》,第97頁。宗室在女真立國前及建國初期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上表所示,配享太祖廟庭的13位功臣無一例外皆來自于宗室,值得一提的是其中8位是勃極烈成員。太祖太宗時期先后任命了12位勃極烈,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8頁。除了諳班勃極烈吳乞買和完顏亶后來相繼榮登大位、國論阿舍勃極烈謾都訶僅1年即病故、國論忽魯勃極烈宗磐以謀反罪被熙宗誅殺外,其余8位勃極烈皆于死后配享太祖廟庭,即國論諳班勃極烈斜也(杲)、國論忽魯勃極烈撒改、迭勃極烈斡魯、國論阿買勃極烈習不失、國論乙室勃極烈阿離合懣、國論昃勃極烈蒲家奴、國論移賚勃極烈宗翰、國論忽魯勃極烈宗干,諸勃極烈分別來自于皇族(斜也、宗干)、國相撒改家族(撒改、斡魯、宗翰)、景祖烏古乃家族(阿離合懣、蒲家奴)、景祖弟烏古出家族(習不失)。諸家族成員配享太祖廟庭,一方面顯示了這些家族在太祖時期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呈現(xiàn)了太祖時期國家核心統(tǒng)治集團的宗族統(tǒng)治特征;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研究》,第26頁。另一方面也是這些家族勢力在太祖時期彼此制衡的表征。此后這些家族勢力(皇族除外)隨著勃極烈制度的取消、皇權的強化,逐漸退出權力核心,再未進入廟庭。

      此處要特別提及的是國論忽魯勃極烈宗干。太祖廟庭功臣配享多發(fā)生在海陵天德二年(1150),其配享功臣之一宗干逝于熙宗皇統(tǒng)二年(1142),卻直至章宗明昌四年(1193)得以配享。宗干是金初重要的輔政大臣,“議禮制度,正官名,定服色,興庠序,設選舉,治歷明時,皆自宗干啟之”,在太祖起兵伐遼、太宗官制改革、擁立熙宗即帝位等活動中功勛卓著。熙宗即位后拜太傅、領三省事,與太師、領三省事宗磐,太保、領三省事宗翰共同輔弼熙宗,去世后熙宗為其輟朝七日,“大臣死輟朝,自宗干始”,《金史》卷七六《宗干傳》,第1853頁。給予其極大榮寵。海陵即位后,追謚其父為“憲古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廟號“德宗”;大定二年世宗除去其廟號,改謚為“明肅皇帝”;海陵被貶為庶人后,宗干作為其父理當緣坐,然因其“勛親之故,且其已死,不與于海陵之亂”,僅于大定二十二年(1182)追削“明肅”帝號,(金)張暐:《大金集禮》卷四《追加謚號下》,第63頁。章宗明昌四年鑒于其往時功勛,始將其配享太祖,成為最后一個進入太祖廟庭的功臣。

      隨著中原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金朝官員中漢人的數(shù)量與地位不斷提高。科舉制的發(fā)展,也助推了漢人在女真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漸凸顯,其在配享功臣中尚占有一定數(shù)量,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大定八年金朝歷史上首位漢人——韓企先進入女真廟庭。韓企先,燕京人,遼朝尚書令韓知古九世孫,世代顯赫。天會十二年(1134)韓企先任尚書右丞相,“方議禮制度,損益舊章。企先博通經(jīng)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企先為相,每欲為官擇人,專以培植獎勵后進為己責任。推轂士類,甄別人物,一時臺省多君子。彌縫闕漏,密謨顯諫,必咨于王。宗翰、宗干雅敬重之,世稱賢相焉。”

      《金史》卷七八《韓企先傳》,第1890頁。

      韓企先歷太祖、太宗、熙宗三朝,入相兩朝,約二十年,為太宗時期逐步推進官制改革及熙宗初年廢除勃極烈制度、確立三省六部制度做出重要貢獻。世宗曾盛贊,“漢人宰相惟韓企先最賢”。

      《金史》卷七八《韓企先傳》,第1890頁?;式y(tǒng)六年(1146)病卒,世宗大定八年擇其配享太宗,成為金朝歷史上第一個步入女真廟庭的漢人文臣。

      張浩和李石是筆者所見金朝配享功臣中僅有的兩位渤海人。渤海人在有金一代地位較高。李石,世宗舅舅,有定策之功,因以配享世宗廟庭。張浩,歷太宗、熙宗、海陵、世宗四朝,在海陵時期,受命營建燕京、汴京宮室,官拜尚書令,為相最久,“無事不為,無役不從”。

      《金史》卷八三“贊”,第1993頁。世宗即位遼陽,張浩上賀表,并于次年至京師朝見,世宗謂之:“朕思天位惟艱,夙夜惕懼,不遑寧處。卿國之元老,當戮力贊治,宜令后世稱揚德政,毋失委注之意也。”

      《金史》卷八三《張浩傳》,第1982頁。世宗拜張浩為尚書令,練達政務,張浩亦鞠躬盡瘁,舉薦紇石烈志寧等,成一代名臣。張浩在世宗時期的最大功績莫過于對科舉制發(fā)展的影響?!俺酰逃杏T科舉者,上曰:‘吾見太師議之。浩入見,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學者乎?浩對曰:‘有。曰:‘誰歟?浩曰:‘秦始皇。上顧左右曰:‘豈可使我為始皇乎。事遂寢”。《金史》卷八三《張浩傳》,第1983頁。

      在張浩的勸告下,世宗沒有廢除科舉,并進一步開創(chuàng)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女真進士科,科舉制度在世宗章宗之世漸臻完善,一大批經(jīng)由科舉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成為王朝治理的棟梁,“文治既洽,教育亦治,名氏之舊,與鄉(xiāng)里之彥,率由科舉之選。父兄之淵源、師友之講習,義理益明,利祿益輕,一變五代、遼季衰陋之俗”。

      (金)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卷一八《內(nèi)相文獻楊公神道碑銘》,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第245頁。大定三年(1163)張浩去世,張浩的活動軌跡雖然主要在海陵時期,但海陵后來被貶庶人,而世宗之世張浩亦貢獻頗多,且亦堪稱元老之一,因而明昌五年(1194)章宗擇其配享世宗廟庭。

      其四,金朝功臣配享中,有為開國前“帝王”配享者,即章宗明昌五年為世祖配享五位功臣。這是宋朝所沒有的,宋朝所有配享帝廟皆為實位帝王。為開國前“帝王”配享體現(xiàn)了女真帝王對開國前“帝王”卓著功勛及開國前歷史的重視。記載有金一代史事的正史《金史》,打破了漢唐以來僅以實位帝王入本紀的成規(guī),開篇作《世紀》記述女真歷代祖先艱難創(chuàng)業(yè)之歷程。世祖劾里缽,乃太祖父,景祖烏古乃次子,生女真軍事部落大聯(lián)盟長,在平定紇石烈、烏林答、溫都、蒲察等部的反叛,鞏固和發(fā)展生女真軍事部落大聯(lián)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此后阿骨打建國掃清了障礙、奠定了基礎?!霸谑雷鏁r,歡都、冶訶及劾者、拔達、盆納五人者,不離左右,親若手足,元勛之最著者也”。

      《金史》卷六五《始祖以下諸子傳》,第1638頁。歡都,賢石魯孫,世祖初襲聯(lián)盟長,“諸部不肯受約束,相繼為變。歡都入與謀議,出臨戰(zhàn)陣,未嘗去左右”,世祖曾言:“吾有歡都,則何事不成”。

      《金史》卷六八《歡都傳》,第1692、1694頁?!耙痹X與歡都常在世祖左右,居則與謀議,出則蒞行陣,未嘗不在其間”。

      《金史》卷六八《冶訶傳》,第1695頁。劾者,世祖兄,因“劾者柔和,可治家務”,《金史》卷一《世紀》,第7頁。被景祖指定與世祖同居,主持聯(lián)盟長家政。拔達、盆納“皆佐世祖有功”。

      《金史》卷六五《始祖以下諸子傳》,第1638頁。此五位勛將在世祖統(tǒng)一諸部時期的軍政、家政等事務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為紀念先祖的豐功偉業(yè),章宗于明昌五年將此五位功臣配享世祖廟庭,一方面以示其不忘祖宗基業(yè);其次,此五位配享者并非皆宗室,將非宗室的功臣配享世祖廟庭,也暗示著當時朝野并非一概以宗室為先,而是以功勞為榮,鼓勵諸大臣效力國家;此外,金朝長期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至章宗時期女真人早期的勇猛善戰(zhàn)已大為削弱,而當時的金朝依然面臨與南宋的戰(zhàn)爭,需重整武備,振奮民心,作為守成之君的章宗,此次為世祖配享功臣之舉也是在面對南宋軍事壓力下,彰顯重視軍備之需要。

      其五,金朝功臣配享中,存在父子、兄弟相繼配享的家族配享。據(jù)上表,有金一代,共存在三組家族配享:阇母與其子宗敘(相繼配享太祖、世宗廟庭)、歡都與其子完顏希尹(相繼配享世祖、太宗廟庭)、撒改家族(撒改、斡魯、宗翰同配享太祖廟庭)。這里重點談談撒改家族的功臣配享。

      撒改與斡魯同為景祖長子韓國公劾者之子,皆于天德二年配享太祖廟庭。景祖九子,唐括氏生劾者,次世祖,次劾孫,次肅宗,次穆宗,劾者于次最長,然景祖于諸子中尤欣賞次子世祖的膽勇材略,及諸子長大,依景祖旨意,世祖襲生女真軍事部落大聯(lián)盟長,此后聯(lián)盟長一職相繼傳給肅宗、穆宗,穆宗復傳世祖子。穆宗襲位后,感念劾者長兄不得立,遂命其子撒改為國相,“撒改為人,敦厚多智,長于用人,家居純儉,好稼穡。自始為國相,能馴服諸部,訟獄得其情,當時有言:‘不見國相,事何從決。及舉兵伐遼,撒改每以宗臣為內(nèi)外倚重,不以戰(zhàn)多為其功也?”。

      《金史》卷七○《撒改傳》,第1715頁。

      在阿骨打伐遼、立國過程中,撒改貢獻頗豐。天輔五年(1121)撒改去世,天德二年配享太祖廟庭。

      斡魯,撒改弟,官居迭勃極烈,在金初伐遼戰(zhàn)爭中貢獻良多,天會五年(1127)薨,天德二年配享太祖廟庭。

      宗翰,撒改子,從太祖伐遼、太宗伐宋,功勞甚著?!白诤矁?nèi)能謀國,外能謀敵,決策制勝,有古名將之風。臨潢既捷,諸將皆有怠忽之心,而請伐不已。越千里以襲遼主,諸將皆有畏顧之心,而請期不已。觀其欲置江、淮,專事陜服,當時無有能識其意者。甫釋干戈,斂衽歸朝,以定熙宗之位,精誠之發(fā),孰可掩哉”。

      《金史》卷七四《宗翰傳》,第1806頁。

      天德二年配享太宗廟庭,大定三年(1163)改配享太祖廟庭。

      撒改、斡魯、宗翰,同一家族內(nèi)三人相繼配享廟庭,應該是女真統(tǒng)治者對其父劾者作為景祖長子、卻未能繼承聯(lián)盟長之位的一種補償。另外還要看到,此三位配享廟庭皆發(fā)生在海陵時期。海陵乃宗干子,宗干乃太祖庶長子,太祖與太宗兄弟曾有約定:“稱元謀弟兄輪足,卻令太祖子孫為君?!保ㄋ危┟缫骸渡衤从洝?,(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六六,紹興五年正月十三日條引,第1196頁。海陵作為太祖孫,認為自己亦有繼承大統(tǒng)的資格,然最后卻是熙宗以太祖嫡孫嗣位,海陵對此耿耿于懷,郁結在心,雖然后來弒熙宗即位,但終有名不正言不順之慮,因而即位后遂將同樣身為長子卻未能承繼聯(lián)盟長職位的劾者子孫相繼配享廟庭,以示重視,也是對長子繼承合法性的一種認同與昭示。

      其六,金朝功臣配享相對較為平穩(wěn)。宋朝配享功臣曲折反復,配享功臣或罷黜,或替代,屢有更迭變化。

      宋哲宗時初以富弼配享神宗廟庭,后增補王安石配享神宗廟庭,不久又將富弼逐出神宗廟庭;宋高宗時罷王安石配享,恢復以富弼配享神宗廟庭的故例。哲宗廟庭的配享功臣,初為蔡確,后改為司馬光。而金朝的功臣配享相對較為平穩(wěn),配享功臣一旦確定,少有變化。有金一代無罷配享之舉,僅有三位功臣的配享廟庭發(fā)生了更改:宗翰,天德二年配享太宗,大定三年改配享太祖;銀術可,天德二年配享太宗,大定十五年(1175)改配享太祖;徒單克寧,明昌五年配享世宗,大安元年(1209)改配享章宗。

      宗翰,太宗時期以國論移賚勃極烈任都元帥府左副元帥,是伐宋戰(zhàn)場上的重要將領,“統(tǒng)旅云中,西道出師。取彼汴京,俯若拾遺。擒張孝純,克太原府。遷其重器,俘其國主。制勝在謀,克敵曰武。內(nèi)外咸宜,為國貔虎”。(清)淩廷堪:《校禮堂文集》卷一二《金衍慶宮功臣贊》,第98頁。天會十年(1132)在太宗立儲問題上,宗翰與右副元帥宗輔、左監(jiān)軍完顏希尹、國論忽魯勃極烈宗干合議主立完顏亶為諳班勃極烈。在這場立儲之爭中,太宗長子宗磐無緣于諳班勃極烈,宗翰也因參與儲嗣之爭與太宗產(chǎn)生嫌隙。此后太宗重新調(diào)整人事任命,以宗翰兼任都元帥,宗翰雖看似軍權加重,“實際上是明升暗降,借以削除其兵柄”。

      王曾瑜:《遼金軍制》,河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37頁。天會十五年(1137)宗翰去世。海陵天德二年將這位“輔佐先帝,曾立邊功”(宋)張匯:《金虜節(jié)要》,(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七八,紹興七年八月五日條引,第1290頁。的開國功臣配享太宗。帝廟配享中,配享功臣應是與配享皇帝間關系至睦者,而前已述,太宗與宗翰間已生“貌合神離”之嫌隙,有鑒于此,世宗于大定三年將其改配享至太祖廟庭。宗翰在太祖時官居國論移賚勃極烈,是太祖極其欣賞的女真貴族,在對遼戰(zhàn)爭中宗翰的一些建議多與太祖相合,受到太祖的賞識,太祖曾對宗翰言:“今議西征,汝前后計議多合朕意。宗室中雖有長于汝者,若謀元帥,無以易汝。汝當治兵,以俟師期?!?/p>

      《金史》卷七四《宗翰傳》,第1800頁。太祖對宗翰非常倚重。世宗剛剛即位,需要與自己政見相通大臣的衷心輔佐,而宗翰與太祖之間的惺惺相惜,正為世宗所需,宗翰的改配享之舉恰暗合了世宗的此種心態(tài)。

      銀術可,一代將才,以勇悍聞名,輩伍無敵。史稱,“太祖決意伐遼,蓋自銀術可等發(fā)之”,《金史》卷七二《銀術可傳》,第1762頁。在阿骨打起兵反遼、伐遼戰(zhàn)爭中,銀術可戰(zhàn)勝攻取,追奔逐北,在寧江州之戰(zhàn)、達魯古城之役中,皆勇往直前,所向披靡,“連年軍旅,每戰(zhàn)必從”。(宋)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證:《大金國志校證》卷二七《開國功臣傳·銀術》,第384頁。天會三年(1125)受命與完顏婁室率軍追擊天祚帝,“銀術可以兵絕其后,遼主遂見獲”。

      《金史》卷七二《銀術可傳》,第1762頁。滅亡遼朝后銀術可又從宗翰軍伐宋,屢立功勛,受到太宗嘉獎,賜予其鐵券。天眷三年(1140)卒,海陵天德二年配享太宗。銀術可歷太祖、太宗、熙宗朝,主要活動于太祖時期。世宗即位后感念于太祖伐遼之偉大功績,遂將對太祖伐遼政策的制定功不可沒、并在太祖伐遼滅遼戰(zhàn)爭中功勛卓著的銀術可,改配享至太祖廟庭。

      徒單克寧,世宗時官拜丞相,持正守大體,為世宗朝的國家政事立下汗馬功勞,深得世宗賞識。大定二十五年(1185)世宗自上京還,次天平山清暑,時值皇太子薨于京師,宰相徒單克寧嚴飭宮衛(wèi),謹護皇孫(完顏璟),世宗還京師后,徒單克寧又力諫完顏璟為皇太孫,以系天下之望,并親自輔導完顏璟以政事。在徒單克寧的積極努力下,完顏璟終被立為皇太孫。

      《金史》卷九二《徒單克寧傳》,第2172-2174頁。大定二十八年(1188)世宗不豫,詔尚書令徒單克寧、右丞相完顏襄、平章政事張汝霖三人同受顧命,完顏璟順利繼承皇位??梢哉f,章宗完顏璟從皇孫、皇太孫,到繼承帝位,徒單克寧功不可沒。有鑒于此,章宗選擇其配享廟庭,給以榮寵,但明昌五年配享廟庭之際章宗尚在世,因而鑒于其往時功勛,將其配享至世宗廟庭,直至章宗崩殂后,遂于衛(wèi)紹王大安元年(1209)改配享至章宗廟庭。

      每一位配享功臣的擇取,都有統(tǒng)治者政治上的深思熟慮,既有一定關系的考慮與利益的權衡,也有當時政治態(tài)勢的制約,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當時朝中的政治走向。金朝功臣配享的相對平穩(wěn),顯示著金朝政治走向總體上較為平穩(wěn),沒有出現(xiàn)巨大的動蕩波譎、曲折起伏。

      “配食之義,用旌元勛”,(宋)王溥:《唐會要》卷一八《配享功臣》,第372頁。諸大臣能夠榮膺配享帝廟之典,獲得曠世殊恩,固然與其自身的功績、才識、德行密切相關,同時與擇其配享的當政皇帝亦不無關系。功臣配享揭橥了朝廷當政者對前朝功臣功績的認可及官方對配享功臣在政統(tǒng)中地位的認定,同時配享功臣從人間走向神殿,也折射了當時的朝廷政局與社會輿論,昭示著一定的政治價值,成為金朝政治走向的一個信號。

      作為北方少數(shù)民族王朝,金朝統(tǒng)治者自視為整個中國正統(tǒng)的觀念更為明顯和強烈。宋德金:《正統(tǒng)觀與金代文化》,《歷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70-85頁。海陵曾言:“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為正統(tǒng)”,《金史》卷八四《耨碗溫敦思忠傳》,第2003頁。既為伐宋做了輿論準備,更是昭示了自己就是正統(tǒng)。為此海陵始行配享之制,為太祖、太宗配享功臣。世宗更加宣揚正統(tǒng)觀,認為“我國家絀遼、宋主,據(jù)天下之正,郊祀之禮豈可不行”,《金史》卷二八《禮志一》,第742頁。進一步提出正統(tǒng)不僅僅是居天下正中,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傳承與代表。世宗即位后,停止伐宋戰(zhàn)爭,偃武修文,制禮作樂,儒家思想在金境內(nèi)廣泛傳播,域內(nèi)各族人通曉儒家文化內(nèi)涵,從而“正君臣之分”。

      《金史》卷九八《完顏匡傳》,第2294頁。章宗時期繼續(xù)大興禮樂,尊崇儒家經(jīng)典,大力倡導儒家思想,完善各項禮儀制度,此時期王朝德運的討論,“無疑是援借漢族儀制,爭取其政權在中原的歷史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正統(tǒng)地位”,陳學霖:《金國號之起源及其釋義》,陳述主編:《遼金史論集》第3輯,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版,第279-309頁。將金朝納入“中國”正統(tǒng)王朝遞嬗體系。世宗章宗之世,對于同為中原歷史傳統(tǒng)的功臣配享之制十分重視,詔命功臣配享廟庭的記載屢屢見諸史籍,正是昭示其為“中國”正統(tǒng)王朝的一個體現(xiàn)。

      當朝皇帝為先朝帝王擇選配享大臣,乃更多立足于本朝的政治需求,體現(xiàn)了本朝的政治環(huán)境、政治取向及君主個人的主觀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王朝政策的變化、朝野的普遍認知。世宗即帝位時恰值海陵伐宋之際,民眾對于海陵伐宋怨聲載道,契丹移剌窩斡起義亦隨之爆發(fā),內(nèi)憂外患,世宗急需穩(wěn)定局勢,因而即位后即宣布改元“大定”,暴露海陵罪惡,指出“宋國講和之后,聘禮不闕,頓違信誓,欲行吞并,動眾興兵,遠近嗟怨”,(宋)苗耀:《神麓記》,(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三三,紹興三十年十月八日條引,第1675頁。強調(diào)海陵伐宋的非正義性,并在大定元年(1161)十一月《金國移牒三省樞密院》中提出“各宜戢兵,以敦舊好”,(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四六,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二日條引,第1768頁。反對伐宋,主張以和議佐攻戰(zhàn)。此時期配享功臣的選擇恰是世宗此國策的表征。大定二年世宗選擇在太祖伐遼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宗雄配享太祖廟庭,而在伐宋戰(zhàn)場上屢建功勛的宗弼卻未能于此時進入世宗選擇配享功臣的視野?!白阱鲆猿烈阒牛斊D巨之任,力折和議,獨主用兵,旄鉞所指,前無堅陣。命完顏昂走岳飛于京東,遣王伯龍敗韓世忠于淮北,故能再取汴京,臣妾杭宋”。(清)淩廷堪:《校禮堂文集》卷一二《金衍慶宮功臣贊》,第96頁。天眷三年(1140)宗弼撕毀“天眷和議”,重新發(fā)動攻宋戰(zhàn)爭,奪回河南、陜西之地,進拜太傅、太師,領三省事,金廷上下炙手可熱,一時間權傾朝野。然而這樣的顯赫人物卻未能在大定初年走進廟庭,其原因恰在于此時世宗急于穩(wěn)定局勢,向南宋釋放善意的友好信號,而宗弼撕毀“天眷和議”、在伐宋戰(zhàn)場上叱咤風云、建功無數(shù),當然不合時宜。章宗之世,“及永中、永蹈之誅,由是疏忌宗室”,《金史》卷一三《衛(wèi)紹王紀》,第316頁。世宗子永中、永蹈的叛亂,導致章宗時期宗室地位降低,體現(xiàn)在章宗為世宗配享的功臣中少有宗室,紇石烈志寧、仆散忠義、徒單合喜皆以非宗室身份配享帝廟,外戚、普通女真人進入權力中樞。哀宗時國家瀕臨滅亡,急需能征善戰(zhàn)、精忠衛(wèi)國者輔政,所以哀宗為宣宗選擇配享大臣皆是為國家統(tǒng)治穩(wěn)定做出重要貢獻、忠心報國者。史載,哀宗正大三年(1226)宣宗廟成,“將禘祭,議配享功臣,論者紛紜。賽不為大禮使,因言‘丞相福興死王事,七斤謹守河南以迎大駕,功宜配享。議遂定”。

      《金史》卷一一三《完顏賽不傳》,第2624頁。完顏承暉留守中都,臨終就義;仆散端謹守河南,以迎宣宗。哀宗選取他們配享帝廟,希望當世大臣能夠以此為楷模、盡忠報國,以救國家于危難之際。

      功臣配享是對有功于社稷之臣的最高獎賞,也是激勵大臣、引導政治輿論的重要方式。配享大臣與君主的組合,構成了“冥界的政體”,王瑞來:《配享功臣:蓋棺未必論定——略說宋朝官方的歷史人物評論操作》,《史學集刊》,2011年第5期,第31-41頁。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自產(chǎn)生起,一直為歷代王朝所沿襲。女真統(tǒng)治者建立政權后,為樹立自身“中國”正統(tǒng)王朝之需,亦將作為中原傳統(tǒng)的配享之制相承不輟,并在繼承的同時向前推進,帝廟配享的功臣總數(shù)和每個帝廟配享的人數(shù)都遠超宋朝,武將占配享功臣絕大多數(shù),配享功臣民族分布呈現(xiàn)多元狀態(tài),父子、兄弟相繼配享,且為開國前的未實位“帝王”配享。金朝自熙宗時即崇尚中原儒家禮儀文化,將建國前的列位先祖納入皇家宗廟統(tǒng)系,徐潔:《金代祭禮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12年,第117頁。直至章宗為世祖配享功臣,這是女真統(tǒng)治者在吸收學習中原儒家文明基礎上的突破和創(chuàng)舉,充分體現(xiàn)了孝道理念和宗法觀念在女真心目中的一脈相承,也是中華文化中尊祖敬宗觀念經(jīng)民族文化間的交融交匯后的發(fā)揚光大,作為北方少數(shù)民族王朝的女真王朝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總體來看,有金一代在奉行尊孔崇儒、繼承中原傳統(tǒng)基礎上,融入女真族禮俗,形成了兼具民族特色與時代特色的配享制度。這種配享制度恰是北方民族王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例證,既是對本王朝正統(tǒng)的一種昭示,完美詮釋了儒家禮治思想的“孝”核心,也是“中華一體”時期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個體現(xiàn),充分展示了金朝北方多民族王朝的特質(zhì),同時也發(fā)展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在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日益豐富多彩。

      責任編輯:孫久龍

      猜你喜歡
      政治文化民族特色
      論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現(xiàn)代轉型
      西漢關中崛起的原因及其啟示
      孫吳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王建中鋼琴改編曲的民族特色
      淺析英美法政體的異同
      我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與協(xié)商民主制度的互動關系探析
      穿著校服去上學
      民族特色是創(chuàng)意設計的靈魂
      辽阳县| 房山区| 若羌县| 临沧市| 鹿邑县| 克什克腾旗| 木里| 梁山县| 乳源| 博客| 乐安县| 元朗区| 虞城县| 波密县| 舞阳县| 滦南县| 福清市| 思茅市| 宽城| 青浦区| 通许县| 阳东县| 理塘县| 科尔| 旬邑县| 通渭县| 龙胜| 西充县| 阳江市| 镇康县| 上饶市| 安溪县| 图们市| 濉溪县| 任丘市| 驻马店市| 磐石市| 武邑县| 汽车| 西和县| 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