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社會發(fā)展較快,并且隨著新課程改革,高中教育階段教學理念也在隨之創(chuàng)新,而在新課改影響下,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育更注重實踐教學,且要求教師在具體授課階段應針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探索,并收集眾多教育資料,與此同時也應加強自身對該學科知識的認知與理解?;诖?,本文首先對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理念進行闡述,并有針對性提出教學設計。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設計
引言:信息技術屬于新時代下所衍生的新興課程,其代表著當代社會的科技發(fā)展現狀。而隨著新課程改革對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該項學科也提出明確的教學要求,主要則是需要通過該課程培養(yǎng)高中生創(chuàng)新意識,并引導該階段學生群體養(yǎng)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習慣。而為有效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在具體教學階段,信息技術教師應為學生群體營造良好的外部學習條件,將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深入探索的學習興趣視為主要前提,并確保其實踐能力可得到有效鍛煉。
一、新課程影響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理念
當前社會中,因信息技術功能極為強大,因此社會群眾對該項技術關注度較高。因此,現階段各高中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應加強學生群體信息處理及收集能力,并由此促使高中生信息技術能力能夠大幅提升,而因信息技術學科內容本身則具有一定實用性,學生對其加以學習能夠真正做到實踐能力增強,并且,高中學生在相關內容學習下也可在生活實踐中對該知識內容進行實際應用,從而起到充實學生課外生活的最終目的。鑒于此,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應對現有教學觀念加以改變,從學生群體需求出發(fā),深入貫徹全新教育理念,讓高中時期所開設的信息技術學科實用性更為突出,并使之成為一項技能,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該項技術的學習主動性與參與熱情。而加強高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營造信息技術教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打造極具特色的相關課程、構建和諧信息文化等則是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理念。
二、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一)優(yōu)化教材,激發(fā)學生興趣
當前高中階段信息技術教學主要依托于課堂教育形式,因此,對課堂時間進行有效利用則是落實新課改目標的重要所在。信息技術作為新興課程有其自身特點,因此教師切忌套用其他學科教學方法。據調查發(fā)現,高中學生在首次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通常會認為該課程較為神秘,隨即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但隨之不斷深入學習,一些抽象性極強的知識內容也日漸凸顯,此時學生群體則會認為該項學科難度較大,興趣也隨之降低。而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授課初期,教師應避免直接讓學生接觸難度過大的知識內容,以防其學習主動性下降,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優(yōu)化教材內容,且化繁為簡,確保每節(jié)課都能夠做到難度適宜、有緊有松。以信息發(fā)布與交流講解為例,在對該基礎知識進行講述時,教師可將時下最流行的社交軟件及平臺進行融入,以此調動學生興趣,并以此為主題,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引導高中學生在課堂學習階段能夠明確信息發(fā)布規(guī)范,也有利于該群學生在后續(xù)利用網絡平臺發(fā)布各項信息、表達個體思想。
(二)注重實踐,加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
信息技術課程實踐性較強,因此高中教學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群體完成大量實踐活動。首先,在學生思想及認知上應使其充分明確實踐課作用與地位,促使其對實踐課有充足的學習熱情;其次,作為授課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將演示作用充分發(fā)揮,指導學生群體積極參與上機實踐。以簡單的程序編寫為例,通常高中階段學生對于算法、編程等內容都是首次接觸,因此好奇心極重,但該方面知識內容過于抽象,難以理解,此時則需教師加以演示,而教師演示也要做到由淺開始、逐步深入,且對各項細節(jié)問題要特別講解,并進行多次重復操作,如此幫助學生對抽象知識更好理解,而這就是理論課堂講解所達不到的教學優(yōu)勢。最后,則是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主體地位充分展現,讓學生群體自行動手操作,鍛煉其實踐能力,并進一步強化學生主體創(chuàng)新思維。
(三)以問題為導向,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除實踐性外,信息技術也具有一定靈活性,在該項課程中,同一問題能夠有多種解法,因此學習階段,教師需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首先,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設問準備,將教學重點和難點貫穿于各項問題中,通過提問以此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并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以達到培養(yǎng)高中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學目標。以程序知識講解為例,教師可提出“智能機器人為何可以獨立完成簡單性任務操作”,提問時,教師需確保相關問題具有一定吸引力和明確啟發(fā)性特征,而通過一系列提問,教師則能調動學生對知識探索的求知欲望,此時再對學生群體進行適當引導,可有效增強學生互動性及課堂參與度。其次,高中信息技術知識講解時,應給予學生充足時間與空間進行思考,且在上機實踐中也應予以足夠時間進行自主實踐,讓高中生通過實踐而發(fā)現問題,且能夠自行解決,該過程能夠使其創(chuàng)新及獨立思維得到有效訓練。最后,當學生產生創(chuàng)新靈感時,可引導其立即付諸行動,由此方能保證創(chuàng)新意識及行為之間的有效聯系,堅決避免學生個體創(chuàng)新思維因外界因素限制而產生冷場現象。
結論:綜上所述,新課改教學理念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影響重大,其要求教師不能再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授課方式,應注重教材優(yōu)化,加強實踐教學,以及利用導向性問題,促使高中階段學生群體創(chuàng)新意識及思維能力皆可獲取良好鍛煉。
參考文獻:
[1]韓建芳.新課程理念下普通高中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06):3-4.
[2]范仁俊.例談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03):54-56.
[3]申曉萍.淺談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3(07):94.
作者簡介:陳芳明,男,漢族,籍貫:安徽桐城,生于:1982-12,工作單位:江蘇省六合高級中學,單位省市:江蘇省南京市,單位郵編:211500,職稱:中學一級,學士學歷,研究方向:新課程新教材新學測下的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策略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