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洲
新課改之后,學校教育對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建設與發(fā)展給予了較高的關注,不僅提高了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以期學生通過對基本法律、法規(guī)的了解和學習強化其對于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遵守;更是將德育教學的思想融入其中,期望學生既能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與意識,更能遵守法律法規(guī),使學生對于規(guī)則的踐行更加主動,更加發(fā)自內(nèi)心。由此,我們不難聯(lián)想到影響我們幾千年的孔孟文化,孔子的德育思想是當今我國道德教育的本源,其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更具指導和推動作用。
《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普及基本法律、法規(guī)知識與道德常識的學科,其開展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兜赖屡c法治》教學開展主要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教學引領,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進行法律小常識的普及,使得學生在成長的初期便形成了基礎的法律意識與道德規(guī)范,并對其日后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形成了有效的鋪墊。然而《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畢竟含有一些文字敘述較強的規(guī)范,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略顯晦澀難懂,需要教師在教學開始前做好道德觀念的引入,或者在課程開展過程中隨時融合、滲透法規(guī)條款所對應的道德基礎,如此,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材中所敘述的內(nèi)容。因此,道德教育是《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小學二年級開展的前提條件,也是其在學生心中滲透的重要路徑。
提到道德教育,人們很容易便聯(lián)想到孔子的道德教育理念??鬃幼鳛槲覈鴼v史上偉大的教育學家、儒家創(chuàng)始人,其思想對我們?nèi)A夏文明的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關鍵的影響作用。儒家的經(jīng)典代表作——《論語》,全書記錄了孔子與弟子的對話和言行,主要表達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傳遞其倫理思想、闡述了其道德觀念和明確了其教育原則,是集儒家學派道德倫理與價值審美、教育思想的一本經(jīng)典之作。它總結(jié)了人們生活中正德向善的至理,提出了君子開合有度、誠信明禮的待人處事之道。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也是主張通過生活的體驗,領悟德育之中的和諧向善,通過實際的案例體會道德的無處不在,因而透過孔子的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更能找到其人文支持與內(nèi)容的拓展,故而說孔子德育思想可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產(chǎn)生極大的啟發(fā)和推動作用。
以往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開展中,教師更傾向于說教式教學,長久以來,學生們早已厭煩了“你該如何做”的指導性教學,說教的教育模式已逐漸被人們所拋棄,取而代之的是新課改之后廣受推崇和歡迎的體驗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主張以體驗式德育開展為核心的生態(tài)德育教學,其教學模式主要分為情境的設立和體驗的引導,情境的設立基本可以在生活中的實例找到模板,而若要在其中加入人文的背景,則代表孔子思想的《論語》也可成為情境創(chuàng)設的良好選擇?!蹲雍薄分杏幸痪渲Z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不僅闡述了時光易逝、珍惜韶華的人生觀,還在場景的描述上做足了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在這寥寥幾筆的勾勒中清晰地明確孔子感慨之由來,從而更加促進了學生對于課程中道德部分的解讀。而體驗引導的開展,可以通過教師對教材內(nèi)容以及拓展內(nèi)容的正確解讀來促成。如在講解法治部分時,為了更好地普及法治安全教育,使學生了解法治教育的“漸進性”“傳承性”,明晰誠信守法的重要性,筆者首先以《論語》中“人而無信”的概念導入,通過對“曾子殺豬”這一儒家思想的故事引入(情境創(chuàng)建)和學生情感體驗的引導(字面解析),學生們深感誠信、守規(guī)則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再延伸至法治,提出“如果一個國家人人都不講誠信,不守規(guī)則,也如同大車沒有車頭與車廂間重要的連接,那又怎么能跑得起來呢?(《論語·為政》: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的觀點,學生們接受了這一思想觀念的導入后對于法治法規(guī)的學習便更增添了一絲責任感與使命感,這為法治教學的開展帶來十分有效地促進。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為的是讓學生心懷正道,規(guī)范舉止。然而小學生邏輯理解能力有限,若要加強教學效果,則需借助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和真情實感加以渲染和導入,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加深對道德與法治的解讀??鬃幼鳛槲覈仙俳灾慕逃?、思想家,他的德育理念既有說教,又包含大量生活體驗,因而其思想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可以使這門課程兼具理論基礎與實踐印證,在豐富學生人文知識的同時也帶學生領略了《道德與法治》的實踐意義,可謂是對學生規(guī)范意識與道德素養(yǎng)的綜合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