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文彥
周煜國老師創(chuàng)作的古箏協(xié)奏曲《云裳訴》,“云裳”一詞的靈感來自于李白詩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題材選自白居易的《長恨歌》,講述了楊貴妃和唐玄宗凄美的愛情故事。這首作品旋律優(yōu)美、纏綿曲折,融合了現代風格與民間傳統(tǒng)音樂的精華,具有濃厚的陜西地方色彩。
搖指是古箏演奏中重要技法之一,演奏技巧是用大指義甲向內外兩個方向快速撥動琴弦,將點連成線,以此達到聽覺上的連貫性。重點注意彈奏時義甲觸弦的位置、角度、速度、力度和呼吸等相互配合,才可彈奏出理想的音色。《云裳訴》中的搖指分析如下:
1.長搖技巧
長搖是搖指連續(xù)彈奏多個小節(jié)的演奏技法,以懸腕搖為主,演奏中多用于抒情旋律,富有歌唱性。樂曲快板部分中第100-131 小節(jié)采用戲曲中緊打慢唱的形式表現緊張急迫的情緒,右手選用長搖技法來得以實現。適當的使用手臂力量帶動手腕,使搖指的點在弦上游移,外加左手上下滑音配合,從而產生極具張力的歌唱性線條,營造一種悲壯凄涼的情景。
2.短搖技巧
短搖是快速短促的搖指。演奏時,音色飽滿、富有節(jié)奏感,多用于演奏歡快、緊張的情感。樂曲中的短搖多次出現在華彩部分,短促的旋律與左手掃弦交錯結合,把樂曲的情緒推至高潮,相比快板部分的緊張感會使人感覺更加震撼。
快速指序是由20 世紀80 年代趙曼琴先生所創(chuàng)作。該技巧改變了傳統(tǒng)的演奏模式,利用科學合理的弦距使演奏者手指運動的能力可在不同跨度、速度、力度的要求下來完成高難度演奏。該演奏技巧對音色要求極高,清晰、均勻,連貫、有力。演奏中,快速指序的關鍵點是放松,要做到肩、臂、腕的即時放松。如果在發(fā)力過程中,有任一部位沒有即時放松,那么在力量傳送過程中,持久性就會削弱,長此以往會影響手指的靈活性。因此,我們可以先貼弦慢練,在保證放松且力量飽滿之后再提速練習。
《云裳訴》中運用最多的是伸展指序。彈奏樂曲時,要彈的音之間隔了一個或幾個音的時候就叫伸展指序。如樂曲78 小節(jié)do re sol do 中的re 和sol 就是相隔兩個音的伸展指序。
托劈有人稱為“小搖”,其演奏技巧為無名指扎樁,大指掌關節(jié)上提,虎口打開,將力量積蓄到指尖,準備好演奏瞬間的爆發(fā)力。演奏時,速度要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初學者前期可將”托“”劈“分開練習,保證“托”“劈”音色一致,熟練后在進行慢速托劈練習,慢速托劈練習熟練后再進行快速托劈練習。
快速托劈技巧常用于快板部分,如樂曲第17、59、60 小節(jié),運用了大指快速托劈技法演奏連續(xù)重音與同音,體現了樂曲旋律的跌宕起伏以及陜西箏曲的音樂特點。
雙托或雙劈是指在演奏時右手大拇指同時托彈或劈彈兩根琴弦,左手把兩根琴弦音高較低的音慢速或快速上滑到指定音高。樂曲慢板、快板多次出現雙托雙劈技巧。如第57 小節(jié)指法為反復雙托雙劈。第一個do 為雙托,是此小節(jié)力度最強的音,第二個十六分音符do,指法為雙劈是這個小節(jié)力度最弱的音,剩下兩個八分音符do 為雙托雙劈,要力度相同且比十六分音符do 強、比附點八分音符do 弱。若想演奏好此小節(jié),演奏者需要熟練地掌握雙托雙劈技巧。該小節(jié)雙托雙劈的運用,使旋律更為凸顯,再加上左手上滑音的效果,賦予了樂曲戲劇化的色彩。
顫音是古箏中的左手技巧,將左手置于琴碼左側10-15 厘米處,使力量集于中間三指指尖且手臂手腕保持水平不可塌腕,在右手彈撥琴弦之后,左手將其余音進行均勻快速顫動。在慢板樂段較為常見,其音色委婉、細膩,一般是起到美化、潤飾、延長樂音的作用?!对粕言V》中較為有特點的顫音主要體現在變音之上。樂曲中運用了大量的變音即微升fa 和微降Si,是陜西箏曲中常見的調式。在“清角”fa 和“清羽”Si 上做出大顫或二度下滑,使人產生一種緊張感,更容易捕捉到主人公情緒。放慢下滑速度可以拉長作韻的過程,滑音與顫音中緩慢的聲韻變化加重了中立音在旋律中的比重,無形中增添了樂曲的張力。加上滑音與顫音的中和,情緒轉變的較為含蓄與隱忍,這種情緒的積累也為后續(xù)快板部分的感情色彩做出了鋪墊。樂曲中59-60 小節(jié)出現的微降Si表現出最具秦腔特色的“苦音腔”,哀婉深沉、激烈慷慨,此處更多的表達了君王對戰(zhàn)爭的無奈和對人民的惋惜。
滑音是通過右手彈撥琴弦發(fā)出聲響,左手按壓箏碼左側琴弦,從而獲得此音音差變化的連續(xù)音響過程。滑音分為上滑音和下滑音。
1.上滑音
上滑音的演奏技巧是右手彈弦后,左手中間三指并攏,手掌半握,沉肩垂臂使力量沉于指尖,在箏碼的左側向下按弦至五聲音階上方音高或指定音高,產生音高從低到高的上滑效果,滑音過程占該音符時值的二分之一。
2.下滑音
下滑音與上滑音相反。下滑音是左手中間三指微微并攏,在箏碼的左側先將弦向下按至五聲音階上方弦音高或指定音高,待右手彈完后,左手再將琴弦放松回到該弦本身的音高,使之產生音高下滑效果,下滑時值占該音符時值的二分之一。
《云裳訴》中,樂曲使用大量的陜西風格滑音即上滑速度快、下滑速度慢,表現其哀怨、婉轉、惆悵的悲痛情緒。
技巧最終服務于藝術本身,因此我們在把握陜西箏曲技法特征的同時,還需要將樂曲的情感內涵融入演奏中,兩者結合才能完美的演奏樂曲。該曲描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曲名中的“訴”,有訴說、傾訴之意,表現出兩人間凄婉哀怨的情感。
引子開頭兩小節(jié)是古箏獨奏,第三小節(jié)加入鋼琴伴奏,極其和諧的純八度音程以及和弦襯托了樂曲的氣氛。其次,三組八度音程的緩慢演奏,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由高到低,如泣如訴,比較凸顯樂曲悲情的基調。這時出現的“變宮”這一特色音,在后續(xù)中多次出現,不僅對樂曲起到了支撐作用,還深刻展現出了樂曲的秦腔風格,在整首樂曲中對情感表達起到了推動作用。
慢板部分的a 樂段與a1樂段演奏中的處理有所不同。
a 樂段整段曲調力度較弱,旋律起伏有強弱變化,但音調是委婉溫柔的,是對愛情的贊美,在演奏過程中音色要偏柔和些,不可太過刺耳,也不可表現太過痛苦。旋律可以劃分成8 個樂句,其中清角與清羽反復出現,增加了陜西秦腔里苦音的風格氣息。第一段小樂句是15 小節(jié)至18 小節(jié),旋律處于中低音區(qū),第二段小樂句是19 小節(jié)至22 小節(jié),在第一段小樂句基礎上提高八度,完全重復。從35 小節(jié)之后,樂曲旋律突出表現鋼琴伴奏的部分,將古箏與鋼琴兩者相結合,不論是演奏的速度還是力度都加強了許多。慢板部分的旋律在進行處理時,比其他部分更加注重對速度與音色的處理,運用清角與清羽的調式特性,使樂曲有了聲腔化的特點,處理后的樂曲旋律仿佛有人在講述故事時的音樂情景,突出了樂曲色彩豐富的特點。
a1樂段表達出的情緒是對所愛之人的思念,充滿了生死兩別的悲傷與痛苦,這一部分演奏時要較a 樂段再弱一些,力度起伏小一些,應充滿悲傷的情緒。使a1樂段與a 樂段形成鮮明的對比,符合樂曲中的情感發(fā)展進程。
從52 小節(jié)開始的快板部分,氣氛突然轉向緊張的基調,恰似萬馬奔騰般涌來,演奏力度與音色都有很大的波動,力度漸強,音色以明亮為主,強烈波動產生的反差促使該段落扣人心弦??彀宀糠值娜齻€樂段速度處理應由慢至快、層層遞進。這部分的演奏節(jié)奏與技法非常豐富,情緒也從哀婉變成了積極向上,融入了大量的現代作曲技法,由鋼琴所奏主題過渡到秦腔富有節(jié)奏感的附點節(jié)奏上,古箏技法由大指快速雙托雙劈過渡至快速指序技法。本段中微升fa 和微降Si 依舊出現多次,通過運用不同節(jié)奏型、演奏速度及演奏力度將樂曲中的情感環(huán)扣,逐漸將樂曲推向高潮。
樂曲第192 小節(jié)至210 小節(jié)是樂曲的華彩部分,也是樂曲的高潮部分,體現故事矛盾最激烈之處。這部分為古箏獨奏,在第202 小節(jié)加入鋼琴,第203 小節(jié)至華彩部分結束由鋼琴獨奏完成過渡。此段的聽覺效果與前面緊張、整齊的快板部分形成強烈反差。這一段沒有上一段快板部分的激情與喧囂,搖指力度由弱至強,再由強變弱,將樂曲的旋律和情緒向前推進,使樂段有了更強的爆發(fā)力。較為自由的散板,為演奏者留下充足的發(fā)揮空間,可將前面累積的情緒得以徹底宣泄。
再現段,古箏旋律再次出現,把聽眾從悲怨的情境中帶回來。雖是與慢板相同的旋律,但是情感表達卻大相徑庭。這一段講述楊貴妃已故、唐玄宗苦不堪言。通過對第一樂段的重復,表現出了唐玄宗對往昔的追憶。第231 小節(jié)加入鋼琴伴奏體現出更為復雜的情緒。第234 小節(jié)用大指反向刮奏來拓寬音符的時值,與前七小節(jié)緊張急促的情緒形成對比。最后以慢起漸快、由弱到強的搖指和干凈利落的刮奏加以收尾。
本文主要從古箏協(xié)奏曲《云裳訴》的演奏技巧與情感表達兩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從右手與左手不同的演奏技巧進行展開,接下來將樂曲中的重點、難點加上自身的演奏心得進行深入剖析。對于演奏者與筆者來說,不只是把曲子彈下來,更專注的是把曲子彈好、彈精。其次,筆者將樂曲中引子、慢板、快板、華彩、再現、尾聲六部分的戲劇化情感表達進行分析,加入了周煜國先生的創(chuàng)作見解與筆者自己的理解。周煜國先生巧妙地將現代創(chuàng)作與民間傳統(tǒng)音樂融合,使《云裳訴》不僅有著陜西獨特的藝術特色與演奏旋律,且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賦予了秦箏新的魅力。值得演奏者與筆者仔細研究、學習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