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 鞠培媛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進程的不斷推進,初中音樂教學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要想推動初中音樂教學登上更高的臺階就必須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創(chuàng)新,加強對學生音樂基本知識的掌握以及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在以往初中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受到之前教育方法的影響,進而將教學重點放在音樂技巧的學習上,從而忽略了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樂感主要指的是學生的音樂的感受,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對旋律、節(jié)奏、力度以及速度等多方面的感受上。因為每一個人的樂感是不同的,所有要加強在后天學習過程中的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樂感是提升學生音樂水平的重要基礎,學生在提升樂感后,對音樂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刻,進而能有效提高初中的音樂教學水平。
音樂教學在初中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往往可以引發(fā)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加強學生在學習音樂時的樂感,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在此過程中更加理解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內容和文化,引發(fā)學生和音樂之間的情感共鳴,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作為初中音樂教師,應不斷提升對學生樂感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進而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此同時,提升學生的樂感還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審美水平,對推動身心全方位發(fā)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往往具備著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精神,同時十分注重個性的抒發(fā)。而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就大大推動了初中音樂教學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教師通過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進而有效拓寬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幫助學生可以更為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將探索精神引入音樂學科的日常教學中。加強對音樂作品的鑒賞是提升學生樂感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在對音樂作品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可以先對音樂作品產生初步的認識,再通過對背景知識的深入了解掌握音樂所表達的內涵,而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在欣賞過程中激發(fā)自身的樂感。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提升樂感的重要基礎,這也顯著體現(xiàn)在素質教育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同之處上。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素質教育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開展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自身原有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在幫助學生樹立課堂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加強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充分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目標。例如,在學習我國民族音樂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部分向學生展示藏族、彝族等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以及民歌特點,幫助學生通過這部分知識更好地代入音樂學習中,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參與到民族音樂的學習中。
提升學生的聽覺能力是培養(yǎng)樂感的重要舉措,為了可以讓學生在聽力方面得到更多的訓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接觸更多的音樂作品并且反復聆聽,進而使聽覺可以得到有效的刺激。在此過程中對音樂類型的選擇異常關鍵,教師在挑選的過程中也要注重音樂作品的多樣化,同時要求學生可以在聆聽音樂的時候感受到音樂世界的魅力,從而在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中提升自身樂感。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加強聽覺訓練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因此教師應格外注重聽覺訓練的長期性、規(guī)律性以及有效性。
傳統(tǒng)的初中音樂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師通過聆聽教材范唱,再講解基本音樂知識的方法,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還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樂感。為進一步提升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音樂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為初中音樂課程的教學也提出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情景教學法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進而從視覺與聽覺的雙重角度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知,并在此過程中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
只依靠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將“聽”作為主要的訓練手段,幫助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樂感。很多時候,學生對于教師的講解并不能完全理解,但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很快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同時教師應實施多種實踐模式,幫助學生在多樣化的聽覺訓練中切實提高自身的樂感水平。以《二泉映月》的學習為例,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阿炳的身世,進而深化對曲子風格的了解。同時,在對《二泉映月》展開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其中的突然停頓之處進行重點講解,進而借助這樣的形式幫助學生領會當時作者的感情,加深對停頓作用的理解。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樂感,還可以增強自身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引入不同種類與風格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可以在不同的音樂中體會不同的深刻內涵以及不同的旋律特點,逐漸培養(yǎng)出學生的音樂樂感。
綜上所述,加強學生樂感培養(yǎng)對提升初中音樂教學質量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因此教師應不斷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完善音樂教學方法。為進一步發(fā)揮音樂教學的關鍵優(yōu)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先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加強聽覺訓練,同時組織更多的實踐機會與學習活動,進而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