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林
摘? 要:語文閱讀過程中,閱讀者需要從中去理解、學習、判斷以及想象來欣賞全文,并經(jīng)過仔細的揣摩去感悟文中意思。而語感,則是將這個過程濃縮、化繁為簡的能力,讓閱讀者一眼望去就能迅速知其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語感是語文水平的重要組成成分,培養(yǎng)好語感對于學生來說受益終身。所以,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注重語感的培養(yǎng),它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上得到幫助,這是要通過長時間的經(jīng)驗積累,耐心地去熏陶、去開闊、去學習才能得到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感培養(yǎng);教學策略
感培養(yǎng)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但也是一項教學難點。語感是學生在學習語文中需要掌握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素養(yǎng)。所謂語感,可以簡單理解為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它是讓學生學好語文課文、傳承語言文化、實現(xiàn)健康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語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教育工作者的引導,很多老師只關心知識點的教學,強調(diào)做題解題和寫作訓練,卻忽視了語感的培養(yǎng)。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也應該嘗試更多的方法,讓學生的語感能力得到訓練,從而更好地感受語言的精彩,感受文化的魅力。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做好語感教育的滲透,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呢?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意識
閱讀是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訓練,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增加詞匯量,了解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增強對漢語言的理解和感悟。在文學作品的閱讀過程中中學生首先要設身處地,注意對作品主要形象和情感基調(diào)的整體感知和直觀感受,注意作品內(nèi)涵的多面性和不透明性,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性地建構文本的重要性。文學文本的評價,我們應該評價作品的整體語境,特別是對藝術形象的感知和對文本價值的獨特理解,我們應該注意評估學生閱讀和欣賞不同風格作品的能力,以及使用相關材料解釋。
同時,初中語文老師可以開展班級圖書漂流活動,讓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好書,先建立自主閱讀的意識,對課本文章的閱讀理解也是極其重要的。課文是教育部門精挑細選的優(yōu)質(zhì)篇目,適應學生的實際需要,在開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精讀課文,在必要的時候?qū)ξ恼聝?nèi)容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主要是教學生如何去閱讀并理解一篇文章。這樣的教學進行的多了,學生自然可以自己去訓練這種閱讀方法,對日后閱讀能力的自我提升帶來重要作用。
二、采用布白教學,加強學生的語感體驗
所謂的布白教學法,指的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所需要教學的內(nèi)容有所保留的教授給學生,為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預留一些空白,然后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對文章進行自主閱讀和學習,用自己的體驗和感悟?qū)Σ及椎牡胤竭M行添補和完善,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進而有效促進學生語感的形成與發(fā)展。例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的時候,教師可以從文章中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對教學進行留白,然后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對其中的內(nèi)容和情感進行聯(lián)想,充分感受人物角色的心理變化,對教學中的布白進行補充,進而有效加強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
三、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深化語文語感
語感的獲得需要學生完成對語言的反復揣摩,進而進行語言的品味。葉圣陶也說過,一篇文章只讀一篇,未必能領會。但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反復閱讀是不可能的,一方面課堂的時間不允許,一方面,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不一定透徹。為此,在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新型教學技術,如多媒體技術,并用新型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情境。語文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語音功能為學生播放自己閱讀或其他名家閱讀文本的聲音,在語言情境的刺激下,帶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深化學生的語文語感。
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文本中,通過讓學生閱讀,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讀不出作者的情感,尤其是對于“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段的“攀、縮、微傾”動作描寫,學生無法讀出其中的語速,由此他們對文本的理解程度自然不高。為此,筆者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播放了一線名師的閱讀音效。在標準普通話的陪襯下,在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中,學生終于體會到了父親那蒼老的姿態(tài),不得不叫人心酸;那拳拳的愛子之心,催人淚下。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語言情境,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提升了學生內(nèi)心深處對父母的熱愛之情,他們在課下也會仔細品味語文的文本語調(diào),最終深化語感。
四、練習語言表達能力
要想有計劃地、分層次地培養(yǎng)學生語感,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練習是不可或缺的。在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練習時,首先要引導學生高聲地朗讀文章,其次要提倡學生把閱讀的所思所想完整地表述出來,為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最終培養(yǎng)學生語感。在閱讀教學當中,教師還不可避免地需要革新過去的教學方法,例如定期開展與語感培養(yǎng)和文章閱讀有關的課外活動,從而更好地滿足對于學生語感培養(yǎng)的要求;定時地舉辦“讀書分享會”,鼓勵學生在活動中與其他成員交流讀書心得;定期組織辯論比賽,讓學生圍繞一個辯題進行辯論,這既能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賦予其更大的格局和更寬闊的視野;另外,還可以邀請學生參與演講比賽,提升他們的語言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一般來說,在閱讀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地對觀察學生和指導學生,使其在活動過程中,領會語言表達涉及的語速和語調(diào)的變化所帶來的情感和節(jié)奏的變化,給他們的語言表達帶來更多層次。通過這種練習,學生的語言會更有邏輯性、層次感,表達會更加順暢,聽眾和他們自己都能夠更輕易地抓住重點,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的目的。
不管是通過任何方法去訓練語感,只有學生堅持閱讀學習,養(yǎng)成習慣,才能真正的不會讓自己失去語言的敏銳,才能一如既往地保持語感的強度。語感在語文水平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語感強的人語文水平高,隨著時代變化越來越快,教學手段層出不窮,語文教學也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成了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不要讓學生把閱讀當成一個任務,有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語感的強敏銳性,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讓學生在以后也能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吳偉昌.淺談初中語文語感培養(yǎng)[J].新智慧,2019(9):129-129.
[2]劉華.淺談初中語文教學語感培養(yǎng)探究[J].考試周刊,2018(65).
[3]趙煥軍.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途徑.[J].漢字文化,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