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西政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第二中學創(chuàng)建于1951年,是一所文化底蘊深厚的普通高中。近年,受學校自身和當地招生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學生入校時知識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均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特別是這些學生因長期處于學業(yè)落后的境地,缺乏自信且學習內生動力嚴重不足,存在較為普遍的厭學情緒。學校在教學管理和教育教學質量方面有待提升。為了改變學校的教育現狀,讓學生上課時能坐得住、聽得進、學得會,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自2010年以來,學校全面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在德育和課堂教學改革兩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績。課程化多元育人體系、“一五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書香校園等辦學特色逐漸形成。改革激活了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激發(fā)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有了顯著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yǎng)的辯證法。辦學就要尊重這個規(guī)律,否則就辦不好學?!睘槁鋵嵙暯娇倳浿v話精神,我們積極探索育人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了由“全人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領域育人”組成的課程化多元育人體系。
“全人員育人”,即全校教職工都擔負起育人的職責,無論是學校年級領導,還是教師都要擔任育人導師,參與育人工作。在導師的設置上,每個行政班設“主任導師”一名,導師若干名?!爸魅螌煛必撠煴景嗟娜婀芾砼c導師工作的協(xié)調,其他導師分別帶領一個育人小組,負責本小組成員的管理與教育工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全過程育人”,即將育人工作貫穿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全過程。導師對學生進行全過程關注,抓住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與指導。導師通過導師組會、典型生交流、家校交流會、班教導會等活動,將育人落到實處,落實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
“全領域育人”,即充分發(fā)揮教育、教學、管理與環(huán)境等的育人功能,建構立體育人網絡。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學校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建構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一五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重視“活動育人”,學校每天設置40 分鐘“活動課”,導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有育人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其良好的品質,豐富其學校生活。完善評價制度,發(fā)揮評價的育人功能,在課堂上開展“課堂大比武”活動,實施小組晉級制等;定期舉行表彰大會,對“優(yōu)秀小組”“先進個人”進行表彰,以固化教育成效。注重“文化育人”功能,建設校園優(yōu)秀文化,為學生創(chuàng)設文化氛圍濃厚的成長環(huán)境,發(fā)揮環(huán)境的育人功能。
為了改變已經不適應新的學生群體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教育”的時代契機,學校積極探索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在借鑒與創(chuàng)新中形成了“一五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一五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將分組教學作為教與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拓展學習路徑,改革學生被動學習方式,落實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其中,“一”是指“讓課堂靈動起來”的指導思想;“五”是指任務單導學、電子資源助學、合作討論釋學、課堂訓練測學、全程評價促學等五種教學策略;“三”是指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新知、課中探究研習重點難點、課后鞏固練習等教學過程的三個階段。
自主學習在自習課上進行,教師首先帶領學生掌握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其次在自主學習方案的引導下,通過學教材、學微課完成新知識的學習,最后通過在線測試檢驗自主學習效果。探究研習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包括反饋點撥、小組展示、討論釋學、點評提升、歸納反思等活動。鞏固練習一般被安排在自習課的前10 分鐘,以達成鞏固基礎、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標。
在“一五三”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功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主要通過學習活動設計、任務單編制、電子資源制作及自主學習反饋,在線上或線下為學生學習提供精準的引領和指導。這種模式彰顯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價值,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中心、成長的主人,從而學習積極性更高,課堂教學過程也更加靈動高效。
結合師生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師生共讀一本書活動、線上讀書交流活動、讀書征文活動等。學校的“師生共讀共寫”活動已經開展了三年,每天安排一節(jié)師生共讀共寫課,每周末舉行師生閱讀分享會。全體師生在書海徜徉,“腹有詩書氣自華”,感受著讀書帶來的改變。讀 《蘇東坡傳》時,體會著蘇軾雖一生坎坷卻“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看《品三國》 時,懂得天下之勢;讀朱永新的系列著作時,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讀書改變命運的真諦,越來越多地感受到讀書學習的快樂。
高中學校擔負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特別是在信息化快速發(fā)展、大眾閱讀普遍碎片化的今天,加強對全體師生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引導師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尤為迫切和重要。莘縣第二中學牢牢抓好高中各學科教材和課堂教學主陣地,發(fā)揮各學科自身優(yōu)勢,強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大力開展經典閱讀,給師生購買“四書五經”、二十四史、四大名著等經典書籍,組織讀經典演講比賽、征文比賽、交流會等。豐富和拓展了校園文化,在校園、教學樓內外、教室張貼或懸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宣傳標語,把山東快書、踢毽子等高雅藝體活動引入校園,極大地豐富了師生的生活,提高了他們生活和學習的品質。慶祝建黨100 周年,全校師生舉行了大型誦讀活動,師生共讀共寫成果展,師生一起詠傳統(tǒng)詩詞、誦紅色經典、憶崢嶸歲月、壯少年志氣。經過不懈努力,師生不僅逐漸培養(yǎng)形成閱讀的好習慣,而且深化了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增強了師生的文化自信??傊?,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莘縣第二中學緊緊抓住“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性問題,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新時代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普通高中高品質建設,實現了學校內涵式發(fā)展和高質量發(fā)展,為新時代普通高中高品質發(fā)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路徑和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