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躍軍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教育已然不僅是對高中生進行計算機技術訓練,還肩負著培育及發(fā)展高中生信息素養(yǎng)的重擔。為了能夠完成培育高中生信息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教師在組織以及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以及模式,充分借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此來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具體闡述混合式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高中信息技術;模式
混合式教學之所以能夠備受推崇,主要原因混合式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將教學成本降低,還能將教學方式及高中生整體學習風格的契合度最大限度地提升,使高中生在混合式教學中感受到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能夠受到科學及專業(yè)的教學指導。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科學設計信息技術線上與線下的教學活動。
一、開展豐富的菜單式學習任務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著力點不僅在實現(xiàn)傳統(tǒng)課堂教學面對面的互動性,而是能在保底基礎上為高中生提供相應的學習菜單,實現(xiàn)高中生差異化的發(fā)展目標?;诰W(wǎng)絡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菜單式學習任務為實現(xiàn)這種需求提供一定的幫助。首先,教師設計的豐富的菜單式學習任務,能適應開放性信息技術教學環(huán)境的需要;其次,豐富的菜單式學習任務是基于網(wǎng)絡資源而存在的,可為高中生學習信息技術提供一定的幫助,也可為高中生的任務驅動提供一定的學習任務儲備,為高中生學習的自主性發(fā)揮留足了空間。
例如,在學習“數(shù)據(jù)的儲存和保護”這一教學內容時,有的高中生可通過已給的課件,掌握了數(shù)據(jù)的存儲以及保護的方式方法,因此,教師要提前將教學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提問預設好,比如,高中生會提問:如果面對比較復雜的數(shù)據(jù)時,數(shù)據(jù)的存儲與保護就會變得比較慢,有沒有比較快速的方式呢?教師要告知學生們在解決復雜數(shù)據(jù)存儲與保護時,可利用虛擬磁帶庫。教師在備課時所要考慮到,要設計出可供高中生選擇的學習任務,為高中生利用虛擬磁帶庫提供可選擇的菜單,為高中生個性化、差異化發(fā)展提供相應的支持,也可為高中生提供一定的實踐操作支持。
二、融入趣味性模塊化教學活動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求高中生掌握一定的信息處理技能。如果,一味讓高中生掌握信息技術處理技能,就會使高中生喪失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因此,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既要一定的教學“機智”,又要開展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活動。由于教學活動是由不同的模塊構成的,可以在不同的教學或是學習模塊中設置一些趣味性的競賽活動,可使高中生沉浸在學習高中信息技術的樂趣中,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教授“Python的常量和變量”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教學各個模塊中穿插一些高中生喜歡的競答練習,并以小組為單位這一方式讓高中生完成。教師可以事先在練習題的正確答案處設計一些獎勵,給答對該題的高中生一些鼓勵,這樣可使教學氛圍變得更加輕松以及愉悅,又讓高中生在模塊化教學中掌握一些信息技術必要知識與技能,高中生的學習效能感會相應地增強。
三、強化混合式教學的評價手段
在完成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后,對教學活動做出相應的評價是促進教師的“教”教與學生的“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須在課程結束后做出相應的評價。教師對教學的評價要著眼于過程性評價以及終結性的評價這兩方面。首先,要基于高中生的學習表現(xiàn)地做好過程性評價,將教師的評價主導作用發(fā)揮出,調動高中生自評及組長評價的積極性,參考組間與高中生互評的結果,對高中生學習的態(tài)度以及表現(xiàn)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可以有效評價高中生的學習過程。其次,高中生結束整個學習活動后,教師要基于過程性評價的結果,再通過線下測試或線上測試這兩種方式,對高中生知識掌握程度及操作技能做出相應的,并且將這兩種的評價結果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對高中生學業(yè)水平的綜合性評價。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及時將評價結果以口頭或是書面的方式告知高中生,以此來提升高中生的學習效率,也可為教師改進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依據(jù)。
四、結語
綜上所述,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了教師作為教學組織者的主導作用和高中生的主體性作用,因此,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設計豐富的菜單式學習任務,開展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模塊化教學活動,強化混合式教學的評價手段。最終可以提升高中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教學效果也可得到相應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徐漪波.高中信息技術混合式學習中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19(2):23.
[2] 馮曉英,孫雨薇,曹潔婷.“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混合式學習:學習理論與教法基礎[J].中國遠程教育,2019(2):96.
[3]鄭永剛.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混合式學習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