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運祥
摘要:"賞識",從字面上理解為認同、贊美和表揚。班主任的賞識教育不是單純的夸贊和稱譽,而是賞識學生通過努力完成一件事的過程。通過認同學生的行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班主任再加以正確引導和適當提醒,保證學生的生活學習在正確的道路上行進。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賞識教育;深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賞識教育
1.賞識教育的內涵
賞識教育的內涵,不是單純的對學生進行泛泛的贊美和表揚,而是觀察學生努力工作最終獲得結果的整個過程,對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付出努力的認可。運用賞識教育一定要改變教師以往的固定思維——以成績定終身。教師應當認識到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學習,學生就像是森林中的樹木,沒有哪兩棵樹是完全相同的,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和特殊性,才能更好的理解賞識教育的內涵。
2.賞識教育的特征
第一賞識教育具有針對性。教師應當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水平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制定實用的學習模式和練習數(shù)量,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定下貼合實際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學習能力范圍內穩(wěn)步前進。
第二賞識教育具有整體性。教師的教學工作面對整個班級,每個學生都是教師的工作對象,在賞識教育的運用中,不能遺漏那些表現(xiàn)平平的學生,更不能把賞識教育作為打擊、嘲諷學生的方法。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細致觀察,找到學生的所長。成績優(yōu)異自律性強的同學,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鍛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對于班級中成績中等的學生,分析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教師通過交談、家訪等方式走進學生內心,對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能力認可和贊揚,激勵學生向上的動力,爭取讓學生將成績提升一個階梯。對于班級中成績差,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擅長和喜愛的方面?,F(xiàn)階段我國教育政策采用了中考分流,針對成績差的學生,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特點推薦報考適合的高職等學校,學習職業(yè)技能為將來就業(yè)做好準備。
第三賞識教育具有激勵性。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教育學生應該學什么、怎么學,壓抑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把學習這件事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想學、愛學。賞識教育的激勵性正是激發(fā)學生想學、愛學的鑰匙,教師掌握好這個鑰匙,支持、認可、贊揚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讓學生愛上學習,加強自我管理最終達到學習目標。
第四賞識教育具有主體性。賞識教育的本質是生命和愛的教育,賞識教育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輔助的工具。學習的主體性,表現(xiàn)為在學習過程中的模仿能力、動手能力、個人思想轉變等。教師應當認識到主體的差異,針對學生的特點加以教育和引導,而不是培養(yǎng)千篇一律的學習機器和做題家。
二、賞識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
賞識教育與以往的應試教育不同,是對學生差異認同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中,應當結合實際運用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通過賞識教育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獲得綜合素質的提升。
1.信任、理解、尊重學生。西方哲學家分析教育類型,有一種單純知識傳授,教師照本宣科,始終一成不變杜絕所有創(chuàng)新的經(jīng)驗式教育。在這種方式中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認知,沒有創(chuàng)新,簡單重復固定的模式?,F(xiàn)代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這種教學方式培養(yǎng)出的人才已經(jīng)不能適應社會需要,甚至成為社會發(fā)展的絆腳石。教師應當改變教學方式,認可學生是有自我意識的生命體,教師信任、理解學生,通過這些方式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用多元化方式傳授知識,把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發(fā)展的新動力。
2.運用表揚、鼓勵等激勵手段,肯定并欣賞學生。古希臘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認為教師和學生在知識面前是平等的,他運用表揚、認同等手段激發(fā)學生索求知識的主動性,并不斷加強這種主動性。這種蘇格拉底式教育突顯出真正的教育意義,這種平等的交流方式從心理上喚醒了學生求知的意識,促使學生爆發(fā)出從內向外的動力。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從多個角度觀察學生,找出學生的閃光點,運用表揚、激勵等手段讓學生產生求知的責任感。
3.承認差異、允許失敗、寬容學生。首先,教師應當承認學生的差異。學生是有自我意識的生命,每個生命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教師必須承認這種生命的差異,包容每一名學生。其次,教師應當允許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無數(shù)次失敗的經(jīng)歷。教師應當鼓勵失敗的學生,引導學生從失敗中總結經(jīng)驗,最終摘取成功的甜美果實。最后,教師是寬容的,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會經(jīng)歷很多的誘惑比如:電子游戲、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等,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教師引導學生以《中學生守則》為標準,做一名身體、心理健康的新時代中學生。
三、運用賞識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1.贊揚要恰到好處。班主任的表揚需要適度,空洞夸大的表揚會使學生產生驕傲心理,對自己的能力失去客觀的評價。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有:自我意識覺醒,自我評價能力不足。教師的過度贊揚容易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當遇到困難時能力的欠缺造成學生心理落差加大,降低學生的自信心。2.注意因材施教。賞識教育認同學生的差異,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能力有高有低,教師根據(jù)學習能力制定適用的目標,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特長,做到因材施教。3.適當?shù)呐u與教育。賞識教育不是單純的表揚和贊美,應當與適當?shù)呐u與教育相結合,使學生明白教師的批評也是一種鞭策,一種期待,一種愛護。教師用實際行動讓學生明白,批評說明你是一個可造之才,應當主動接受批評找到原因,讓批評變成提高自己的機會。
四、結語
賞識教育是尊重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育,這個教育承認生命成長中的差異、承認失敗和包容學生,賞識教育的特點是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通過發(fā)現(xiàn)并表揚這些閃光點來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逐步形成燎原之勢。
參考文獻
[1]于娟,王騰飛.學會“賞識”,深化教育——初中班主任賞識教育的運用分析[J].中國教師,2019(S2):174.
[2]潘催平.學會“賞識”深化教育——初中班主任賞識教育的運用初探[J].讀寫算,2019(26):178.
[3]張小祥.學會“賞識”,深化教育——試論初中班主任賞識教育的運用[J].散文百家,2019(04):159.
[4]王文婷.學會“賞識”,深化教育——初中班主任賞識教育的運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