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珍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許多地區(qū)為了順應時代要求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推進了新課程改革,而“讓學引思”突出了新課程改革對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創(chuàng)新要求,更加注重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的思路。面對新的課程改革,嘗試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中將“讓學引思”理念滲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這樣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讓學引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傳統語文閱讀教學課堂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在缺乏學生主體感受、主體探索和主體發(fā)現的閱讀模式下,教師主講方式的講授,這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低,剝奪了學生的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對語文閱讀課程的興趣性減少,學習效果不佳?!白寣W引思”理念則有利于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通過“讓學引思”強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通過新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自主性,主動摸索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解決問題。本文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講述“讓學引思”理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用中該如何實踐。
一、“讓學引思”教學模式的內涵
“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之所以被如此廣泛的應用,就是因為其內涵符合當下社會發(fā)展的教育思想,時代的變遷,使得教師不再只是單純以教書育人為目的,更增加了新時代的新要求,就是要貫通“學有所想,學有所得”的教學目標,充分關注學生,把話語權還給學生。而面對“讓學引思”這一理念,教師要注意把握兩個關鍵所在,第一個是“讓學”,另一個就是“引思”。“讓學”簡單從字面理解:“讓學”,就是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耙肌本驮谟趯處煹囊螅處熢谡n堂上要誘導學生主動的去思考,主動探索,大膽的嘗試,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把握知識,在摸索中探求真理,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動腦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理解“讓學引思”的內涵,掌握其中的內容,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傳統教學方式相融合,從而增強教學能力。
二、“讓學引思”理念對于初中語文閱讀中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對比于傳統教學,把“讓學引思”理念運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上,能夠有效的轉變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維的深度思考。同時,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方式,這對于我們想要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不約而同的一致。例如,在學習《小石潭記》《三峽》《詩經》等需要背誦的詩歌時,采用“教學引思”的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主動背誦、主動記憶的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詩歌背誦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因此,“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閱讀中的應用,發(fā)揮著指導性作用,也是發(fā)展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性因素。
(二)、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理念上,教師通常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滔滔不絕的精講,使得整個語文閱讀課堂成為了教師講解的課堂,學生成為整個課堂的附屬品,學生的知識吸收效果甚微,并且,在這樣的課堂下,學生們缺少自己獨立的空間,同時,“多寫多練”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時間多數處于緊張的做題情緒之中。由于學生嚴重缺少獨立的思考時間,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會出現只理解表面而無法摸透其中所蘊含的真理的現象,對知識的學習也會出現“趕鴨子上架”的感受。而“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相比于傳統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角度展開語文閱讀教學,逐步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深度思考,發(fā)揮“讓學引思”的教學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同時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
三、“讓學引思”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教學方法
(一)、主張學生為本,交還學生主動權
教師要把“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應用到課堂上,首先就是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給學生。教師要充分理解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在初中語文閱讀中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這樣整體的課堂教學可以圍繞學生開展,讓語文閱讀教學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深度思考,也讓語文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實踐,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桃花源是個怎樣的景象呢?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動學習能力,而且對學生的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倡導學生互動,構建教學交互平臺
在“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可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了解,消除彼此間的隔閡,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有很多種,為了增加溝通的效率,教師可以在語文閱讀課堂中采用小組的學習方法。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將學生分成不同的閱讀學習小組,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學生結合文章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特點來分析文章的本質。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加了,同時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促進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記敘文或小說時,可以通過不同的小說創(chuàng)造不同的教學情景,形成獨特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獨特的情景下感受文章中不同人物的直觀感受,從而促進學生體會作者筆下各種人物和事物的意圖。例如,在學習《智取生辰綱》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施耐庵所在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個人經歷背景,這是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關鍵前提,教師可以通過音頻、視頻讓同學們直觀感受此篇文章,也可以讓同學們選擇不同的人物來表演,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也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活躍度,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讓學引思” 理念符合當下時代的教育思想,在初中語文閱讀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健全學生思維方式的有效方式。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要理解并掌握“讓學引思”這種理念,把該理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改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飛.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J ].中國培訓,2016(08).
[2]張俊美.新課標下中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培養(yǎng)初探[ J ].新西部(理論版),2013(21).
本文系《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與探討》課題論文,課題編號2021A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