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枝
摘要:當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對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從“問題”出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內在動力,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積極解決問題,讓“問題”貫穿于整個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同時通過課堂學習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生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梢?,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對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效果、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培養(yǎng)教師的問題意識、合理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重視學生的各種提問等方面論述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問題意識;培養(yǎng)策略;教學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目標,不僅僅在于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教材的知識及理論,更在于通過師生思維的碰撞,培養(yǎng)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但是在當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較低、問題意識淡薄甚至于對知識沒有任何問題可提,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知識傳授的地位,這對我們教學質量、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及探索欲望,讓學生在課堂中發(fā)揮主體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教師的問題意識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教師似乎是真理的擁有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是認真聽課,記好課堂筆記,這種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敢提問,甚至無須提問,嚴重影響學生對課堂參與的興趣及探索欲望。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首先要求教師做出改變。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應該以真理擁有者的身份自居,而應該是課堂教學的引領者,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因此教師的問題意識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具有問題意識。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提供給學生充分的、多維的、具體的、典型的材料或案例,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給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可以獨立地觀察、思考、探索、提問,讓學生自覺融入材料、理解知識,于不自覺中就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必修二第二課“公民的政治參與”的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單純的講授知識,學生很難全面理解,如果教師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呈現(xiàn)有關選舉、決策、管理、監(jiān)督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相關的過程及效果并不斷思考為什么要采用這種方式、有什么好處、有沒有弊端?作為學生,這種政治參與離我們是否遙遠?我們怎么才能更充分地參與其中?從這些問題提出、討論及解決,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興趣,讓知識更具體,學生的理解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無形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合理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參與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的問題應立足于社會生活,避免問題內容過空、難度過大,讓學生對問題失去探索的興趣,也應避免內容過于簡單,學生用常識就能回答,讓設置的問題失去了意義,起不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讓問題的設置流于形式。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社會實際,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把理論觀點與社會生活融合在一起,才能讓學生主動思考。在講到必修一第五課有關勞動者權益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舉例自己家庭成員中勞動者的真實案例或者用多媒體播放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從具體案例中了解作為普通勞動者都擁有哪些權利及權利被侵犯后應該如何維權,用這些學生身邊的關系學生實際生活的案例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熱情。
讓學生參與課堂還可以通過情境再現(xiàn)或者模擬情境的方式讓學生置身其中去體驗。讓學生通過課堂短劇的形式扮演案例中的某個角色,參與到角色的實踐中,沉浸式體驗角色行為,充分感悟,這種方式運用得當,會充分調動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及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對知識的理解會更深刻。比如可以創(chuàng)設模擬水價電價調整聽證會,讓學生選擇不同的角色,再現(xiàn)生活中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的場景,不僅縮短了知識與學生的距離,讓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也提升了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
三、重視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培育學生良好的提問習慣
由于學生學習能力及思維層次不同,提出的問題也會各不相同。但對于每個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教師都應該恰當對待并認真回應。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也不應該在語言、表情或態(tài)度上過于輕蔑或不屑,這無形中會給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自尊心造成打擊和傷害;對于學生提出的牽涉知識過多的復雜問題影響到整體課堂教學進度,也應恰當處理,保護學生的提問熱情及積極性。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領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正確引導學生基于教材的知識和情境提出自己的觀點,培育并保護學生的良好的提問習慣和問題意識,也讓整個課堂教學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
總之,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上中,教師要注重自身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為學生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合理設置問題導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同時注重培育學生良好的提問習慣,高效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培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及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巴新紅.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
[2]姚本先.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教育研究,1995(10).
[3]秦未.新課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提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