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讀書吧”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的一大特色欄目,旨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習得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講座上,駱雪蓮結合“快樂讀書吧”在各個年級的課程設置,分析各個年齡段學生的學習目標:低年級的孩子,強調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和習慣的養(yǎng)成,這個階段的讀物集中于圖畫書、兒童故事、童謠等等;對中年級的孩子重在閱讀策略的指導,比如讀故事性文章如何理清故事脈絡、讀科普性文章如何結合資料理解科學知識;對高年級的學生則需要系統(tǒng)地指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學會將單篇閱讀的方法運用于整本書閱讀之中。
針對“快樂讀書吧”階梯式的培養(yǎng)模式,駱雪蓮在實際教學中,引入“主書”與“輔書”結合的書目設定,主書為整本書閱讀的指定書目,輔書為主書相同類型的其他書目,如《安徒生童話》的輔書有《格林童話》《稻草人》,《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輔書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課堂重點指導主書的閱讀,以一本書的閱讀策略輻射到一類書。
落實到實際課堂,在對“主書”的閱讀教學上,駱雪蓮從讀前指導、讀中引導和讀后交流三個方面出發(fā),提出“導讀課、群讀課、實踐課、共寫課”四種課型。導讀課目的在于閱讀前的引領,通過封面、故事片段等趣味性內容引發(fā)閱讀興趣,通過閱讀目錄和導言感知內容,通過提問和設計量表的方式制定閱讀計劃;群讀課則通過閱讀任務、閱讀探究等方式,由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掌握閱讀方法;實踐課通過小劇場、科學活動等多種形式,對整本書進行全面回顧、總結和提升,讓學生收獲閱讀的快樂;共寫課發(fā)動班級同學共同創(chuàng)編或續(xù)寫故事,或就某一主題寫同題征文,將輸入轉化為輸出,實現(xiàn)閱讀內化。四種課型循序漸進,讓學生能掌握主書的閱讀手法,從而發(fā)散到同類型書籍的閱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