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周志宏
在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整本書閱讀作為18個任務群中第一個任務群,貫串部編版教材中的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個階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也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增加閱讀量,“提高文化品位”。提倡“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
但《課程標準》在“整本書閱讀”方面更多的是宏觀理論層面的建議;而在具體實踐操作中,缺乏系統(tǒng)完整的各類文本整本閱讀的教學案例,整本書閱讀的具體開展存在一定難度。
從近幾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來看,顯性呈現(xiàn)有關(guān)整本書閱讀的高考試題幾乎沒有,在“一年高考,三年備考”的主旋律之下,囿于高考的壓力,學校、學生、家長很難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形成教育合力,仍舊保留狹隘的思維慣性;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夠重視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xiàn)象,不知如何進行有效的整本書閱讀。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深度閱讀,讓學生自覺愛上整本書閱讀,讓整本書閱讀的光輝閃耀在語文教學的星河里呢?
作為整本書閱讀的領讀者、促進者,我們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整本書閱讀對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不斷探索一條適合學生學情的有效閱讀路徑。在《老人與?!氛緯灾鏖喿x實踐中,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與探索,以期用“六讀”策略推動整本書自主深度閱讀。
葉圣陶先生在《小學國文教授的諸問題》一文中談到情境教育話題:“教授國文不以教授形式為目的,這不過是附帶的目的;宜為學童開發(fā)心靈,使他們視學習語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p>
在學生初讀《老人與海》整本書之前,筆者根據(jù)情境教學理念進行導讀,通過曲折的故事情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閱讀整本書的內(nèi)驅(qū)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老人與海》整本書的興趣:
有一位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xù)84天沒捕著一條魚。后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jīng)過三天兩夜的搏斗,終于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xù)圍了上來……到底結(jié)果如何?同學們可以閱讀美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的《老人與?!??!独先伺c海》這本小說是根據(jù)真人真事所寫,這部佳作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
除了用動人的故事情境來導入外,還可用音頻、視頻等資料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老人與?!氛緯鴮ёx中,也可以讓學生觀看影片《老人與?!罚捌袑憣嵭杂彤嬶L格的畫面、具有節(jié)奏感的敘事、視聽語言的直觀性等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版本?!独先伺c?!钒姹据^多,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閱讀特點和需求,推薦適合學情的閱讀版本。筆者向?qū)W生推薦了張辛教授主編的《老人與海》。這個版本適合高中生閱讀,并且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閱讀空間:主編寄語、序、閱讀指南、導讀、精讀提示等。
“入境而讀”,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閱讀,讓其在文本意境中恣意徜徉。教師應引導學生制訂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一般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校內(nèi)和校外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閱讀打卡?!独先伺c?!穼儆谥衅≌f,情節(jié)并不復雜,我們可以利用放假時間,讓學生在家中安靜地“慢慢欣賞”。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體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
因此,初讀整本書時,我們提倡“原味”閱讀,少一些“帶著問題來找答案”式的任務驅(qū)動性閱讀,讓學生的閱讀思維畫筆“自由”地在文本這張“白紙”上盡情涂抹;我們既不能讓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又不能強行地使學生“硬吞”,這樣會傷了學生的“胃口”。必須采用適當?shù)姆椒▉砑ぐl(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使他們真正喜歡整本書閱讀。
當然,這種“原味”閱讀并不排斥圈點、批注等基本讀書方法。通過圈點、勾畫來標注文章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批注式閱讀是指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對文章的語言進行感知,對文章的內(nèi)容、思想感情、表現(xiàn)手法、語言特色、精彩片段等,用線條、符號或簡潔的文字加以標注。
在引導學生初讀《老人與?!窌r,筆者僅要求學生靜心、入境閱讀,只需大致了解《老人與海》的故事梗概,圈注寫得好的語句,勾畫不理解的地方。沒有過多的問題設置,避免因過多“功利色彩”而破壞學生自主閱讀的“原口味”。讓學生真正地“有滋有味”地徜徉在《老人與?!返拈喿x審美體驗中。
助讀,既指學生在自主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自己借助工具書、閱讀參考資料、在網(wǎng)絡上搜索等方式自主解決初讀時的疑難問題,也指同伴間互相幫助的過程。
在情節(jié)梳理的過程中,有學生提出“老人與鯊魚的較量大致有幾個回合?具體情況是什么?”對這樣淺易的問題,可以先放手讓學生自讀,或者進行文本歸納,也可以引導學生之間互助解決問題。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小組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緊扣學情進行小組探討交流,是整本書自主深度閱讀的前提條件。在這個階段,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先由組長主持小組探討活動,組織本組成員真實原生態(tài)地討論解決各自的疑惑;然后歸納本組不能解決的典型“疑難雜癥”,準備下個階段提交全班研討。此階段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語文科代表先收集和整理各個小組未能解決的典型疑難問題(環(huán)境、情節(jié)、人物、主旨、結(jié)構(gòu)、特色等方面的問題);然后,科代表列出各組提出的“疑難雜癥”,發(fā)出“英雄帖”,全班聚焦這些問題并進行交流探討,最后教師進行點撥和指引。
在《老人與海》交流品讀階段,筆者班內(nèi)5個小組匯總的疑難問題涉及“大?!薄磅忯~”等詞語的理解、場景功能、老人硬漢形象、寫作特色及目的等。收到“英雄帖”的學生負責解答,其他學生可以幫助補充;學生討論后,依然難以解答的問題,由筆者作答完成。
當合作交流解決了學生全部的典型“疑難雜癥”后,教師就要緊扣文本,拋出整本書閱讀要探討的重難點,比如,文本寫了什么,為什么寫,怎么寫的,寫得如何等,有助于提升自己哪方面的能力,整本書的重難點問題是否都解決了,目標是否達成?等等。
在交流品讀《老人與?!返诙€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沒有涉及的問題:老人夢見非洲的獅子,有什么隱喻和象征的意義?面對鯊魚的攻擊,老人為什么不及時止損?老人內(nèi)心獨白的意義是什么?老人雖然捕到了魚,但是最終得到的卻是一副殘骸。你認為值得嗎?本文的藝術(shù)特色是什么?等等。于是,在交流品讀活動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中,筆者以這些問題為抓手,促使學生向深層次探究,引導學生的自主閱讀向縱深發(fā)展。
這種自主探究課堂是開放的、全面的,既能引導學生入乎其內(nèi),又能帶領學生出乎其外,從更廣闊的視野探究《老人與?!返闹黝}內(nèi)涵,體會小說所贊頌的“人的靈魂的尊嚴”,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與提升。
在完成交流品讀《老人與?!啡績?nèi)容后,筆者又組織了小組匯讀活動。提前三天,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向全班匯報品讀《老人與?!返男牡门c體會。在活動現(xiàn)場,學生的思維很活躍,熱情高漲,圍繞“冰山理論”“硬漢精神”和“生存困境”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感悟。
比如,第五小組感悟的“硬漢形象”: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老人與對手的周旋和獨白,完全是一種境界、態(tài)度、精神的展現(xiàn),這位曾經(jīng)的英雄、經(jīng)歷豐富的老人善良單純,人們都說海明威是個硬漢、英雄,事實上,真正的硬漢是埋藏在他內(nèi)心深處的溫柔,那才是真正的硬漢。
因此,我們教師應善于引導和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成功經(jīng)驗,及時組織交流與分享,還要善于保護和支持學生在閱讀中的獨到見解。當然,這類匯報課仍以學生為主體。匯報課形式可以多樣:分享會、朗誦會、擂臺賽、課本劇等。這樣可以不斷持續(xù)推進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廣度與深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審美鑒賞品位。
為了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推進整本書的深度閱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撰寫讀書筆記、讀后感,續(xù)寫故事、改編故事等。以讀促寫,以寫促讀,這也是檢驗學生是否真正做到深度閱讀的一種有效方式。
在《老人與?!芬詫懘僮x的環(huán)節(jié)中,筆者采用了讓學生為老人寫頒獎詞的形式,并把優(yōu)秀的作品粘貼在班級分享角。很多學生依據(jù)個人閱讀體驗,寫出了精彩的頒獎詞。比如一位學生這樣寫道:
老人愛大海,他把大??醋饕晃蝗蚀鹊?、美麗的女性;他把鳥、魚和海風看作他的朋友。盡管最后傷痕累累,魚被吃得只剩下骨架,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組織學生以寫促讀,使得學生深入文本,精讀思考,由表及里,去探究文字背后的豐富意蘊。讓閱讀從感性走向理性,從模糊走向清晰,從淺閱讀走向深度閱讀,整本書的閱讀活動就不會流于形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會不斷提升。
筆者認為,跳出文本看文本,風景一覽無余。在提高整本書閱讀深度與功用方面,我們可以大膽嘗試知人論世、拓展閱讀策略。在《老人與海》整本書閱讀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提供一些素材讓學生深入了解海明威及其寫作風格,并且推薦相關(guān)書目:《太陽照常升起》《喪鐘為誰而鳴》。引導學生真正了解一個思想復雜的海明威,一方面,他是個熱愛生活、積極干預生活的入世者;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消極悲觀的宿命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