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 王玉鵬
古代詩歌閱讀選擇題的四個選項信息含量大,涵蓋對語言、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的賞析,一般設置一個錯誤選項,且常常在細微處設誤。因此答題時,考生在讀懂詩歌內容的基礎上,仔細分析,認真比對,找到命題人設置的錯誤點,就有助于順利作答。在這個前提下,考生掌握古代詩歌閱讀選擇題的設誤方式和答題步驟十分必要。下面,筆者以2021年全國甲卷、乙卷和新高考Ⅰ卷中的古代詩歌閱讀題為例,分析如何全面突破詩歌選擇題的瓶頸。
(2021年全國乙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4,15題。
鵲橋仙·贈鷺鷥
辛棄疾
溪邊白鷺,來吾告汝:“溪里魚兒堪數。主人憐汝汝憐魚,要物我欣然一處。 白沙遠浦,青泥別渚,剩有蝦跳鰍舞。聽君飛去飽時來,看頭上風吹一縷。”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上闋結尾句“要物我欣然一處”,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魚兒堪數”,故作者建議鷺鷥去蝦鰍較多的“遠浦”“別渚”。
C.本詞將鷺鷥作為題贈對象,以“汝”“君”相稱,營造出輕松親切的氛圍。
D.詞末從聽覺和視覺上分別書寫了鷺鷥飽食后心滿意足的狀態(tài),活靈活現。
辛棄疾的詞風,既有沉雄豪邁,又不乏清麗明快。本詞語言多用口語,風格親切自然,清新明快,理解難度不大,但依然有考生做錯。究其原因,就是不識考題真面目:一是不清楚命題人的設誤方式,二是缺乏答題技巧,導致選擇錯誤。本題綜合考查考生對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題策略如下:
步驟一:認真審讀題干。確定選“正確”的一項還是“不正確”的一項,題干中有沒有提示性的關鍵詞。
步驟二:明確選項設誤點。常見設誤點有詞句理解有誤、情境意境有誤、表達技巧有誤、情感基調有誤等。一般來說,選項內容表述比較籠統(tǒng)的不容易錯,具體的闡釋較容易出問題。
步驟三:逐一審讀,分析選項,進行科學準確的判斷。逐一將選項內容與文本中相關內容對照,結合學過的詩歌鑒賞相關知識,聚焦比較,找出選項在文中的確切根據并判斷出設誤點。
如何識破選項設誤點,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熟悉命題人常用的設誤方式,還要學會應對的措施。筆者在教學中總結了古代詩歌閱讀考查中常見的九大設誤方式:
1.錯解詞語意思
上文2021年全國乙卷14題D項,詞末兩句是說那里的蝦鰍任“你”飽餐,“我”當看你乘風歸來。“聽君飛去飽時來”中的“聽”字是“任憑”的意思,不能理解為聽覺。這里可以利用成語“聽之任之”“聽其自便”中“聽”的“任憑,隨”之意,而選項誤解成“聽覺”,所以D項手法分析有誤。筆者認為,像這類錯解詞語意思的題型,可以用調動積累、聯(lián)系語境來應對。
2.錯解詩句意思
(2021年全國甲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①
陳師道
側徑籃舁兩眼明②,
出山猶帶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還多事,
流水隨人合有情。
不及鳥飛渾自在,
美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與世全無意,
起為蒼生試一鳴。
[注]①南豐先生:即曾鞏,陳師道敬重仰慕的師長。②側徑:狹窄的路?;@舁:竹轎。③骨毛清:謂超凡脫俗,具有神仙之姿。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出山之初的曾鞏,展現出來的是一個明凈爽利、風骨秀異的高士形象。
B.頷聯(lián)兩句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白云和流水對于曾鞏出山的態(tài)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雖然不能像飛鳥一樣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羨慕。
D.陳師道在詩中書寫了曾鞏的人生志趣與處世情懷,筆端飽含敬佩之情。
本詩中“不及鳥飛渾自在”一句的主語是誰?這樣一問一目了然,結合上下句可知,主語是曾鞏而不是住在山中的僧人,C項“住在山中的僧人”錯誤。這類錯解詩句意思的題型,其應對措施是聯(lián)系上下句,梳理詩句間的語意關系。
3.典故分析錯誤
(2021年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寄江州白司馬①
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
惠遠東林住得無②?
湓浦曾聞似衣帶,
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
望闕天遙病鶴孤。
莫謾拘牽雨花社③,
青云依舊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講經的集會。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根據內容分析,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應該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帶水”的典故,表現出朋友之間“天涯若比鄰”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鶴”指的是白居易,他懷戀長安,時常遙望京城的宮闕。
D.詩人最后開解朋友,目前雖然身處貶謫之中,但未來的前途依然很遠大。
B選項中,“第三句使用‘一衣帶水’的典故,表現出朋友之間‘天涯若比鄰’之意”明顯有誤??忌鷮Α耙灰聨钡牡涔什⒉荒吧?。在《南史·陳后主紀》中,“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一句,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颁云衷勊埔聨А币痪渲?,從“似”字可以看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意為曾經聽說“湓浦”蜿蜒好似潔白的衣帶在飄動一樣。選項中典故分析錯誤。這類題型,應對措施是借助典故分析詩句含意。
4.思想情感分析錯誤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題目。
聽鄭羽人彈琴
李 中
仙鄉(xiāng)景已清,仙子啟琴聲。
秋月空山寂,淳風一夜生。
莎間蟲罷響,松頂鶴初驚。
因感浮華世,誰憐太古情。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羽人”,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飛仙,詩中“仙鄉(xiāng)”“仙子”兩詞照應了標題。
B.詩歌描繪了秋天的夜晚,明月當空,山林寂靜,詩人聽仙人彈琴的畫面,淳古之風油然而生。
C.詩中選取的“琴聲”“秋月”“空山”等意象,同尾聯(lián)的“浮華世”形成鮮明的對比。
D.彈琴人特殊的身份、獨特的意境,以及浮華的現實,催生了詩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
D選項中,“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理解錯誤。分析詩歌情感時,應該找準抒發(fā)情感的詩句,關注言行描寫,體會人物內心。這首詩的情感句就是“誰憐太古情”,抒發(fā)了思古之情,并非“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
5.忽視注釋致誤
詩歌鑒賞中的注釋,要么注解陌生、關鍵字詞,要么介紹作者或寫作背景,注釋中一般包含非用不可的隱含信息。這樣看來,注釋、小序、標題,均是重要信息,必須仔細分析。筆者認為,在整首詩閱讀中,“看注釋知背景”,可以盡量避免因忽視注釋導致分析失誤。
6.形象(或景物)概括不當
這類試題的應對措施就是聯(lián)系語境,著眼于整首詩的情感基調。
7.手法辨析錯誤
這類試題的應對措施是細讀詩句,找到切實依據,再進行判斷。當然前提是掌握情與景的關系,能夠辨析比較對比、反襯、烘托的不同,能夠比較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結情之間的細微差別,能夠識別常見的藝術手法術語。
8.主旨理解偏差
這類試題的應對措施是精讀作品,結合全詩,準確理解詩句意思。其中“看末句知主旨”就是避免主旨意圖理解偏差導致分析失誤的方法之一。
9.風格表述不當
這類試題的應對措施就是積累術語,準確斷定。筆者在教學中總結了一句“清平口辭委,簡沉雄多明”的語言風格口訣,可幫助學生區(qū)別辨析,加強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