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德育工作的探照燈,也是改造學生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的理論基礎。班級文化作為一門隱性的德育課程,是落實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文章在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班級文化內在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班級文化建設的實現(xiàn)路徑,以期為當前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提供借鑒,也為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的深入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班級文化建設;邏輯關系;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032—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1]在此背景下論及中學生全面發(fā)展,就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融入到學校德育工作中,使“立德樹人”這一稍顯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班級文化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也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依托,其生成與發(fā)展關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成效。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之中,使學生在核心價值觀的沐浴下健康成長就顯得尤為必要。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班級文化的內在邏輯關系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校德育工作具有統(tǒng)領和指導作用。一是為德育工作提供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能夠從精神層面著手,引領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使學生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二是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外文化涌入國內,其中既包括一些先進的理念,也包含了大量的負面信息,這些負面信息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學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就必須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精神感召力,使學生對國家、社會、學校和班級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逐漸增強,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2.班級文化的內涵與功能。班級文化是師生在長期的交往互動中形成的班級精神財富及其物質表現(xiàn)形式[2]。在班級文化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能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又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班級文化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凝聚功能。從本質上說,班級文化的形成是所有成員相互交往時所創(chuàng)造出的群體文化,能夠有效地將所有成員凝聚到一起。二是陶冶功能。在班級文化引領下,師生能夠領略不同的美,有利于陶冶師生情操,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三是同化功能。不同學生的思想觀念存在著較大差異,且具有不同的行為方式,而在班級文化的作用下,所有成員都會慢慢地形成相同的目標,并為了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而努力奮進,進而逐漸統(tǒng)一班級成員的思想理念。四是規(guī)范功能。班級文化就像一種看不見的“場”,能對成員進行約束與規(guī)范,使其言行舉止能夠符合班級發(fā)展要求。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班級文化的共通之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班級文化建設存在共通之處,即均指向人的提升與發(fā)展,這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又是班級文化建設的終極旨歸。具體來說,一是打造健康的實踐平臺。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有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力度,轉變學生自由散漫的行為,使其逐漸形成健康的價值觀。二是形成積極健康的輿論環(huán)境。德育活動開展中,積極健康的輿論氛圍至關重要,在健康輿論氛圍的影響下,學生容易被“感染”,進而形成樂觀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品格。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班級文化建設的路徑
1.創(chuàng)設具有熏染性的班級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文化的外在物化形式,基本功能即滿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再生產(chǎn)的需要。[3]不論是教室,還是走廊等班級的其他空間,所布置的各種物品都是班級物質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具有“濡化”教育功能。為此,班主任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應充分利用班級空間,合理布置,體現(xiàn)出“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內容。同時,對于中學生來說,這些關鍵詞較為抽象,不利于學生理解。因而,班主任可引導學生探究這些關鍵詞的深刻涵義并繪制成手抄報。例如,我們班的學生在查閱《禮記·樂記》《尚書·舜典》和《左傳》等經(jīng)典的基礎上設計了“和諧”手抄報,深刻闡釋了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的價值理想,供師生品讀。只有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準確的理解,才能蘊育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氛圍,進而達到改變學生價值觀的目的。
2.構建具有倡導性的班級制度文化。班級制度文化是用以滿足班級主體需要和調整班級場域內社會關系而建立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包括班級制度和評價體系。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保障與激發(fā)系統(tǒng),應在關注制度規(guī)范作用的基礎上,彰顯制度的激勵與引導功能?!吨行W生守則》是班級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只是在教室明顯位置將其張貼甚至讓學生熟記熟背,是遠遠不夠的。其實,《中學生守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具有關聯(lián)性,守則中要求學生遵守和踐行的行為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意。以《中小學生守則》第六條“誠實守信有擔當”為例,我們班將其具象為四條踐行標準:一是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各科作業(yè);二是誠信考試不作弊;三是做到知錯就改;四是保持言行一致。顯然,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信”一詞在學生身上的具體表達。
3.培育具有引領性的班級精神文化。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靈魂,對班級成員具有價值引領作用。要想形成良好的班級精神文化,就需要培育班級的共同價值觀。實踐中,班級精神文化可以反映在班訓等文字內容上,也可體現(xiàn)在班徽等實物上,還可以通過豐富的班級活動凝聚班級共同價值觀。在班級精神文化的引領下,轉變學生的精神世界,構建出良好的精神家園,能為營造積極進取、團結活潑的班級輿論環(huán)境筑牢思想根基。
在班級精神文化形成過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選取“班名”,就像一個新的生命誕生需要取名一樣。班名不僅要好聽,還要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從而引導學生做人做事。實踐中,可以發(fā)動班級所有家長和學生參與其中,通過民主征集、投票等方式,確定最終的“班名”。同時,確定“班名”時應遵循“公正”“民主”“平等”的原則,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xiàn)。
4.踐行具有示范性的班級行為文化。班級行為文化包括師生交往行為文化和班級活動行為文化等,要從價值取向、內涵構成、實踐路徑等方面系統(tǒng)構建。在師生交往活動中,班主任若想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前提是班主任首先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深入的理解和充分的認同,并積極踐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教師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理論學識引領學生、感化學生、培養(yǎng)學生?!痹谂c學生的交往互動中,教師要用自己豐富的學識和深厚的人生感悟點燃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要用自己的匠心育人的教風和嚴謹治學的精神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使學生逐漸形成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勤奮好學、樂于探究,勇于拼搏、敢于吃苦的優(yōu)良品德。此外,班主任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若學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言行一致時,班主任應及時給予鼓勵,鞏固其道德行為,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這種積極道德行為的必要性。
總之,中學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栽培。班主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到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建設之中,有利于增強中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和價值選擇能力,有助于引導中學生虔誠地信奉并積極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培育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荊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德育中的引領作用及實踐價值[J].教學與管理,2019(24):68-70.
[2]張祥蘭.班級文化場域建構:價值選擇與關系調適[J].中國教育學刊,2016(06):51-54.
[3]衣俊卿.文化哲學十五講(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4]李德善.神奇的教育場——打造特色班級文化創(chuàng)新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課題《基于場域視角的高中班級文化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0470)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