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燕
摘要:學習任務群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推動語文教學回歸綜合性與實踐性的本質,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也有著積極作用。凝聚性、開放性及探究性是專題教學的突出特征,同樣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文章立足于學習任務群視角,從專題選擇、專題目標制定、專題活動設計三方面闡述了高中語文專題教學的具體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專題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新時期下,學習任務群已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應善用學習任務群凸顯語文教學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明確語文課程學習的目標及內容,推動語文教學的多方面變革,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還應積極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順應新課標要求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并結合學習任務群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真實情境,促成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新課標也提倡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開展專題教學,教師應深刻把握學習任務群與專題教學的內涵,在此基礎上設計針對性強的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學習任務群與專題教學的結合優(yōu)勢。
一、學習任務群及專題教學內涵解讀
1.學習任務群
作為學科教學的重要概念,學習任務群貫穿了高中語文學習的始終,發(fā)揮著引領性的作用。學習任務群指的是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依托,通過高效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資源所設計多樣化的語言活動,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是圍繞任務而展開的,而任務具體指既定教學目標下師生在各類語言運用情境中進行的言語實踐活動。在實際應用中,任務等同于學習項目,學習任務群可簡單概括為多個學習項目,可以將其視作一個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情境、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資源的學習組合系統(tǒng)。
2.專題教學
顧名思義,專題指的是專門研究或探討的題目,它與主題、單元等存在相似之處。從教學角度來看,專題教學指的是集中探討某一方面內容;主題教學則指教學內容中的思想核心;單元教學指的是圍繞一定內容組成的有機整體展開教學。通過研究分析不同專家學者對專題教學的定義,筆者認為,專題教學一方面可以指教師依據(jù)學生實際學情確立某一學習專題,讓學生圍繞該專題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探究學習的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指由學生自主確立研究專題,以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性學習的過程。前者側重于集中優(yōu)化學生尚不能完全掌握的語文知識內容,后者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二、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高中語文專題教學策略
1.合理選擇提煉專題
專題的選擇與提煉是專題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專題教學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且專題是否具備開放性與探究性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在選擇專題時應以課程學習的目標與內容為基礎,對教材中的文本進行科學的選擇與整合,明確專題教學重點,以此為依據(jù)設計教學活動。其次,教師要考慮到專題本身是否具有較高的學習價值,即專題所需的學習材料是否容易獲取;專題內容是否貼合學生實際生活;專題能否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等。此外,教師應將學生納入專題的選擇、確立過程中,為確保專題研究的針對性,可先由教師提供若干專題,由學生從中選擇自己所喜歡的,或是由教師指定某一學習內容,再由學生據(jù)此確立專題。語文教材中的部分學習任務群是以專題形式呈現(xiàn)的,如“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專題研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專題研討”等,教師可將此直接作為專題,也可進一步細化為小專題,讓學生通過獨立或合作形式循序漸進地解決相關問題。
2.科學制定專題學習目標
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是專題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只有先明確教學目標,才能使教學過程更具針對性,才會使教學結果符合甚至超過預期。為實現(xiàn)有效的專題教學,教師應在學習任務群的基礎上提煉教學專題,使學生明確專題內容、專題目標、專題重難點以及專題意義。具體而言,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當前的發(fā)展需要以及學習需求,參考學習任務群的目標及內容,根據(jù)實際教材內容,制定合理的專題教學目標。例如,“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專題研討”這一學習任務群的目標為了解影響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發(fā)展的作家作品,發(fā)現(xiàn)其中有價值的文學現(xiàn)象,選擇并研討自己感興趣的專題。教師只需將此目標進行具體化,便可用于專題教學中,為學生知明學習方向,以此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在學習該專題時,學生首先需要了解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從中選擇幾位重要作家作品展開研究探討,分析其主要風格及時代價值。
3.組織多樣化的專題活動
專題探究活動的組織開展是專題教學的關鍵部分,教師應了解專題教學活動的五種主要類型,認識到這五種活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感知體驗、思考判斷、交流分享、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構建深化這五種學習活動中,感知體驗是其他活動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要設計切合教學主題的專題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中國革命傳統(tǒng)作品專題研討”這一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調動課外學習資源,組織新穎的專題實踐活動。比如,教師可帶領班級學生實地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館,在此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中國革命傳統(tǒng)形成更深刻的認識。又如,在“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這一專題研討中,教師可組織學生舉辦讀書交流會,讓學生相互推薦自己喜歡的作品,簡要介紹作品內容并闡明自己喜歡的原因。也可組織學生進行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讀后交流會,師生就某一作者探討其語言技巧,或就某一作品分析其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推動了學科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師應認識到學習任務群與專題教學的內涵,認識到其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積極意義,基于學習任務群合理選擇提煉專題、科學制定專題學習目標并組織多樣化的專題活動,以多元創(chuàng)新的語文教學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詳解與案例叢書[J].語文建設,2021(14):90.
[2]夏宇.確定教學基本問題? 實施單元整體教學[J].中學語文教學,2021(07):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