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平?趙衡?楊玲?江詠?李玲?李嬌嬌
摘要: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分析學困生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有助于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逐步轉化學困生,提高學校辦學質量。
關鍵詞:農(nóng)村學校;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學困生”是指不同階段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的學生。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基本上以留守兒童居多。學困生能否轉化,是一所學校一個班級一個教師能否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砝碼。也是衡量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些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中極少數(shù)是因為智力因素導致的,但大部分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一、農(nóng)村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成因
(一)農(nóng)村小學生自身及環(huán)境的影響
1.農(nóng)村小學生自身因素。厭學心理。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由于數(shù)學基礎較差,經(jīng)常嘗試著學業(yè)上的失敗,導致對自己失望,索性不學習,過一天算一天,消極應付,缺乏學習主動性,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缺乏上進心。
2.農(nóng)村小學生學習行為習慣差。書寫不工整,字跡潦草;作業(yè)經(jīng)常拖沓,應付了事,抄襲作業(yè)嚴重,甚至不做作業(yè);上課經(jīng)常開小差,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會回答,與老師、同學之間缺少必要的互動交流。
3.生源原因。農(nóng)村學生多來自縣鄉(xiāng)村。多數(shù)學生存在或多或少的知識落空現(xiàn)象,再加上對新環(huán)境新老師的不適應,留守兒童多,部分學生就成了數(shù)學學困生。優(yōu)秀學生越來越少,學困生越來越多。
(二)家庭教育因素的影響
1.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大部分學困生家境困難,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較多,有的父母離異或單親。父母親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忽視或無暇督促子女的學習,加之隔代教育,無法溝通,管教不嚴。
2.教育思想錯誤。有的家長總給孩子消極的影響,有意或無意向子女灌輸“沒有文化照樣可以賺大錢”的“讀書無用論”,放任自流,造成孩子太懶,無心向學,學習成績差,不求上進。
3.教育方法不對頭。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孩子的學業(yè)要求偏離客觀實際,當孩子的學習成績達不到家長們的期望值時,就怪罪子孩不認真學習,輕則重罵,重則體罰,使兒童逐步形成對學習的懼怕心理。有些家長過分溺愛,把重心放在“養(yǎng)”上,孩子要什么給什么,“錢”在某種程度上慣壞了孩子的思想。
(三)學校教育因素的影響
1.教師教法不符合教學常規(guī)。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不顧學生基礎知識、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大多教師忽視了對學困生這一群體的學習指導和關注。
2.傷害學困生的自尊心。教師缺乏應有的耐心,對“學困生”的幫助就是無視他們的個體特點,經(jīng)常對他們指責、訓斥,機械性的給學困生重抄、重寫,沒有思維、思考,導致了學困生的學習負擔過重,產(chǎn)生厭學、厭做,學習成績也是越來越差。
3.給學困生加壓,事與愿違。教師恨鐵不成鋼,給學困生多布置作業(yè),美其名曰“熟能生巧”,做錯題加重多抄幾遍,剝奪了“學困生”課內、課外的時間,更加重了“學困生”的負擔。
(四)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
1.不良思想的影響。有些小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明辨是非能力差,只貪圖玩樂,只貪圖經(jīng)濟上的滿足感,父母只管掙錢,爺爺、奶奶在家照看,過分溺愛,加之“讀書無用”,“不讀書照樣掙大錢”思想作怪,偏離了學生健康成長的道路。
2.學習氛圍環(huán)境差?,F(xiàn)在的家庭都有電腦、手機,甚至有多部智能手機,這給了學困生玩樂的平臺。這些學困生的自制能力較差,一旦迷上便一發(fā)不可收拾,雖身在課堂,心卻飛到家里。放學回家,無人管教,電腦、手機上網(wǎng),課外作業(yè)一概不理;有的發(fā)展到逃學,造成學困生學習興趣不強、注意力不集中,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后果更加不堪設想。
二、轉化數(shù)學學困生的策略
(一)尊重、呵護學困生
尊重學困生,樹立自信心是轉化學困生工作的首要任務。學困生自卑心理較強,總以為自己低人一等。他們認為老師討厭他們,家長不喜歡他們,同學瞧不起他們。在這種陰影下,他們盡管還有一絲的上進心,也對抗不了強烈的厭學情緒,也就無法對數(shù)學感興趣。因此學困生很難走出這一路泥濘。學困生比優(yōu)等生更需要得到尊重,我們教師要關愛學困生,掃除他們的心理障礙,讓他們在輕松的心境下恢復自信,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努力向好的學生看齊。
(二)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及時鼓勵、表揚
學困生身上雖然有很多缺點,但每個人身上都有其閃光點。教師對那些學困生要低目標、低要求,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興趣的學習會事半功倍,用學習目標來激勵他們的興趣。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教師與他們一起共同制訂一些切實可行的小目標,用這些目標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在實現(xiàn)這些學習目標時,讓他們自己去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把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答對了,老師及時表揚他,樹立自信心;對學困生的作業(yè),老師先讓他們只做一題,做對了再獎勵做第二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同時給他登臺表演的機會,開闊視野。這樣學困生就感受到學習的成功感,就會逐漸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興趣。
(三)面向全體學生,照顧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
一個班的學生情況參差不齊,這就要教師有高明的觀察力,針對不同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在課堂上,講課速度與深度都要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學困生的接受能力差,反應速度也很慢,要給他們留出一定的思維、思考空間。在備課時要給學困生準備適合他們由淺入深的習題。在批改作業(yè)時要細心、認真批改,最好能面批。課后能針對學困生的不同認知水平作輔導,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因此,課外輔導也是學困生轉化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四)發(fā)揮榜樣的力量
開展“手拉手”、“一幫一”共同進步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組織優(yōu)秀學生對學困生進行幫扶,形成融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困生的轉化。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每天都提醒學困生做哪些作業(yè)、早操前第一時間檢查學困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強調書寫工整、字跡清楚,使學困生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一來既督促了學困生完成了學習任務,也給優(yōu)秀生帶來了當“小老師”的自豪感。對于在活動中表現(xiàn)好,進步大的小組給與及時適當?shù)莫剟?,讓他們體會到互幫互助的樂趣,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困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五)加強家校聯(lián)系,促進學困生共同成長
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影響很大,家庭環(huán)境好與壞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我們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找出學困生存在的問題,改變學困生的不良習慣。學困生基礎差,數(shù)學學習興趣不濃,他們沒有體驗到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喜悅和樂趣,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的疏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家長、老師的理解和關心,同時會無形中激起他們學習的欲望。
總之,學困生是一個每個班級教師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們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困生的成長,利用有效的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加強社會、學校、家庭聯(lián)系,共同關注學困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愛護,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性,增強學習的自信心,讓學困生在班集體中與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1]施孝仙.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心理解讀及對策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