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課后服務教育資源中館校合作課程實踐研究

      2022-01-19 01:25:35萬璐璐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2年1期
      關鍵詞:博物館教育課后服務

      萬璐璐

      【摘 要】本文在“雙減”和博物館教育相關國家政策背景下,從館校合作課程開發(fā)實施的角度,結合博物館教育館校合作課程開發(fā)案例,提煉出學校教師自主研發(fā)、學校與博物館合作、博物館進校園三種館校合作課程實施模式,給正在尋找高質量課后服務教育資源的學校和研究者提供參考,以促進博物館教育資源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形成適應新時代館校合作機制下的館校合作課程,滿足學生課后服務中的多樣化學習需要。

      【關鍵詞】博物館教育;館校合作課程;課后服務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22)01-032-03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文件中提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使“雙減”迅速成為教育熱詞。“雙減”的變革將重塑學校育人生態(tài),“減”負必然以增“效”為保障,怎樣提供高質量的課后服務教育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差別化的學習需求呢?應該為學生提供哪些“營養(yǎng)豐富、味道可口”的“加餐菜單”呢?具有優(yōu)質服務屬性的館校合作課程受到了學校普遍關注。

      “雙減”背景下,博物館和學校兩支“正規(guī)軍”如何強強聯(lián)手?既要統(tǒng)籌規(guī)劃,將博物館資源更好地轉化為學生需要的教育教學資源,又要系統(tǒng)設計,將館校合作課程資源融合進學校高質量課程體系。館校合作課程課時主要來自學校綜合實踐課中的研究性學習課,今后可以根據學校需要和學生需求,使用課后服務三點半的時段,還可以應用于周末或暑期托管。因此,在學校高質量課后服務教育資源的研究中,館校合作課程研發(fā)與實施工作的示范案例和博物館與學校之間可供參考的合作機制,這些課后服務教育資源中館校合作課程的工作實踐都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館校合作課程走進時代視野

      近年來,博物館將“教育”調整到博物館業(yè)務目的的首位。從博物館和學校兩個主體的合作定位來說,“博物館與學校在國民教育活動中,基于各自的目標,主動調整各自的行為策略,所采取的共建共享的互動行為,是一種基于教育本身的深度合作,博物館在這種合作關系中不僅是補充和輔助,還是實際教育活動的承擔者和參與者”。由此可見,博物館和學校發(fā)揮教育功能,在教學合作中共建共享,可以共同推動和落實館校合作課程相關工作。

      對于學生而言,走進博物館、體驗博物館最好的方式就是學習館校合作課程。義務教育階段以及高中階段對于學生人生發(fā)展而言是重要的奠基階段,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終身發(fā)展的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習館校合作課程,館校雙方的期待是“讓博物館為孩子播下成長的種子”,最終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影響孩子的一生。基于博物館教育“實物”資源所開展的“博物館教育可培養(yǎng)通才,即博覽群書、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學多識,通權達變,通情達理,兼?zhèn)涠喾N才能。”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教育的根本任務,新時代要培養(yǎng)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亟需有創(chuàng)新性的課程。博物館課程的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新,學科融合的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可以說,實施館校合作課程可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是在為學生的興趣方向提供選擇,為學生的素養(yǎng)發(fā)展提供支持,為學生的能力提升提供幫助,為學生的展示交流提供場所,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館校合作課程研發(fā)

      筆者在參與學校館校合作課程研發(fā)的過程中,總結出課程研發(fā)的十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一是課程整體規(guī)劃,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館校進行對接,對接是物的對接、事的對接和人的對接。博物館提供資源,學校依據學生需求,與博物館合作進行課程研發(fā)。二是跨學科專班組建,此處的跨學科不僅指的是學校各學科教師參與,也包括具備豐富文博專業(yè)知識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共同組成研發(fā)專班。三是館校資源統(tǒng)整;四是確立課程目標;五是確定課程內容;六是編制課程資源。從三到六,雙方根據課程研發(fā)需要,選擇適用的資源進行研發(fā),并將課程內容添加進學校課程體系中。在這個過程中,博物館教育資源逐漸融入學校教育,館校形成一種“齒輪咬合”的耦合機制;七是課程實驗與教學診斷,課程研發(fā)出來后可以先小范圍進行課程實驗,如運用于博物館的公教課程或者學校社團課程中,結合課程參與者問卷調研結果進行內容修訂后,再根據學校課后服務需要進行應用實踐。八是課程資源應用實踐,主要是學校在課后服務中使用該課程資源,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九是課程資源推廣,包括在課程研發(fā)、應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豐富課程資源,如案例、活動、課件、論文等。從八到九,有一個關鍵需要注意,就是利用好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將課程形成電子資源包進行推廣。十是課程成果固化,作為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館校雙方可以將優(yōu)秀案例、優(yōu)秀課程設計等作為示范電子資源,將成果通過公眾號、媒體等進行廣泛宣傳,并且基于示范成果進行“分學段”、家長學校等課程資源的進一步研發(fā),讓學校的課后服務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館校合作課程案例

      館校合作課程的研究主體是博物館和學校,從學校角度來進行課程研究,優(yōu)勢是可以從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出發(fā),結合博物館資源和本校實際來開展工作,更容易組織和實施。教育是海淀區(qū)的“金名片”“命根子”,作為全國“教育高地”,從現(xiàn)有全區(qū)館校合作課程的“學校策略”來看,主要有三種課程實施模式:學校教師自主研發(fā)、學校與博物館合作和博物館進校園,下面提供三個案例供學校參考。

      1.學校教師自主研發(fā)

      如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探尋圓明園》課程?;凇翱鐚W科”的教育理念,由多學科教師自組織研發(fā)團隊,圍繞“圓明園”為主題研發(fā)課程。23名各學科教師作為導師,組合形成不同研究方向的11個項目組,在網上平臺設置課程,制作學生指導手冊。初二年級316名學生參與課程學習,學生突破班級界限,根據個人研究興趣自愿加入項目組,與導師形成“師生共同體”,在導師和外請專家的共同指導下開展研究性學習,最終生成課題結題報告、論文、3D打印等形式多樣的研究成果。教師團隊制作彩印配光盤的課程成果集《探尋圓明園》,作為學校學生生涯規(guī)劃系列讀本供學校其他年級使用,并將電子版文本使用“大成編客”制作成電子書,全文收錄在中國知網進行成果推廣。該研究團隊將課程研發(fā)實踐經驗申報課題,課題作為海淀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重點課題已結題。

      2.學校與博物館合作

      如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根據學校“育·新”課程體系建設的需要和核心素養(yǎng)下綜合實踐課程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要求,校內組織部分教師組成研發(fā)團隊與博物館合作,研發(fā)《行走博物館》課程,并將該課程實施納入學校課程小初高一體化統(tǒng)籌管理。《行走博物館》課程是大概念統(tǒng)領的主題式單元課程,以該課程中的《博物館大劇院課程》為例,從六年級一直開設到高一年級,跨越學生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段,便于學校系統(tǒng)規(guī)劃實施。學校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天橋藝術中心建立合作關系,教師團隊在博物館領域的專家指導下,將課程定位為人文綜合實踐課程,“體現(xiàn)人文、體現(xiàn)綜合、體現(xiàn)學術、體現(xiàn)生活”,實現(xiàn)人文領域的跨學科融合。結合北京城實地考察、博物館展覽觀展、劇院演出觀看欣賞,開展講座、工作坊體驗、深度分析等活動,結合教師和專家指導,組織學生進行藝術交流活動和沉浸式戲劇演出,形成豐富的課程成果。

      3.博物館進校園

      如北京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基于學校“在建”博物館生成的博物館課程。學?;凇懊嫦蛭磥怼钡慕逃砟?,與全體師生一起將學校“建”成一座博物館。該館的大部分藏品看起來是一些“平凡普通”的物品:學生在學校用了三年的舊書包,學生作文集,學生改錯本,學生學期規(guī)劃手冊,學生在藝術或者通用技術課上的作品與創(chuàng)造發(fā)明等,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可以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物”藏入博物館的機會,打造著一個面向未來的學校百寶箱,而所有的收藏和實踐都是為了培養(yǎng)面向未來的學生。學校還組織教師結合課程的實施過程進行課題學術研究。

      以上三種課程實施模式都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也鮮明體現(xiàn)著學校基于三種教育理念——“面向未來、跨學科和個性化學習”進行的高質量課程資源建設的實踐探索。

      “雙減”減“負”,增的必然是能夠促進學校高質量發(fā)展、構建高質量課程體系的具有優(yōu)質服務屬性的教育資源,館校合作課程無疑是最佳選擇。只有形成高質量的適應新時代館校合作機制下的館校合作課程資源,才能滿足學校的教育供給需要和學生個性化、差別化的學習需求。學校各盡其能、各司其職,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加餐菜單”,讓學生各取所需、各有所得,收獲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教育部,國家文物局.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2010/t20201020_495781.html,2021-11-20

      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社會教育專業(yè)委員會. 中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工作指南[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8.

      陳如平,李吉光. 讓博物館為孩子播下成長的種子——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如平訪談[J]. 博物院,2021(1): 10-13.

      猜你喜歡
      博物館教育課后服務
      如何加強中學課后體育服務的探究
      發(fā)揮學校優(yōu)勢 做好課后服務
      甘肅教育(2018年19期)2018-10-26 11:00:50
      “課后服務”之我見
      學周刊(2018年18期)2018-06-13 09:01:08
      “課后服務”:亟待研究的一些問題
      關于校外課后服務機構入駐小學校園問題的探究
      科教導刊(2018年30期)2018-01-03 11:22:22
      博物館與中小學美術教育合作的研究狀況分析
      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文物遺產保護和博物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中美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的比較研究
      科教導刊(2017年1期)2017-03-13 15:04:55
      寓教于樂 開創(chuàng)博物館教育新形式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的發(fā)展現(xiàn)狀
      求知導刊(2016年17期)2016-07-27 13:50:10
      库尔勒市| 聂拉木县| 乌鲁木齐市| 瑞安市| 五原县| 普格县| 贺州市| 海南省| 遂川县| 清河县| 若羌县| 儋州市| 彭阳县| 株洲市| 井陉县| 林州市| 左云县| 夏邑县| 类乌齐县| 黔西县| 东光县| 潞西市| 壶关县| 光泽县| 舟曲县| 通辽市| 泰安市| 揭阳市| 泊头市| 桐梓县| 松桃| 河曲县| 鸡西市| 连城县| 商河县| 开平市| 乐业县| 谷城县| 永兴县| 临颍县| 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