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心理彈性量表》對某中學230名高中生的心理彈性水平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高中生心理彈性水平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在高考目標這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班級上處于邊緣顯著性差異,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彈性;現狀
Analysis?on?the?Current?Situation
of?Psychological?Elasticity?of?Senior?High?School?Students
Xu?Yaqing
Jiangxi?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iangxiFuzhou?344000
Abstract:This?study?investigated?the?level?of?psychological?elasticity?of?230?senior?high?school?students?in?a?middle?school?by?using?the?adolescent?psychological?elasticity?scale.The?results?show?that?the?level?of?psychological?elasticity?of?senior?high?school?students?is?generally?at?the?middle?level;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dimension?of?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objectives,marginal?significant?differences?in?classes,and?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gender.
Keywords:senior?high?school?student;Resilience;status
1?概述
高中生的心理理彈性主要是指學生在面對困境、逆境或負性事件時,能夠擁有良好適應能力,并通過自我心理調節(jié)獲得良好發(fā)展的能力,是學生內在保護因素和外在保護因素的結合[1]。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逐漸邁向國際化發(fā)展,各個領域對專業(yè)型人才的知識水平以及專業(yè)技能水平的要求亦是逐漸提升,當代高中生未來想要在社會上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價值,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未來,不僅要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同時還應當加強對自身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高中階段作為決定學生未來發(fā)展方向的重要轉折,面對當前社會人才激烈的競爭挑戰(zhàn)與高強度的學習任務,為當代高中生帶來的壓力無庸贅述。與此同時,當代高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狀態(tài),是在長輩的呵護下長大的,其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挫折打擊能力相對較弱,長輩的疼愛與家長的期望都在無形中為高中生施加壓力,再加之高中階段的學生是身心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性格上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在這一時期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心理疏導,一旦所有的壓力爆發(fā)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然而在高中生群體中,也會存在心理彈性較強的學生,這些學生在面對挫折與負能量事件時,相對比較理性,不對有過多的應激反應情緒,并能夠以最短的時間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調整,恢復到原來的心理狀態(tài),甚至達到更好的一個狀態(tài)。因此,心理彈性的提升是提高高中生各種壓力、逆境、創(chuàng)傷等消極生活事件的適應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對高中生的健康成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采用隨即抽樣調查的形式,對江西省南昌市某高中的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在調查過程中,一共發(fā)放問卷230份,其中有效問卷約占發(fā)放問卷的84%,一共194份,其中男生問卷112份,女生問卷82分。在194人中,其中重點班74人,普班120人。
2.2?研究工具
本文主要運用《青少年心理彈性量表》對230名高中生心理彈性現狀開展調查。該表一共分為五個維度,而五個維度又分為兩大項目,其中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三個維度主要歸類于個人力,而家庭支持與人際協助兩個維度歸類于支持力。目標專注力主要是指學生在逆境中能夠堅守目標、制訂計劃,全力以赴解決問題,a=0.81;情緒控制主要是指學生在遇到困境與挫折時,對情緒的波動以及負面情緒的控制與調整能力,a=0.73;積極認知主要是指學生在面對逆境時,所產生的辯證觀點以及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a=0.71;家庭支持主要是指學生家長學會寬容、尊重以及支持性態(tài)度,a=0.81;人機協助主要是指學生可以通過良好的人際關系得到相應的幫助,同時能借助人際關系來發(fā)泄情緒,a=0.73。通過對量表的五個項目進行調查分析,可充分體現出高中生在面對困境、挫折時的認知、情緒、行為以及面對逆境時的抵御能力與適應能力。
2.3?施測方法
該次調查主要是由心理專業(yè)的研究生來負責施測員工作,在開展調查之前,對負責施測的人員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在施測過程中,主要是以班級為單位,采取團體施測的方式,并全部遵循統(tǒng)一的指導語與程序進行問卷發(fā)放,測試結束后,再由施測員將調查問卷進行統(tǒng)一收回。
2.4?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運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對高中生的心理彈性水平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研究結果
3.1?高中生心理彈性水平總體狀況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處理分析,當前我國高中生的心理的彈性整體情況呈現正態(tài)分布的狀態(tài)。在參與調查的學生當中,最高得分為135分,最低得分為54分,整體平均分數為100.22。根據相關心理彈性水平分數線,高中學生的測試分數低于91分,就可以認定該學生的心理彈性水平性對較低,而學生測試分數超過108分,則可認定為該學生的心理彈性水平相對較高。因此,通過對194名高中生的抽樣調查分析,當前高中生的整體心理彈性水平處于一個中等狀態(tài)。如表1:
3.2?高中生心理彈性水平性別差異
以性別為自變量,進行高中學生心理彈性的T檢驗,分析性別不同的高中學生的心理彈性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差異性,如表2:
3.3?高中生心理彈性水平班級差異
以重點班、普通班為自變量,進行高中學生心理彈性的T檢驗,探討不同班級性質中學生心理彈性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差異性,如表3:
3.4?高考目標對高中生心理彈性水平的影響
以高中生高考目標為自變量,進行高中學生心理彈性的T檢驗,探討高考目標不同的高中生的心理彈性的特點以及存在差異性,如表4:
4?討論
4.1?高中生心理彈性的性別差異分析
通過對上述調查結果的分析,本次研究在總體上男女中學生的心理彈性并無明顯的差異。在人際協助維度上男女差異顯著。有研究支持女生知覺到的社會支持水平相對于男生來講要高一些,認為女生可以知覺到更多來自朋友的支持[3]。同時本研究調查出在情緒控制因子上男女差異顯著,且男生情緒控制平均分高于女生情緒控制分。由于人們對男生與女生的期望值有所區(qū)別,大多人更希望男生能夠獨立、理智、有擔當、有追求,男生在面對困境時應當表現沉著冷靜,能夠更加理智地從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應當出現不知所措。而對于女生來講,大多數更希望女生能夠溫婉可人、善解人意,給予他人更多的理解與體諒,充分展現女生的柔美的一面,女生的情感比較細膩[4]。
4.2?高中生心理彈性的班級差異分析
本研究顯示重點班的心理彈性得分高于普通班得分,但并未達到顯著差異。
對于高中學生而言,無論是外部保護性因素還是自己內在的心理保護特制,在該階段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都是引導學生規(guī)避危險的主要因素。
5?提升高中生心理彈性的有效對策
5.1?學校方面
高中生的抗壓能力主要是指在高中學習過程中,在面對學業(yè)產生的壓力以及在面對挫折與失敗時的自我調節(jié)修復能力。因此,學校應當提高對高中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視,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將客觀評估壓力、應對壓力、挫折教育、陽光心態(tài)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高中心理教育的重點課程,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調節(jié)釋放壓力。與此同時,學校在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應當注重具課程的連續(xù)性,開展梯度教學,培養(yǎng)學生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意識,積極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與此同時,學校還應當充分借助家庭教育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及時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家長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并為家長指導正確的溝通交流方式,通過家校聯合提升高中生的心理彈性水平。
5.2?教師方面
通過對高中生的抽象調查,發(fā)現高中學生的積極認知分數相對較低,進而映射出高中生對于自身學習及生活的預期缺乏積極的期待,其消極、失望、悲觀等負能量情緒相對較高,進而影響其日常生活學習行為表現。因此,作為高中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僅應當重點關注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還應當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勢,并將其優(yōu)勢發(fā)揚光大,培養(yǎng)高中生積極的心理品質,進而提升學生的心理彈性水平。與此同時,教師應當積極結合積極心理學理念,組織學生開展團體輔導活動,讓學生在同伴群體中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開展深層次的精神交流,獲得一定的心理層面上的支持,進而實現高中生心理彈性的提升。
5.3?家庭方面
家庭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是學生最具安全感的地方,家庭教育在學生心理素質水平培養(yǎng)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和諧平等、互相關愛的家庭環(huán)境對提高學生心理彈性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因此,想要切實提升高中生心理彈性,家長應當提高對學生心理變化、情緒變化的重視,加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狀態(tài),與教師一起尋找學生產生情緒波動的原因,并與教師一起探討相應的對策,積極向教師學習一些與青春期學生的正確溝通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來自家長的理解與關愛,面對學生考試失利、成績不理想等問題,應當給予學生理解與鼓勵,并不是一味地指責,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父母的希望、驕傲,永遠是父母最關心愛護的人,避免由于父母對子女的期待過高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彈性。
5.4?學生自身方面
想要切實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彈性,首先學生應當提高在自身的認知水平,對社會、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形成正確的認知,建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觀念,在面對學習中一些壓力與挫折時,能夠掌握一定的自我壓力調節(jié)能力。與此同時,學生應當注重與教師、同學、家長之間的溝通,在面對一些難以排解的問題,主動向家長或教師尋求幫助,拓寬自己排解壓力的路徑,進而實現心理彈性的有效提升。
通過上述幾點建議,雖然能夠實現高中生心理彈性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如果想要切實改善高中生的心理彈性現狀,首先應當讓高中生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因此,教師與家長之間應當互相合作,加強對學生的關愛,充分開發(fā)學生的心理潛力,幫助學生掌握應對各種挑戰(zhàn)的生活技能,讓學生在日后面對工作、學習、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時,能夠從容面對,主動尋求自我舒緩壓力的方式,為學生未來的良性發(fā)展奠定基石。
參考文獻:
[1]王堅杰,張洪波,許娟,等.合肥市小學生心理復原力與社會支持的關系.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21(3):162164.
[2]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心理學報,2008,40(8):902912.
[3]李志凱.留守兒童心理彈性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4):440442.
[4]譚水桃.不同心理復原力中學生家庭環(huán)境維度比較.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30(2):144146.
[5]滕秀杰,崔麗霞,李旭培.認知行為團體心理輔導促進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實踐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7):875878.
作者簡介:許雅青(1985—?),女,江西撫州人,碩士,主要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