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凌,陳巧敏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巖人民醫(yī)院,福建 龍巖 364000)
重癥哮喘合并急性左心衰為內急危重癥,該病病情發(fā)展快,患者入院后需盡快開展對癥治療,氨茶堿在喘息型哮喘、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心源性肺水腫致哮喘等疾病治療中效果均較為理想[1]。針對左心衰竭目前臨床常用藥物主要分為血管擴張藥、洋地黃類藥物,其中西地蘭屬于臨床常用洋地黃類強心藥物,該品給藥后可促進心肌收縮,從而改善患者癥狀,但是該品給藥后5~30min起效,若過量給藥現(xiàn)象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痛等不良反應的幾率顯著升高,因此,近些年,部分醫(yī)學研究者提出,對于重癥哮喘并發(fā)急性左心衰患者聯(lián)用氨茶堿和硝普鈉治療以提升臨床療效[2,3]。本次研究為論證上述觀點,比較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60例分別應用聯(lián)合西地蘭和氨茶堿以及聯(lián)合氨茶堿與硝普鈉兩種不同治療方案重癥哮喘并發(fā)急性左心衰患者預后情況。
實驗組30例聯(lián)合氨茶堿與硝普鈉治療患者中男(n=15)、女(n=15),年齡范圍為49歲~75歲、平均(63.52±1.52)歲,哮喘病程/平均病程為:5年~12年,(8.82±1.52)年。對照組30例聯(lián)合西地蘭和氨茶堿治療患者中男(n=16)、女(n=14),年齡區(qū)間為52歲~76歲、平均(63.51±1.55)歲,哮喘病程/平均病程為:5年~11年,(8.84±1.51)年。兩組患者性別占比、平均年齡、哮喘平均病程等基礎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本次研究對象均入院時結合患者相關肺功能檢查檢查結果以及心電圖等相關監(jiān)測結果均確診重癥哮喘并發(fā)急性左心衰;(2)患者與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與治療風險均知情。排除標準:(1)既往有重癥哮喘史且并發(fā)急性左心衰病史者;(2)入院前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者;(3)中途轉院或者同時期參與其他研究者;(4)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異常患者。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常規(guī)吸氧治療,對照組患者聯(lián)合西地蘭(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國藥準字H31021178)和氨茶堿(江蘇鵬鷂藥業(yè),國藥準字H32023584)治療,其中西地蘭注射液首次靜脈給藥劑量為0.4~0.8mg,而后2~4h靜脈追加0.2~0.4mg。氨茶堿注射液0.25g與50mL生理鹽水充分混合后以6mL/h的速度持續(xù)泵注給藥。實驗組聯(lián)合氨茶堿與硝普鈉(武漢人福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65354)治療,氨茶堿給藥方法參考對照組,硝普鈉注射液25mg與5% 50mL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后以lmL/h的速度持續(xù)靜脈泵注給藥。兩組患者均臨床癥狀控制后逐漸減少用藥劑量至停藥。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72h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呼吸指標(呼吸頻率、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搏輸出量、左室舒張末期內徑)改善情況,記錄并對比兩組心衰癥狀緩解時間以及患者總有效率、不良反應情況。以下為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顯效:干預后患者胸悶、喘息、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消失,呼吸頻率提升至30~40次/分;有效:干預后胸悶、喘息、呼吸困難、咳大量粉紅色泡沫痰等癥狀顯著減輕,呼吸頻率提升至30~40次/分,治療后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驚厥、心跳驟停、胃痛等不良反應,對癥處理后不良反應均消失;無效:若患者診療干預后胸悶、喘息、呼吸困難、咳大量粉紅色泡沫痰等癥狀均明顯改善,呼吸頻率未提升至30~40次/分。總有效率=(總病例數(shù)-治療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實驗組患者治療72h后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心率等血流動力學指標均低于同一時間段對照組,見表1。對比治療前后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呼吸指標及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
表1 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情況分析
實驗組患者治療72h后呼吸頻率、氧分壓均高于對照組,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呼吸指標改善情況分析
實驗組患者治療3個療程后左室射血分數(shù)、每搏輸出量、左室舒張末期內徑等心功能指標均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分析
實驗組20min以內以及21~40min內心力衰竭緩解例數(shù)均多于對照組,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心力衰竭癥狀緩解時間(n/%)
兩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兩組各項指標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n=30)
急性左心衰的發(fā)生多見于急性嚴重感染、支氣管哮喘、急性心律失常等疾病患者,哮喘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該病患者為過敏體質,在接觸到過敏原后機體可釋放多種炎癥因子,多種炎癥因子作用于呼吸道,致使患者出現(xiàn)氣促、呼吸困難、喘息等癥狀,重癥哮喘并發(fā)急性左心衰難以根治,若未及時行有效治療可危及患者生命[4]。氨茶堿給藥后作用于呼吸道平滑肌,對內源性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可產生抑制作用,進而阻止嘌呤與嘌呤受體的結合,同時對抗腺嘌呤引起的呼吸道平滑肌收縮,此外,氨茶堿可提升膈肌的收縮能力[5]。西地蘭屬于洋地黃類抗心衰藥物,該品可直接作用于心肌細胞,使患者心肌收縮能力得到提高,對于促進患者心臟輸出量增加也有重要價值?,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該品靜脈給藥后5~30min起效,持續(xù)作用時間在2~4天,但是持續(xù)給藥后可體內蓄積,進而誘發(fā)多種不良反應該品為重癥哮喘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常用藥物[6]。氨茶堿和硝普鈉治療方案實施過程中,作為臨床常用速效血管擴張劑,硝普鈉給藥后可直接對動靜脈平滑肌發(fā)揮作用,可有效舒張動靜脈血管并使外周血管阻力得到降低,能夠有效增加心排血量,改善機體缺氧?,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硝普鈉靜脈滴注給藥后即刻可達血藥濃度峰值,在肝臟內代謝為氰酸鹽,氰酸鹽無擴張血管的作用,靜脈滴注給藥后藥效可持續(xù)1~10min,屬于快速血管擴張藥物[7]。本次研究與阿米娜·馬木提[8]臨床研究結果一致,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此外,在本研究比較兩組應用不同治療方案患者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以及呼吸指標變化情況,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72h后相關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呼吸指標以及心功能相關指標相較于治療前均顯著改善,其中實驗組患者各項觀察數(shù)值均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心衰癥狀緩解相較于對照組較早且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綜上所述,重癥哮喘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聯(lián)用氨茶堿和硝普鈉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