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關華 李欣寧 翟川淇
摘要: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主力軍,要想使大學生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近年來,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積極地影響,眾多教師試圖通過影視作品這種輕松地方式開展大學生思政滲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文,筆者也將立足于影視作品開展大學生思政滲透進行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影視作品;思政滲透;大學教育
以前的大學思政教育多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大多是教師口頭講授,學生被動地聽,長此以往無法給予學生新鮮感和認同感,無法真正的使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心靈。大學時期,學生的自主意識覺醒,他們不愿意被人采取說教的方式教育,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開始產(chǎn)生抗拒,因此思政課必須要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功能,促進學生政治和思想上的健康發(fā)展。影視作品具有教育性、觀賞性、娛樂性等特點,將影視作品引入思政課,不僅能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還能使學生由被動地聽到主動地接受,對于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針對借助影視作品開展大學生思政滲透,本文將從“巧借影視人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通過影視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觀念”、“引薦優(yōu)秀作品提供源源不斷地精神力量”三點進行闡述。
一、巧借影視人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笔亲鲋赜谔┥降娜诉€是輕如鴻毛的人,完全在于個人的價值選擇。
對于黃文秀同志而言,她價值觀充分地體現(xiàn)在了入黨宣言上,她在申請書上寫道:“一個人要活的有意義,生存的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做出貢獻。”正是內心的這份堅定,支持她在親朋好友的反對下,從北師大研究生畢業(yè)后毅然的回到家鄉(xiāng),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不放棄、不退縮,直到為家鄉(xiāng)的脫貧致富奉獻了自己年輕的一生。如果在思政課上,教師只是這么簡單、蒼白的介紹黃文秀,學生是無法從內心深處感受黃文秀價值選擇的偉大的,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影視作品《黃文秀》讓學生一邊看,一邊了解黃文秀當駐村第一書記時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經(jīng)歷,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除了黃文秀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大學生、研究生畢業(yè)后希望到艱苦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電影《谷雨》就講述了一位大學生谷雨從繁華的大城市到山東偏遠山區(qū)支教,與唯一的女學生結下亦師亦友情誼,彼此心靈得到凈化的故事。教師在思政課上,通過播放這個公益微電影,有助于開啟學生畢業(yè)后選擇回鄉(xiāng)支教的愿望,幫助學生在支教的途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通過影視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觀念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精神應該深深植根于每個中華兒女心里。在大學思政課上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這有助于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將祖國的利益放在首位,做一位真正的愛國者。
以前,大學思政課的愛國教育是采取傳統(tǒng)的講述愛國人士生平事跡的方式開展的,這種以語言講解為主的教育,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在課上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會睡覺。借助影視作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能夠通過直白的、生動的、深刻的故事,將愛國主義直擊學生的心靈深處,使學生對祖國的敬意和愛意油然而生?!段液臀业淖鎳肥且徊恐v述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百姓與祖國息息相關的故事,通過小人物反映了大時代的變化。在思政課上,教師為學生播放電影,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感受祖國在各方面的變化,對于提升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有重要的幫助。此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抗日題材的電影,如:《1942》、《金陵十三釵》、《八佰》、《風聲》、等,充分反映了我國共產(chǎn)黨或人民群眾在抗日期間做出的偉大壯舉,體現(xiàn)了抗日時期特有的精神力量以及偉大的愛國情懷,在組織學生觀看學習的同時,讓學生從愛國主義的角度寫觀后感,或者組織學生談一談抗日精神,也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的一種有效途徑。除此之外,愛國還體現(xiàn)在外出旅行和迎接外賓上?!吨袊嗽诜侵蕖氛墙榻B中國人在非洲生活的一部紀錄片,里面真實的再現(xiàn)了中國人眼里的非洲以及非洲人眼里的中國人,學生通過觀看影片,能夠從內心深處油然而生一種對中國人的敬佩,感受作為一名中國人的幸福與責任。
三、引薦優(yōu)秀作品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精神力量是指從人的內心深處或思維層次所產(chǎn)生的自信、激情與活力。要想增強學生的精神力量,教師著重要從信念、信仰上引導學生。
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帶給觀眾的不單單是一個感人、喜人的故事,還有人物堅定的理想信念以及隱藏的精神力量。就比如,《功勛》這部電視劇用不同的敘述方式講述了八位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功勛人物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在沒看這部作品之前,相信有很多同學不了解甚至不認識于敏、張富清、黃旭華、申紀蘭、李延年,只是淺顯的知道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的故事,看完這部影視作品,學生會明白他們?yōu)楹问俏覈煌瑫r期的功勛人物,明白他們?yōu)楹螘@得共和國勛章,并感受他們所表現(xiàn)出的愛國主義、永不言棄、不懈奮斗、不畏艱難、開拓創(chuàng)新等新時代精神,這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寶貴的財富。此外,《潛伏》是一部關于信仰的故事,著力表現(xiàn)了特殊年代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奮斗與犧牲,看完這部電視,學生會對擁有信仰而熱血沸騰,相信學生也會尋找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信仰,并為實現(xiàn)自己的信仰而奮斗。
最后,在思政課上引薦影視作品教學,影視作品的選擇十分重要,教師要根據(jù)思政授課內容、學生的審美情趣等因素,選擇具有時代性、富含精神力量、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作品,這樣更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也更容易提升上課的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合理地安排影視作品的播放時間,比如90分鐘的思政課程,影片播放的時長以30分鐘至40分鐘為宜,剩余時間用于課堂講授或組織學生討論,這樣也不耽誤理論內容的授課。至于沒看完的部分,教師可以延伸教學,讓學生在課后觀看,培養(yǎng)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
總之,借助影視作品開展大學生思政滲透既能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也能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是一種十分有效的上課方式。
參考文獻:
[1]馮紅,李晴宜.紅色影視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06):6-8.
[2]楊美佳.紅色影視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1(01):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