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苗
摘要:何為生活化教學?生活化是指教學要結合學生實際生活體驗和生活經歷,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進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養(yǎng)成具有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的萌芽期,在聯(lián)系生活的同時,穿插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能夠使得學生更易理解課本內容,進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將針對日常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開展進行方法論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小學是學生道德與法治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然而在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通常有著教學方式過于僵化,課堂枯燥無味,師生不重視等問題的出現(xiàn)。因此,本文提出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方式,來解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具體方式如下。
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注重品德養(yǎng)成
教學生有效學習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的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在小學道德和法治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認識到學生獲得基本理論知識的必要性,這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使學生有效地學習知識。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重要的安全知識與動畫視頻相結合。因為小學生很年輕,所以其非常喜歡看動畫片,這樣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動態(tài)教育模式下,這可以使學生受益,影響視覺和聽覺,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點。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步建立正確的法治概念。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并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方式,并在道德和法治課堂中更加活躍。
二、融入生活案例,模擬還原情境
生活化教學是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借助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傳輸教材中的各種理論知識。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當全面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教材中的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科學篩選各種生活案例,為學生構建高效的課堂。
例如學生在學習《愛心的傳遞者》時,本章節(jié)主要內容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愛心,教師也會涉及到雷鋒叔叔的事跡,由于雷鋒事跡與學生距離較遠,教師就可以先引出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件,例如醫(yī)生和護士細心照顧病人,環(huán)衛(wèi)工人每天打掃衛(wèi)生,保證環(huán)境清潔,警察叔叔維護一方治安等,這些事例在講授之后,學生也會明白雷鋒精神就是愛心傳遞,無私奉獻,不求回報,以此培養(yǎng)學生奉獻社會的價值觀。
三、開展實踐活動,激發(fā)課堂熱情
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造一系列的教學條件,指導和鼓勵學生開展與教學密切相關的動手活動,以擴大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的應用。以“紙張從哪里來”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告訴學生樹木是紙張生產的原材料和森林砍伐的嚴重后果來拓展課堂教學的知識,并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
例如,植樹節(jié),這項活動著重于學生行為與道德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它們既有趣,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又比如,在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時,教師能夠從學生的生命過程下手開展教學,在課上組織學生討論自身的成長過程,另外融合不一樣大家年齡層的圖片展示讓學生感受到生命是比較有限的。在學生對大家的生命和發(fā)展的不容易擁有基礎上的認知能力和了解后,教師必須將這節(jié)課的學習擴展到學生的具體生活中,融合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確立自身的生命是安裝著親人的愛和希望的,在這個基礎上,促進學生造成感恩生活、學會感恩的感情,最后促使學生在生活中以具體的主要表現(xiàn)來感恩回饋爸爸媽媽。
四、拓展課外活動,提升實踐能力
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對于小學階段的其他學科來說,具有特殊性,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觀,從而以此來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這也是這門學科的重要教學目標。適當的課余活動對于加強道德和法治至關重要。只有當學生真正致力于某種環(huán)境中時,才能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和鞏固課堂知識,規(guī)范學生日常行為習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身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提升學生的法律知識基礎。
例如,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學習“我和動物交朋友”的知識點時,教師要讓小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都見過哪些小動物,喜歡的動物都有哪些,這樣課堂就會變得非常的活躍。這時,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會,組織全班學生去參觀動物園,讓學生去與動物親近,交朋友,這樣學生就能夠感受到實踐的學習樂趣,也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化的發(fā)展。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家長和教師也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融入生活化,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道德與法治在生活中的意義,能夠助力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參考文獻
[1]王燕花. 關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 2019(6).
[2]孫曉礪. 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生活化教學[J]. 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 2019, 000(003):P.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