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興
摘 要: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教師將情境教學法運用于語文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文章從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難題入手,通過對語文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積極作用的分析,提出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教學模式;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7-0126-04
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性特征,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把握語文教學策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以此培養(yǎng)學生情感,啟迪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想象力,開發(fā)學生智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難題
1.教師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依然占據(jù)著主體地位,致使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從教師的安排,很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綜合素養(yǎng)也難以得到切實提高。尤其是在講解閱讀理解等內(nèi)容時,部分語文教師習慣性地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答案來取代學生的思考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很少有機會進行主動思考,這導致學生逐漸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甚至對語文課堂產(chǎn)生抵觸心理。
2.教師過分追求技術效果
在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的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過分強調(diào)情境創(chuàng)設的技術操作,把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當成自己炫技的過程,忘記創(chuàng)設情境的最終目的,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運用大量的圖片、音樂、視頻等,卻忽略對情境所服務內(nèi)容的表達,造成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導致學生只關注情境,完全沒注意到需要學習的知識,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但不能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還給教學活動造成阻礙。
3.教師情境創(chuàng)設意識不足
首先,部分語文教師對運用情境法進行教學不夠重視,缺乏主動性,甚至出現(xiàn)敷衍了事、應付學校檢查的現(xiàn)象,學生自然也很難在學習情境中實現(xiàn)有效提高。其次,部分語文教師并沒有真正理解情境教學法的內(nèi)涵,片面地將情境教學法與多媒體教學畫上等號,因此其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很難發(fā)揮出預期的教學作用。最后,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較差,不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導致其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相差較遠,致使學生很難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獲得相應知識,學習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
4.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學生的需求不符
部分教師在開展情境化教學時,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要么追求情境教學效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過于簡單,致使學生幾乎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迅速得出結論,要么追求情境教學深度,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過于繁雜,致使學生無法理解,學習信心嚴重受挫。這種偏離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教學情境不但不會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還會給學生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帶來負面影響,實際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5.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沒有與時俱進
一方面,部分語文教師沒有結合當下的熱點內(nèi)容去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導致情境教學很難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無法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其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也存在滯后現(xiàn)象,這些落后的教學情境會導致學生很難有效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進而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很難保證。
二、語文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積極作用
1.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
在語文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仍然被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束縛,這導致其所倡導的教學理念和使用的教學策略既不利于新型課堂的構建,也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很難滿足現(xiàn)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將情境教學法融入語文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不但有助于豐富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和內(nèi)容,還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不斷探索教學情境應用的新策略,既要有效激發(fā)課堂教學活力,又要讓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以此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不斷收獲知識,提升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進行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時,語文教師可以選擇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原本枯燥的文本教學生動地展示出來,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中并不存在,它是教育工作者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一次積極嘗試,更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次大膽突破和有益補充。
2.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隨著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正在積極探究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但是在進入新的教育發(fā)展階段以后,這種教學策略顯然已經(jīng)不能滿足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需求,基于此,語文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積極運用情境教學法提升學生學習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語文學習中獲得快樂,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例如,在進行課堂情境構建時,語文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促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以此讓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提升綜合素養(yǎng)。
3.提升語文課堂的吸引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都處在發(fā)展階段,注意力和興趣點多變,常常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而對于那些一成不變的事物卻很容易產(chǎn)生抵觸心理,因此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策略已經(jīng)無法滿足他們的發(fā)展需求。語文教師必須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設法提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而情境教學法就能為語文課程教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多媒體教學、問題引入、游戲教學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此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活力,使語文課堂更具魅力、更加吸引人。
三、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1.找準切入點,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語文課程學習的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也應積極聯(lián)系實際生活,用生活化的教學內(nèi)容構建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一方面要明確教學情境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教學情境的生活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把握教學內(nèi)容中的生活化元素,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用一些符合生活實際的事例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語文學科的學習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為例,教材中涉及“令人難忘”的解析,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通常是按照這個詞的字面含義去進行解釋,由于缺乏生活化的事例講解,學生很難真正體悟出“令人難忘”這個詞在生活中的實際用法,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應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后,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尋找一些與“令人難忘”這個詞有關的事例,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用法。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一些記憶深刻的、難忘的事情。然后,教師再鼓勵學生勇敢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這時,有的學生說:“上周五,我放學回家后,吃了一口檸檬,酸得牙都要掉了?!庇械膶W生說:“去年暑假,我去看大海,海水蔚藍令人心曠神怡”……最后,在學生都積極分享了難忘的經(jīng)歷后,教師再對“令人難忘”這個詞的含義進行講解,以此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還可以讓學生掌握它的使用方法。這種生活化情境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和遷移能力。
2.根據(jù)課文需要,創(chuàng)設角色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是許多教師常用的情境教學方法,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性的角色扮演情境,以此讓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融入到情境之中,實現(xiàn)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其在閱讀課文時很難深入把握人物的特征和文章的脈絡,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扮演文章中人物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重新經(jīng)歷文章主角經(jīng)歷過的事情,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揣摩人物性格特征,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切實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狐假虎威》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文章中的老虎與狐貍等角色的性格特征、神態(tài)動作等進行分析,以此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再次,教師要為所有學生分配與之相適應的角色,如讓個子高大的學生扮演老虎,讓愛表達的學生扮演狐貍,讓膽小的學生扮演其他小動物等,并引導學生按照課文中的劇情進行情境重現(xiàn)。最后,在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就“百獸究竟是被什么嚇跑的”這個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以此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促使學生真正理解“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含義。教師通過帶領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角色扮演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不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3.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視頻情境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信息化教學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視頻教學情境,將原本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示出來,從而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增進學生對相關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備課階段利用信息技術廣泛搜集與大禹治水有關的故事背景和資料,以此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可以提前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關于“大禹治水”這一故事的視頻講解資料,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出來,將原本復雜的故事以動畫片的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有效幫助學生厘清故事脈絡,提升學生對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就動畫片中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細節(jié)進行討論,并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進行故事續(xù)寫,使枯燥單一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變得生動多元化,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通過情境化的學習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4.立足課堂導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良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和積極性。提問的方式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以此促使學生通過對相關問題的思考,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幫助教師高效完成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從而為接下來的正式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雪孩子》一課時,在開始正課之前,教師可以先在課堂導入階段向?qū)W生提出問題:“大家對于冬天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許多學生會想到“雪”。這時,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出問題:“如果冬天的雪變成了一個小孩子,那么會有什么樣的故事呢?”隨著教師問題的提出,學生探究興趣被充分點燃,這時,教師就可以順勢一邊翻開課本,一邊說:“那么我們一起去《雪孩子》這篇課文中尋找答案吧!”在整個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巧妙地運用幾個問題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將雪孩子的故事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冬天聯(lián)系起來,這能夠讓學生對冬天和雪都有更深刻的印象。
5.巧借拓展內(nèi)容,創(chuàng)設圖文情境
語文教學所使用的教材中有著大量的插圖,這些插圖能夠幫助教師構建課堂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在語文教學中,許多學生都會被教材上的插圖吸引,教師如果強硬地讓學生將注意力從插圖轉(zhuǎn)移到文本上,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基于此,教師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巧妙借助教材中的插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圖文情境,以此促使學生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更深刻地理解相關學習內(nèi)容。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為例,這篇課文含有多幅生動的插圖,教師如果能夠巧妙利用這些插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圖文情境,勢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細致觀察文中的小蝌蚪遇見鯉魚、烏龜和青蛙的插圖,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就插畫內(nèi)容說說自己的所感所想,以此幫助學生構建圖文情境。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并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同時將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與插圖一一對應起來,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
6.結合教學需求,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
游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形式,也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的方式,將學生喜歡的游戲與語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以此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學過程變得充滿趣味性,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的課后字詞的時候,為了減輕學生對字詞學習的抵觸心理,教師可以將課后的“鄧”“節(jié)”“齡”等生字詞以卡片形式展示出來,并將這些卡片當作比賽內(nèi)容,圍繞著這一節(jié)課的生字詞來開啟一個“生字詞擂臺”的小比賽。在比賽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挑選兩名學生進行搶答,然后隨機出示手中的生字卡片,回答準確率高且速度快的學生成為擂主,其他學生可以選擇攻擂的方式和擂主對決,直到教師手中的生字卡全都被認完為止。這種充滿競技性的游戲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并促使學生在搶答問題的快樂氛圍中,輕松掌握相關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四、結語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是指語文教師根據(jù)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借助圖片、音樂、視頻等手段創(chuàng)設出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的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等的基礎上,采用趣味游戲、圖文結合、問題導入、技術支持、角色扮演、生活化教學等多元化的方式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實效性,使語文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謝旭慧,謝旭華.教育戲劇視域下的中小學語文“情境演誦”教學范式探析[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9(05).
[2]施楊,沈月明.小學語文情境—活動識字教學模式探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08).
[3]宣英.語文情境教學法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4]孔凡成.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和語境教學法比較談——關于李吉林語文情境教學實驗系列研究之六[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2).
[5]孔凡成.對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中“情境”的反思——關于李吉林情境教學實驗系列研究之四[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2).
[6]孔凡成.從情境到語境——語文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思考[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3(02).
[7]靳彤.語文情境教學的人本主義特質(zhì)[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3(01).
[8]陳軍民.語文情境教學直觀性特征探幽[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3).
[9]郭蘭英,閆清麗.語文情境教學法初探[J].晉中師范??茖W校學報,2000(01).
[10]江蘭珠.微信群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芻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8).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Dong Qingxing
(Tianquan Teaching Point, Hongxiang Town,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refers to a teaching method in which teachers purposefully introduce or create vivid and specific scenes with certain emotional color and image as the main body, so as to cause students' certain attitude experience,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evelop students' psychological function. Teachers apply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to Chinese teaching, which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relevant knowledg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pplication problems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ositive role of creating situ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activitie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situation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 cor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