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林玲玲
(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北京 101101)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1]。在“兩個大局”的時代背景下,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黨中央也明確要求抓好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可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學習教育,重視青少年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再次強調,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2],更加體現(xiàn)了黨中央對青年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殷切希望。高職院校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全面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發(fā)揮黨史學習教育“必修課”的重要價值,是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務、新內容[3]。
根據(jù)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鍵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三全育人”過程始終,創(chuàng)新路徑,把黨史學習教育新要求融入“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努力培養(yǎng)出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建黨百年的歷史節(jié)點上,我們黨正在領導中國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新征程上奮勇前進,而新時代青少年群體就是這一征程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4]。新時代開展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的目的,就是讓這些見證者、接班人在感悟百年黨史的過程中增強歷史自覺,汲取開創(chuàng)未來的精神力量,強信念、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成長為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人才。
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高校要堅持“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5]。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yǎng)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方向目標[6]。因此,“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的核心是育人,其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出黨和國家需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與開展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三全育人”體系,可以促進其內涵發(fā)展,激發(fā)青少年愛黨愛國,更好地培養(yǎng)出具有堅定理想信念、高尚人格品格、更高綜合素質的人才。因此,黨史學習教育與“三全育人”工作體系是相輔相成的。
一方面,“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融入提供基礎與保障。肩負育人重任的學校需要匯聚校內教職工、社會、家庭多方力量,抓住青少年在學、離校、畢業(yè)各階段,對學生進行理論與實踐、校內到校外、線上和線下等全方位的教育,讓“三全育人”工作落地見效[7]。而這種“全員參與、全過程滲透、全方位融合”的育人模式,可以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融入提供隊伍、時間、空間上的全面保障。
另一方面,黨史學習教育的融入為“三全育人”工作體系賦予深刻的時代內涵。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蘊含著寶貴的育人資源。對青少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可以讓青少年重溫黨的偉大歷史,感受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進而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因此,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三全育人”體系,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又為“三全育人”工作注入了紅色內涵。
高職院?!叭恕惫ぷ鞯膶ο笾饕?8歲以上的青年及少數(shù)未滿18歲的少年,他們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青年們有理想、有擔當,國家才能有前途,民族才能有希望。高職院校擔負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培育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職責,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必須抓好高職學生的價值觀建設。黨史學習教育對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院?!叭恕惫ぷ黧w系意義重大。
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中,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如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qū)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偉大精神。雖然這些精神的產生背景和具體內涵各有不同,但對這些精神探本溯源,就會發(fā)現(xiàn)是源于一大批中國共產黨人、革命先驅的愛國主義情懷。他們?yōu)榱它h和國家的事業(yè),為了人民的幸福,才會在這些艱難時刻和歷史事件中不畏生死、不懼困難,才會形成這么一股頑強拼搏、忘我奉獻的愛國主義情懷。
由此可見,強大的愛國主義情懷貫穿在黨史中,把黨史學習教育中弘揚的愛國主義情懷融入“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可以讓愛國主義情懷成為高職學生成長的鮮活養(yǎng)分,為“三全育人”體系提供強大的精神保障。
黨史學習教育中蘊含著對青年開展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教育。這些美德包括:紅軍長征中不怕艱險、永不放棄的美德,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自力更生、勤勞勇敢的美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yī)護人員展現(xiàn)出的舍家為國、舍生忘我的美德等。
黨史學習教育中弘揚的這些中華傳統(tǒng)美德,凝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品格,可以為學生的品格塑造提供豐厚滋養(yǎng)。因此,讓黨史學習教育中弘揚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內化為高職學生的品德,有助于其形成頑強奮斗、無私奉獻的職業(yè)品格,這為高職院校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構建新時代“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筑牢了道德基礎。
引導高職學生學習黨史的過程也是向其播種理想信念火種的過程。學生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帶領工農紅軍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歷經生死考驗,最終走向成功;可以看到,在成功的背后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支撐著紅軍,他們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
這些黨的艱苦奮斗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資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絕佳素材。將黨史學習中蘊含的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核心,融入高職院?!叭恕斌w系,可以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這為高職院?!叭恕斌w系提供了價值保障。
在2021年全國職業(yè)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職業(yè)教育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8]。隨著《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頒布實施,國家對職業(yè)教育的內涵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yè)院校、國家“雙高?!苯ㄔO單位,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yǎng)具有家國情懷、職業(yè)素養(yǎng)、工匠精神”的財經商貿類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全面深入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突出財貿特色、專業(yè)特點和職業(yè)定位,取得了一定成效,推進了學校高質量發(fā)展。與此同時,學校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chuàng)新探索出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學?!叭恕惫ぷ黧w系的實踐路徑。
以思政課教師和專業(yè)課教師為主體,依托成立“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工作站(研究中心)”,認真研討如何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加強黨史與專業(yè)的結合,探索在課程思政中引入黨史學習的途徑,強化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緊密聯(lián)系。思政課教師牢牢抓住“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關鍵課程”,深入挖掘黨史中的紅色史料,強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識。輔導員通過班級主題活動、團支部活動等形式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學生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強化職業(yè)素養(yǎng)、汲取力量、奮勇前進。校辦黨支部積極開展“學育1+2”活動,由1名支部黨員教師帶動2名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共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專題學習等,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各環(huán)節(jié)各要素充分融合。圖書館等教輔單位人員為學生提供黨史學習資源,豐富服務育人實踐。校領導、學生黨支部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退休老黨員同志、學生骨干、校外專家等多方力量對學生宣講黨史、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同時,學校注重聯(lián)動家庭中的育人力量,組織學生通過“我聽親人講四史”主題征文活動,聆聽家人講述親身經歷的四史故事,寫下“我心向黨,四史永傳”“從家史看四史,我們和祖國共進步”“走進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等作品,達到家校共育的效果。
在黨史學習教育引領下,學校凝聚教職工、學生個體、校外專家、家庭成員全員參與到育人過程中,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分工明確的育人團隊,真正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工作體系,構建全員育人模式。
打牢學生在學階段的思想根基。學生沒有經歷過黨在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戰(zhàn)爭和動蕩,普遍對黨史了解不深。對此,學校堅持守好課堂主渠道,從學生踏入校門學習開始,就通過深化課程思政建設和思政課改革,推進黨史進課堂,加深學生對黨史的學習和理解,提升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理論自信。針對沉浸式、體驗式的活動對高職學生更有吸引力的特點,學校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作用,緊扣黨史學習教育,開展豐富的校園活動。充分利用首都紅色資源,分期分批組織學生赴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香山革命紀念地等參觀。開展黨史知識競賽、紅色經典誦讀、電影展映配音、畫彩建黨百年等活動,學校廣播站開設專欄,分享黨史故事,播放紅色曲目,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增強對中國革命文化的認同,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筑牢學生離校期間的思想認識。在寒暑假期間,學校策劃推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微講解系列視頻,組織學生參加“我聽親人講四史”主題征文等活動,填補假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
扎牢學生畢業(yè)階段的理想信念?!拔謇稀毙v團成員、離退休老同志、學生黨支部書記、輔導員等為即將畢業(yè)離校的學生黨員講黨課,幫助畢業(yè)生明確步入社會后如何堅定理想信念、勇?lián)鷷r代責任,將個人工作發(fā)展融入國家事業(yè)發(fā)展中,保障育人工作不斷線。
學校完善“全程育人”各環(huán)節(jié),抓住青年學生受教育的關鍵時期,將黨史學習教育貫穿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各階段,激勵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繼承艱苦奮斗作風、積極參加各類競賽、勇攀技能高峰。學生斬獲了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上職教賽道金獎、“青創(chuàng)北京”第十一屆“挑戰(zhàn)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紅色專項”賽事一等獎等一系列獎項。
利用校企合作育人的職業(yè)教育優(yōu)勢,學校與北京市陶然亭公園、徐悲鴻紀念館、通州區(qū)水米田幼兒園等單位企業(yè)開展密切的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學校組建學生志愿服務隊為參觀陶然亭慈悲庵的游客提供導覽講解服務,將優(yōu)秀革命文化傳播給更多市民。學校教師帶領學生化身幼兒園教師,為幼兒講授“繪畫作品獻給黨”的美術課程和“祖國祖國我愛你”的音樂課程,提升了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價值感。
運用網絡平臺,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三全育人”的大思政課。學校大力推進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深度融合,校級平臺和二級平臺協(xié)同發(fā)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網絡育人內容。推出線上暢游紅色紀念館學習體驗活動,線上閱覽建黨百年紅色故事繪《連環(huán)畫里的中國共產黨100年》,以線上形式傳播黨史?!柏斮Q青年”微信平臺推出《青年大學習》、 線上《四史誦讀》等欄目。建筑工程管理學院組織學生錄制“重溫紅色家書堅定理想信念”,通過微信平臺進行定期播報,傳播正能量。依托“財貿大講堂”“學理論讀經典”等文化育人品牌,使學生在各種講座活動中加深對黨史內容、理論、路線及方針政策的認識,推進學校文化育人平臺的內涵建設。
貫穿人才培養(yǎng)過程的多元化平臺為學生職業(yè)品質的培養(yǎng)提供了充分的鍛煉和機遇,為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營造了濃厚的氛圍。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加強了學校育人平臺的建設,夯實了從校園延深到校外、從線下拓展到線上的“全方位育人”體系,對于塑造理想信念堅定、專業(yè)技能過硬、專業(yè)素養(yǎng)過關的財經商貿類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黨史學習教育和“三全育人”工作相輔相成,高職院校要充分發(fā)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大力探索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職院?!叭恕斌w系的路徑,不斷深化“三全育人”在人員、過程、空間上的內涵建設,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能夠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提供堅實支撐的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