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廖貽鵬,苗華磊
(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4)
常規(guī)濕法煉鋅工藝主要包括氧化焙燒—兩段浸出—凈化—電積四個主要步驟,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煉鋅工藝。該法以硫化鋅精礦為原料,在高溫下氧化焙燒得到鋅焙砂,過程中鋅、鐵等元素被氧化成高價態(tài)化合物,一部分鋅、鐵的氧化物相互反應生成難溶于水和稀酸的鐵酸鋅(ZnO·Fe2O3),在硫酸的作用下,鋅焙砂中的有價金屬進入溶液中,而鐵酸鋅的浸出率只有2%~3%,浸出渣中60%以上的鋅以鐵酸鋅的形式存在,浸出渣含鋅18% ~20%,浸出過程渣率為45% ~50%左右[1~7]。有的鋅冶煉企業(yè)為了提高鋅的浸出率,采用熱酸浸出工藝破壞鐵酸鋅的結構,此時鐵也被大量浸出,后續(xù)需要采取復雜的工藝進行沉鐵,沉鐵渣屬于危廢的范疇,品位普遍偏低,難以回收利用,造成二次污染和資源浪費[8,9]。
以濕法煉鋅工藝為基礎,開展酸性浸出條件優(yōu)化及元素浸出行為研究,在適當的條件下既提高鋅的浸出率又可防止鐵被大量浸出,將有利于降低浸出渣率、減少渣處理能耗、節(jié)約生產成本,具有明顯的經濟及環(huán)保效益。
試驗的原料為國內某濕法煉鋅廠的中性濃密機底流,過濾后烘干,取樣分析主要成分及鋅的物相,分析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中浸渣主要成分分析結果 %
表2 中浸渣鋅物相分析結果 %
硫酸鋅、氧化鋅、硅酸鋅容易被硫酸浸出,硫化鋅需要在氧化性氣氛下才可浸出,而鐵酸鋅在常規(guī)酸浸條件下幾乎不被浸出。
試驗所用試劑主要有含量為98.3%的分析純硫酸以及自制的去離子水。
試驗所用儀器及設備清單見表3。
表3 主要儀器與設備
中性濃密機底流用旋片式真空泵抽濾實現固液分離,得到中性浸出濾渣及濾液,從濾渣中取出100 g放置在托盤中,在鼓風干燥箱中于100℃下烘干直至質量不再變化,用電子天平稱量干渣的重量,根據重量損失計算濾渣含水率;根據試驗需要,配制成一定濃度及體積的稀硫酸溶液,在恒溫水浴中加熱并不斷攪拌,向稀硫酸溶液中加入中性濾渣,根據液固比計算所需的干渣量,然后依據含水率折算成中性濾渣的實際加入量,反應完成后過濾并將浸出渣烘干,取浸出渣分析主要成分及物相,考察不同浸出條件下元素的浸出率、渣含鋅及渣銀品位的變化。
2.1.1 終酸對渣含鋅及渣率的影響
控制不同的終酸,在溫度T=90℃、液固比R=7~9∶1的條件下進行酸性浸出,浸出時間為t=5 h,過濾,用熱水洗滌濾渣,考察不同終酸對渣含鋅及渣率的影響,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終酸對渣含鋅及渣率的影響
從圖1可知,隨著酸性浸出終酸的提高,浸出渣中元素被浸出的趨勢加強,渣率逐漸地降低;渣含鋅隨著浸出終酸的提高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趨勢,浸出前期隨著終酸的提高,易浸形態(tài)的鋅化合物被大量浸出,渣中鋅的總量下降趨勢大于渣率下降的趨勢,渣含鋅會出現下降的情況,浸出后期鋅以鐵酸鋅等難浸化合物形態(tài)存在,隨著終酸的提高,其它元素優(yōu)先于鋅被浸出,渣率繼續(xù)下降,浸出渣中鋅的下降趨勢小于渣率下降趨勢,渣含鋅反而會出現上升的結果??梢酝茰y若繼續(xù)提高終酸,難浸的鐵酸鋅等化合物也將被浸出,渣含鋅仍會繼續(xù)下降。從試驗結果可知,浸出終酸不宜控制過高,過高的終酸會使大量的鐵酸鋅被浸出,浸出液中鐵含量將升高,增加了除鐵的難度與成本,選擇終酸為40 g/L為宜。
2.1.2 終酸對渣銀品位的影響
控制不同的終酸,在溫度T=90℃、液固比R=7~9∶1的條件下進行酸性浸出,浸出時間為t=5 h,過濾,用熱水洗滌濾渣,考察終酸對渣銀品位的影響,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終酸對渣銀品位的影響
從圖2可知,隨著酸性浸出終酸的提高,浸出渣中銀的品位從250 g/t逐步提高至390 g/t,這是由于終酸提高后,浸出渣中的有價金屬逐步被浸出,銀幾乎不與硫酸反應,仍然留在渣中,浸出渣率隨著終酸的提高而降低,渣銀品位也將隨之升高,渣銀品位的提高有利于銀浮選過程銀的回收。
2.1.3 終酸對元素浸出率的影響
在溫度T=90℃、液固比R=7~9∶1的條件下進行酸性浸出,浸出時間為t=5 h,過濾,用熱水洗滌濾渣,考察浸出終酸對渣中鋅、銅、鐵、鈷、鎳、氟、氯等元素分布的影響情況,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終酸對浸出過程元素浸出率的影響
從圖3可知,隨著終酸從25 g/L提高至50 g/L,有價金屬Zn、Cu、Co、Ni的浸出率逐步上升,提高終酸有利于元素的浸出,此時雜質元素Fe、F、Cl的浸出率也隨之提高,Fe的大量浸出將增加除鐵工序的負擔,F、Cl的大量浸出將加快管道、設備的腐蝕程度,影響電解工序的操作環(huán)境及析出鋅質量。因此將終酸控制在40 g/L左右既能較大程度地保證有價金屬的浸出率,又可降低雜質金屬的浸出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溫度T=90℃、終酸40 g/L的條件下,對比了不同液固比的酸性浸出試驗,考察液固比的影響,反應時間為t=5 h,過濾,熱水洗滌濾渣,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液固比條件下的浸出結果 %
從表4可知,將液固比從7~9∶1提高至10~12∶1時,浸出渣率差別不大,各元素在浸出渣中的含量變化亦不明顯。因此,控制液固比為7~9∶1即可滿足要求,更有利于系統(tǒng)體積的穩(wěn)定控制。
2.3.1 溫度對渣含鋅及渣率的影響
在液固比R=7~9∶1、終酸40 g/L的條件下,浸出時間為t=5 h,過濾,熱水洗滌濾渣,改變酸性浸出溫度,考察溫度對渣含鋅及渣率的影響,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溫度對渣含鋅及渣率的影響
從圖4可知,隨著浸出溫度的提高,渣率及渣含鋅逐步降低,當溫度大于90℃后,渣含鋅及渣率降低的趨勢變緩,因此浸出溫度控制在90℃左右即可滿足要求,過高的浸出溫度將增加蒸汽用量,使能耗增加。
2.3.2 溫度對渣銀品位的影響
控制不同的浸出溫度,在液固比R=7~9∶1、終酸40 g/L的條件下進行高溫高酸浸出,浸出時間為t=5 h,過濾,用熱水洗滌濾渣,考察浸出溫度對渣銀品位的影響情況,結果如圖5所示。
從圖5可知,隨著浸出溫度的提高,浸出渣中銀的品位逐步提高,當浸出溫度大于90℃以后,渣銀品位提高不明顯,因此將浸出溫度控制到90℃即可。
圖5 浸出溫度對渣銀品位的影響
2.3.3 溫度對元素浸出率的影響
控制不同的浸出溫度,在液固比R=7~9∶1、終酸40 g/L的條件下進行高溫高酸浸出,浸出時間為t=5 h,過濾,用熱水洗滌濾渣,考察浸出溫度對渣中鋅、銅、鐵、鈷、鎳、氟、氯等元素分布的影響情況,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溫度對浸出過程元素浸出率的影響
從圖6可知,隨著浸出溫度的提高,有價元素Zn、Cu、Co、Ni的浸出率提升較為緩慢,溫度對它們的浸出率影響較小,溫度控制在90℃時既能保證浸出速率,又能使有價金屬的浸出率相對較高,滿足生產的需求。
在浸出溫度為90℃、液固比R=7~9∶1、終酸40 g/L、反應時間5 h的條件下開展最佳條件試驗,結果見表5。浸出渣中鋅、銀的物相分析結果見表6、表7。
表5 最佳條件試驗結果 %
表6 浸出渣中鋅的物相分析結果 %
表7 浸出渣中銀的物相分析結果 g/t
由表5可知,在最佳試驗條件下,浸出渣含鋅為17.87%、渣含銀0.038%。
從表6可看出,鋅在鐵酸鋅物相中分布最多,說明在此試驗條件下,無法將鐵酸鋅分解,必須破壞鐵酸鋅的結構,才能繼續(xù)提高鋅的浸出率,相對于中浸渣而言,酸浸渣中硅酸鋅的含量大幅度降低,硅的大量浸出將影響礦漿的過濾性能。
從表7可知,浸出渣中的銀以單質銀為主,其次是硫化礦物中銀和硫化銀,銀品位的提高有利于銀的浮選回收[10]。
1.中浸渣中鋅的物相主要為硫酸鋅、氧化鋅、硫化鋅、硅酸鋅、鐵酸鋅。
2.試驗的最佳條件為:浸出溫度90℃,液固比7~9∶1,終酸40 g/L,浸出時間為5 h,此時鋅的浸出率為75.97%,渣含鋅為17.87%,渣率為37%,渣銀品位為380 g/t。
3.浸出渣的物相結果表明,最佳試驗條件下,除鐵酸鋅外,其它形態(tài)的鋅基本被浸出完全,90%的鋅以鐵酸鋅形態(tài)存在,銀則主要以單質銀和硫化銀的形態(tài)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