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軍
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光陰一分一秒地流逝著,古今中外許多人來了又去,卻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名著,是不同時代的映射,是不同心境的表達,在歷史長河流過去的時候,像一粒粒沙子,最終被打磨成珍珠,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當今社會,電子信息技術從各方各面侵入我們的生活,雖然在很大程度上給我們帶來了享受與便利,但是也讓許多不懂得自我約束的小學生沉溺于電子游戲、網絡視頻等其中,既影響了身體健康,使體魄、視力等得不到良好的保證,也不斷侵襲著他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tài)。急需將他們從這種狀態(tài)下解救出來,而文學名著引入語文課堂,能夠很好地轉移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進入與眾不同的文學世界。
小學生從小閱讀文學名著,能夠在作者筆下認識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能夠在字里行間看到時代的烙印,體會到用筆墨展現的異彩紛呈。將文學名著引入語文課堂,能夠通過閱讀極大地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質量,為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和語言文化的發(fā)展都鋪墊下良好的基石。甚至能夠在他們心中埋下文學的種子,輔之以日積月累的潤養(yǎng),假以時日,小小的種子能夠長成大樹,為文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再添一抹色彩。但是文學名著進入課堂不可盲目,本文中將提出幾點注意事項。
一、小學生文學名著的閱讀保質保量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受到重視,《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應達到的閱讀數量,而新課標的語文教材中更是引用了多篇名著精彩片段,可見文學名著的閱讀對于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尤其關鍵。但是小學生的閱讀不能只追求數量而囫圇吞棗,將文學作品匆匆翻過一遍,卻只是簡單知道講了些什么事情,什么寫作技巧也沒學會,什么心得體會也沒留下。只有讓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保證,在廣泛閱讀中能夠讀到好書,形成自己的文學積淀,變成自己頭腦中的一筆精神財富,才算是真正具有現實意義。
二、根據小學生發(fā)展需要,細化閱讀方式
文學名著進入小學語文課堂是迫切需要實現的任務。但是不能拋棄教材,舍本逐末。課堂上和教材中的閱讀是最基本的,首先要扎實課內所學,然后引入名著,逐步充實語文教育的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鞏固課本所學,對教材中的人物和感情有更清晰的認識,而且可以積累經驗,遇到課外閱讀,可以條件反射一樣聯系所學,進而將課上學到的閱讀分析方法運用出來,從而降低閱讀的難度。
在名著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名著的特點,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比如,在人物描寫較多的片段,選擇分角色朗讀,根據不同的人物特點讓學生們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出來。在自習課時,可以讓學生們自由閱讀,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手中的書里。在閱讀不同的文學作品時,學生們可以窺見不同的世界,見識到不同的人物,從而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明確自己的是非觀,養(yǎng)成寶貴的精神品質。
三、引導學生步步扎實,使用科學的閱讀方法
小學生們年齡還小,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需要教師們首先示范和教導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首先要教導學生們有耐心,對于不認識的漢字或不理解的地方積極提出疑問,通過自己查找答案或者請教師長來答疑解惑,遇到精彩的地方可以進行摘抄或者寫下自己的感悟。另外,部分同學擁有數量可觀的名著讀本,卻把它們遺忘在書架上。這樣就使讀書失去了意義。教師們可以在周末或者其他課余時間帶同學們走進圖書館,豐富他們讀書的渠道,珍惜每一個文學作品。
總的來說,讓文學名著走進小學語文課堂,與小學生們親密接觸,是語文老師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要讓文學作品成為學生們真正的朋友,讓閱讀時刻與他們相隨,讓他們的文學萌芽植根于沃土,進而長成參天大樹。
385150033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