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風
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已經被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同樣也給教育領域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和挑戰(zhàn)。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物教師,如何抓住機遇,靈活運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網絡平臺等信息化手段,以信息手段為介質構建出高效實驗課堂,助力學生高效地掌握實驗步驟、原理,是其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诖耍疚木腿绾谓柚谛畔⒓夹g構建高效生物實驗課堂的方法、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引言
實驗一直以來都是高中生物課堂的重要組成,是培養(yǎng)學生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途徑。然而,就當下高中生物實驗的實際情況來看,仍存在一定問題:譬如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實驗基礎設施不完備、實驗演示方法單一等,嚴重影響了實驗教學的有序開展。為提升實驗教學效果,需要生物教師深刻意識到這一問題,及時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教學技術,全面實現實驗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創(chuàng)新,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協作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學生對實驗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進而極大地提升生物實驗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一、信息技術的內涵及其對生物實驗教學的意義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及人才興國的強國理念不斷推廣,各種高、精、尖技術得到迅速發(fā)展,尤其是信息化、互聯網技術作為21世紀的重要發(fā)展技術,獲得各行各業(yè)的倍加關注。在此背景下,教育領域同樣實現了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逐漸實現了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并在不斷的深入融合、融入中誕生了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智慧課堂等全新的教學體系,讓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煥然一新。通過信息技術在生物課程中的應用,教師可以將實驗過程、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制作成動畫或者短視頻,直觀地展現出來,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驗流程,并配以專項講解,分析重難點,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掌握實驗知識點。其次,能夠增強生物實驗的安全性與科學性。就生物實驗來看,其難免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引發(fā)污染等危害,有些物質還對人體會產生極大的危害,且部分生物實驗物質價格高昂,如(吡羅紅、甲基綠)等,對學校也是一種經濟壓力。而合理地利用信息化實驗方法,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加便捷地分析實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校的負擔,有效地避免意外出現,從而保障實驗的綠色性、安全性、科學性等。
二、借助信息技術構建生物實驗高效課堂的路徑
(一)樹立正確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師執(zhí)教水平
在信息化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將發(fā)生變革,在此形勢下,需要學生和教師都有新的發(fā)展。作為新時代的高中生物教師,務必要實現和現代化教學的接軌。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教學意識,意識到信息化教育是當代教育的大勢所趨,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理念、工具將被逐步取代,正確認知教育信息化對當代生物實驗教學帶來的積極影響。其次,要具備較強的信息素養(yǎng),能夠靈活運用多媒體、投影儀、電子白板、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能夠靈活制作微課、設計課件,實現信息技術在生物實驗課堂中的深度融合。在自我發(fā)展上,生物教師應當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加強同儕溝通,交流經驗,不斷學習新時代背景下的新知識,以實現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實驗課堂中的靈活運用。
(二)利用信息技術展示音視頻,實現實驗教學“可視化”
信息技術的顯著功能就是“可視化”和“直觀性”,在生物實驗課堂中,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的音視頻播放、動畫圖片展示功能,將實驗步驟、操作流程、結果直觀展現出來,并配以專項講解,有效促進學生對實驗知識的理解、吸收,并在音視頻的作用下強化學生感官體驗,讓枯燥的生物課堂更加多元化、趣味化。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首先可利用FLASH制作電腦課件,將“自主制備材料(如新鮮苔蘚類葉、菠菜葉等),制片,利用顯微鏡低倍觀察和高倍觀察”等一系列過程制作成微課,在課程中適時展示,在課件展示和教師專項講解下,分析實驗現象、結果,學生能夠直觀分析現象,把握原理,進而有效提升實驗效果。同樣,為實現實驗教學效果的再優(yōu)化,生物教師也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等媒介,將信息資源進行轉化,并儲存在計算機中。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借助電腦實現數據化,將實驗數據變化情況直觀地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實驗,從而有效解決部分學生學習資源匱乏、實驗效率低下等問題。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挖掘信息技術的多元功能
為深度發(fā)揮出信息手段的優(yōu)勢,高中生物教師要大膽對信息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和突破,不能停留于PPT講解或者視頻講解中,而是要充分認知到信息技術的特征,挖掘其多元化功能,最終構建出“信息技術+”的教學體系。例如,生物教師可借助于信息技術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大數據跟蹤功能,掌握當代高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設計出更加趣味性、探究性的實驗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與小組合作、情境教學、游戲化教學、項目化教學等多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融合,真正實現實驗教學體系的優(yōu)化。同樣,信息教育技術具備多樣化功能,除去具備可視化外,同樣具備錄影、攝像等功能,在課堂中,生物教師可以利用攝影技術將學生的實驗情況全過程記錄下來。在實驗活動開展前,教師可點擊攝像功能,讓學生或者教師親自進行操作,可以邊操作邊調整拍攝角度,將學生的實驗步驟、實驗過程全方位記錄下來,并展示在電子白板上,幫助學生發(fā)現自身在實驗操作步驟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查漏補缺。
總結:
信息時代的降臨打破了常規(guī)的教學體系,帶來了眾多機遇與挑戰(zhàn)。就實際情況來看,當下大部分高中生物教師已經在廣泛運用信息技術,但對其的應用方法仍然較為單一,尚未深度挖掘其優(yōu)勢。在越來越信息化、網絡化的新時代下,高中生物教師不能止步于以往的教學經驗,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育觀念,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找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避開其弊端,實現其與生物實驗課堂的深度融入、融合,最終構建出高質量、高水平的現代化、信息化高中生物實驗課堂。
參考文獻:
[1]徐玲玲.借助信息技術 構建生物實驗高效課堂[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3):104-105.
[2]常承霞.基于信息技術構建高中生物實驗高效課堂策略探究[J].才智,2020(04):193.
[3]孫富民.信息技術支持下高中生物實驗高效課堂構建研究[J].天津教育,2021(12):74-75+78.
325450033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