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華
摘 要:隨著我國最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已經與當下學生學習需求無法匹配,且不符合高中歷史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尤其是新高考背景之下,高中歷史教學必然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應對教學挑戰(zhàn)和教學難題。思維導圖的運用革新了高中歷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文章就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學案例為入手點,從思維導圖的運用價值和運用路徑兩個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思維導圖;教學運用
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之間相互關聯,也與現代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思維導圖則是一種加強知識內容關聯性的學習策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將重難點知識匯總起來,以圖形的方式關聯起來,這對高中生梳理和理解歷史學科知識點有極大幫助。現階段,思維導圖在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已經應用到了各個學科中,有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教學經驗得以借鑒。所以,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是高中歷史教育教學進步的大趨勢。
一、思維導圖的解讀
具體來說,思維導圖將一個中心概念定義為了一級主題,根據知識點或者信息源的階梯次序和邏輯,發(fā)散延展為二級主題、三級主題等分支,每個不同等級之間的主題又通過關鍵詞進行銜接,最終將知識點或者信息源以體系化、整體化和空間化的圖畫圖像形式展現出來[1]。就學習發(fā)生的過程來看,思維導圖將學習完整過程的步驟、知識細節(jié)、知識梯度、知識規(guī)律和知識主題等進行了圖示化和結構化表達,圖文并茂地展示了知識的高度濃縮概念。高中歷史學知識點龐雜多樣相互聯系,而高中生又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高速時期,對于高中歷史學中的重點、難點、交叉點知識內容理解起來較為困難[2]。思維導圖則可以將這些晦澀難懂的歷史學知識內容圖示化展現。
二、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價值
(一)發(fā)散學生思維
心理學家東尼·巴贊在創(chuàng)設思維導圖的時候參考的便是人類大腦的放射性思
維過程。所以,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和使用過程中積極發(fā)揮出放射性思維,進而演變?yōu)闅v史知識點的探究學習,實現發(fā)散創(chuàng)新思維學習,推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二)降低學習難度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多,涉及的知識面廣、涵蓋了高中歷史的時空維度,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感覺到難度大,朝代混淆、歷史意義記不清等情況。思維導圖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將這些碎片化的歷史學科知識組成了一個可視化的網絡,彼此之間構建了一個清晰的邏輯關系[3]。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在理解基礎上進行記憶,有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思維導圖充分調動了思維能力,學生也能更好地融入學習過程中。
三、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方略
(一)課前運用
具體化、系統(tǒng)化、精細化是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個特點。這也是高中歷史和初中歷史的最大差異。所以,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首先就是做好課前預習,即在課前進行運用。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開展之前,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協助學生針對即將開展教學的內容進行一個系統(tǒng)化知識描繪,形成一個集合文字內容和圖片內容的思維導圖,運用圖形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較為全面地了解。
例如,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關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國家”相關內容教學之前,因為學生會通過課程內容學習到中華文明的起源、發(fā)展、基本結構以及早期華夏之地的國家介紹,所以對于中華文明起源、中華文明發(fā)展以及早期國家分布等內容務必要有一個準確了解。教師以文明作為一個中心概念定義為一級主題,將文明起源、文明發(fā)展以及早期國家等劃定為二級主題,三級主題則包含文明分類、文明創(chuàng)造以及國家分布等的具體內容解釋[4]。再將一、二、三級主題通過關鍵詞鏈接,學生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全面了解即將學習的知識。
(二)課中運用
教師不僅要運用思維導圖教學,還需要在實際教學開展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運用思維導圖構建自己的歷史知識體系。即在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學中,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點,配合自己的記憶規(guī)律和思維習慣,依托科學合理的思維導圖將不同歷史知識內容之間聯系起來,構建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知識內容體系[5]。
例如,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相關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符號、線條、批注、層次結構將“鴉片戰(zhàn)爭情況”“鴉片戰(zhàn)爭影響”等不同知識點呈現在思維導圖中,讓學生能夠清楚觀察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同時,學生圍繞諸如“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差異”“兩次鴉片戰(zhàn)爭與香港的割讓影響”等教學主題延展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教學,并將知識點有機結合構建屬于自己的歷史知識體系。
(三)課后運用
課堂教學前和課堂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更多是針對新知識點內容的學習。課后運用思維導圖,側重點則是混淆知識點、新舊知識的有效結合,將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碎片化的知識線索化、圖像化和系統(tǒng)化,保障學生對于所學新知識和新內容能夠及時高效進行鞏固。尤其是在針對一堂課程結束、一個單元結束,進行系統(tǒng)化的鞏固和復習,運用思維導圖可以理清這一階段的歷史學知識內容,增強理解程度。
比如,關于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特點、性質、具體情況、意義、結構等具體內容呈現出來。同時,通過思維導圖將其中“人民解放戰(zhàn)爭”與“抗日戰(zhàn)爭”“抗戰(zhàn)勝利”等章節(jié)內容聯系起來。這樣,學生思維導圖學生便能將不同板塊的知識系統(tǒng)關聯起來的效果,課后鞏固過程中理解和掌握也就順理成章。
結束語:
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能夠有效降低高中生學習歷史的難度、發(fā)散學習思維提升歷史學學習熱情,還能夠促進學生對于高中歷史知識點的串聯和深化理解。就實際運用思維導圖展開歷史教學來說,高中歷史教師還應當注意思維導圖應用方式的優(yōu)化,在考慮到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總進度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學習差異,確保在循序漸進基礎上潛移默化改進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的方式,提升學生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子軒,熊英.使用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材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第二課堂(D),2022(01):44-45.
[2]顧竟雄.關于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高考,2021(32):43-44.
[3]鄭輝.百年征程孕育偉大的時代精神——統(tǒng)編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紅色主題”教學設計與實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0):88-90.
[4]蔡淑萍.淺議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4):82-83.
[5]趙舒婷.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21.
397550033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