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
摘要:走向情境的語文無紙化測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錯綜復雜、無限逼近真實生活的具體情境,也為教師最大限度地測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搭建了有效載體。測評要在形成能力整合型目標的基礎上,厘定素養(yǎng)包裹型目標;要以“素養(yǎng)測評”為內(nèi)容取向,以“任務進階”為設計邏輯,以“多元呈現(xiàn)”為呈現(xiàn)形式。測評的實施要圍繞目標,制作量表;分享量表,助力表現(xiàn);召開會議,總結反饋。
關鍵詞:無紙化測評;小學語文;情境;素養(yǎng)導向;任務進階
與紙筆測試的文本語境相比,走向情境的無紙化測評,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錯綜復雜、無限接近真實生活的情境,從而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無紙化測評究竟該如何實施呢?筆者以二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的無紙化測評為例,談一談我們的做法和思考。
一、語文無紙化測評的目標厘定
(一)立足教材,形成能力整合型測評目標
制訂語文無紙化測評的目標,不能空穴來風,而是要立足教材,依循由“文本”到“單元”再到“教材”的解讀思路,系統(tǒng)梳理核心考點,進而明晰測評的核心能力目標。
課后習題是提煉測評目標的主要依據(jù),也是明確文本和單元測評目標的重要抓手。以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三篇課文共有10道課后練習題——3道指向整體感知,3道指向動詞的理解、體會和運用,其余4道指向朗讀與識記字詞。由此,可以明確第一單元的測評目標:閱讀時,能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能準確理解、體會動詞,并能運用動詞說完整的句子。依照這個思路,可以形成二年級上冊教材中每個單元的測評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整冊教材的測評目標不是各單元目標的簡單疊加,因為單元與單元之間的測評目標并非彼此孤立,而是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tài)勢。教師需要對各單元目標進行整合與篩選,從識字寫字、閱讀和表達三個方面制訂能力整合型測評目標(如表1所示)。
制訂無紙化測評目標時,應當對需要考查的知識、技能進行適度整合,并將其置于真實情境之中,賦予知識、技能以動態(tài)的、實在的功能意義。表1所示的測評目標,顯然脫離了語言運用的具體情境,是靜態(tài)的、惰性的知識技能型目標。但是不可否認,它是創(chuàng)設情境、制訂無紙化測評目標的重要依據(jù)。
在對表1所示的目標進行適度整合后,我們以 “跳跳虎邀客記”為主題,設計如下情境:
跳跳虎辛苦了一年,終于讓家園煥然一新。時值虎年春節(jié),它準備邀請伙伴們到家里做客。它邀請了哪些伙伴?它是怎么邀請的?伙伴們又會對它的新家提出怎樣的建議呢?
在這個情境的驅動下,形成了由具體情境包裹的測評目標:
1.能準確認讀詞語,能準確運用相關詞語清楚地向大家介紹新家(整合表1中的目標1、目標2、目標3、目標10、目標13)。
2.能積累、背誦本學期所學古詩,并且選取適當?shù)墓旁娮髌窂堎N于書房(整合表1中的目標8、目標9)。
3.能用合適的語氣朗讀對話,抓住關鍵語句把握主要內(nèi)容,能對故事中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發(fā)表自己的感受(整合表1中的目標4、目標5、目標7)。
4.了解留言條格式,并能在適當?shù)膱龊鲜褂昧粞詶l,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目的(整合表1中的目標12、目標13)。
這樣一來,原本彼此并列、互不相干的技能型目標,在具體情境的驅動下實現(xiàn)了打包重組,測評的目的也不再是機械的知識考查,而是在知識的情境化整合與運用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素養(yǎng)測評。
需要注意的是,目標的整合要有“據(jù)”可循,不能脫離教材,無視課標;也要量“力”而定,不能人為拔高難度,超越低年段兒童的認知和能力范疇。
二、語文無紙化測評的內(nèi)容設計
(一)內(nèi)容取向:由“知識考查”到“素養(yǎng)測評”
當下盛行的一些游園會、嘉年華等活動看似熱鬧,其實質卻是紙筆測試的翻版,依然重知識、輕素養(yǎng),重文本語境、輕真實情境。而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面對的是綜合情境,要想解決情境中的具體問題,靠的不是一堆冷冰冰的知識,而是持續(xù)且穩(wěn)定的素養(yǎng)。因此,在設計測評內(nèi)容時,應緊握“素養(yǎng)方向盤”,穿越“知識泥沼”,用情境包裹知識,綜合權衡測評內(nèi)容能否有效測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如測評內(nèi)容能否緊扣語言文字的根本,考查學生建構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能否有效引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與理解?能否調動學生高階思維的參與,考查學生高階思維的能力層級?能否積極調動學生閱讀時的審美趣味,產(chǎn)生相應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考查詞語認讀時,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出示一組詞語,讓學生讀一讀,只要讀正確就算闖關成功。要知道,認讀詞語考查的是學生對詞語音和形的識別??疾槿绻共接诖?,就忽視了詞語學習的真正價值——語義運用。我們可以設置一個交際情境,有真實的交際對象、真實的交際意圖和真實的交際場景,鼓勵學生在認讀詞語的基礎上,針對具體對象,運用部分詞語進行表達。這就既考查了學生認讀詞語的情況,又考查了學生在真實情境下的語用素養(yǎng)。
同樣,古詩文的考查也不能就古詩考古詩,讓學生沒頭沒腦地“背一背”,只是將古詩文從“紙上”搬到了“嘴上”。新課標指出,第一學段古詩文學習應“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因此,無紙化測評應該在具體情境的引領下,從“誦讀”“想象”“體驗”“感受”四個角度綜合考查學生真實的古詩文素養(yǎng)。
(二)設計邏輯:由“試題拼接”到“任務進階”
支持紙筆測試的底層思維是知識邏輯,所以,紙筆測試多以題目的形式呈現(xiàn);走向情境的無紙化測評則以生活邏輯架構測評內(nèi)容,通過任務的形式,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其予以素養(yǎng)測評。
以上述“跳跳虎邀客記”測評為例。測評前,我們給學生發(fā)放跳跳虎頭套,促使學生代入角色,快速融入測評情境。隨后,以“跳跳虎邀請動物到新家做客”的情境開啟測評,以“故事情境包裹具體任務、具體任務包裹具體問題、具體問題包裹核心知識”“大情境包裹小情境、大任務包裹小任務”這樣層層包裹的測評樣態(tài)設計任務,以闖關的形式呈現(xiàn)任務,使每一個任務都對準測評的相關目標。
第一關:我的新家我介紹(該任務指向測評目標1)。
圍繞“我的新家我介紹”任務,創(chuàng)設情境:
跳跳虎首先來到小小鹿家,小小鹿笑著問:“跳跳虎,我對環(huán)境的要求可高啦,你家長什么樣子?漂亮嗎?”
進而,向學生提問:
親愛的跳跳虎,這就是你的新家(出示新家圖片),你能用上這些詞語(出示10個詞語,包含部分易讀錯生字詞,以及量詞、動詞、形容詞等)向小小鹿介紹你的新家嗎?最好能讓小小鹿通過你的介紹喜歡上你的新家哦!
測評時,先請學生讀詞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根據(jù)字形猜一猜,或者現(xiàn)場查字典。讀完詞語后,觀察新家圖片,進而選用部分詞語介紹新家。
第二關:新家更有文化味(該任務指向測評目標2)。
圍繞“新家更有文化味”任務,創(chuàng)設情境:
1.跳跳虎來到有智慧、有學問的小山羊家。說明來意后,小山羊神秘地拿出三幅圖,說:“親愛的跳跳虎,請你逐一觀察三幅圖,看看這三幅圖分別讓你想起了學過的哪首詩?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背一背吧!”
2.親愛的跳跳虎,如果請你從三首詩(《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中選擇一首張貼在書房里,用來激勵自己努力學習、積極進取,你覺得哪一首詩最合適?請說明理由。
這兩個富有文化意味的問題情境,驅動學生挑戰(zhàn)任務。
第三關:改造家園心血多(該任務指向測評目標3)。
圍繞“改造家園心血多”任務,創(chuàng)設情境:
跳跳虎走啊走,在路上碰到了一只哭哭啼啼的小青蛙。小青蛙喜歡聽故事,于是,跳跳虎聲情并茂地給它講了一個《青蛙看?!返墓适?。
隨后,以“你能用適當?shù)恼Z氣朗讀青蛙和跳跳虎之間的對話嗎?”“青蛙為什么能夠看到大海?至少說出兩點原因?!薄扒嗤芸朔щy,終于看到了大海。你在改造新家的過程中,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嗎?跟小青蛙分享分享吧(出示舊家圖片,學生觀察對比后再分享)”三個問題,測評學生朗讀對話、整體感知、聯(lián)系生活談感受的能力。
第四關:“寫”張留言邀請它(該任務指向測評目標4)。
圍繞“‘寫’張留言邀請它”的任務,創(chuàng)設情境:
告別小青蛙后,跳跳虎終于來到了小白兔家??墒?,無論它怎么敲門,小白兔都不開門。怎么辦?對了,寫留言條!
由于本次測評是無紙化測評,我們并未讓學生直接寫留言條,而是巧妙地出示一份格式不正確、內(nèi)容不妥當?shù)牧粞詶l,向學生提問:親愛的跳跳虎,你覺得這份留言條寫得對嗎?如果不對,該怎樣修改呢?
(三)呈現(xiàn)形式:由“單一符號”到“多元呈現(xiàn)”
紙筆測試說到底是一種符號測試,測試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形式難免單一固化。走向情境的無紙化測評由于測評情境更開放、更包容,在測評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形式上可以更多元、更具創(chuàng)意,從而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挑戰(zhàn)欲望。這里的“多元呈現(xiàn)”有三大要義:
一是童趣感。低年段學生更愿意參與趣味感濃、挑戰(zhàn)性強、富有競賽意味的游戲活動。本次測評以“跳跳虎邀客記”為主題,測評前我們給學生發(fā)放跳跳虎頭套,強化其角色代入感和認同感,同時采取闖關形式,驅動“跳跳虎”們以最飽滿的熱情融入情境,參與挑戰(zhàn),解決問題。
二是生活感。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滿足學生生活需求的測評,才能賦予知識重要的意義,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跳跳虎邀請伙伴們來新家做客,怎樣向伙伴們介紹新家、該選用哪首詩裝飾書房、伙伴不在家時怎樣“寫”一份留言條等,其情境本身就無限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對學生而言,參與測評就像“過日子”一樣親切、自然。
三是儀式感。走向情境的無紙化測評不能只圖熱鬧。測評前要有儀式感,讓學生初步了解測評的意義及注意事項;測評時也要有儀式感,學生手持任務闖關卡,每個情境、每個任務的具體要求都清楚地呈現(xiàn)在卡片上,教師鄭重地在卡片上蓋星時,會給學生莫大的鼓舞;測評后也少不了儀式感,引導學生回顧、總結、展望,并且為每一個學生頒發(fā)相應的榮譽證書,賦能學生素養(yǎng)發(fā)展。
三、語文無紙化測評的評價實施
(一)測評前:圍繞目標,制作量表
評價量表越清晰,就越有助于測評的順利開展。制作量表時,要有目標意識,緊扣測評目標細化評價的指標和明確各項指標的區(qū)分度。以第一關為例,該任務主要考查學生能否讀準詞語、能否準確運用詞語、能否清楚介紹新家這三方面的關鍵能力。因此,評價指標一欄從這三個維度來設計(如下頁表2所示):每項指標分為三個星級,每個星級以具體可感的數(shù)量詞來描述,更方便教師評判星級。整份量表清清楚楚,素養(yǎng)導向的測評目標落地有聲。
測評中,究竟該如何使用量表?大體上有兩種做法:第一,僅供教師參考;第二,提前與學生分享量表內(nèi)容。第一種做法,量表成了教師的“尚方寶劍”,面對具體問題時該如何表現(xiàn),又該表現(xiàn)到什么程度?作為被測評者的學生渾然不知。這種做法顯然是對量表功能的窄化。第二種做法充分放大了量表功能,在學生挑戰(zhàn)任務前便告知量表內(nèi)容,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現(xiàn)圖景,搭建良好的表現(xiàn)支架,推動學生朝著量表中的星級目標努力;另一方面,教師不再是測評反饋的唯一主體,學生也可以對照量表進行自我監(jiān)控和反思。
(三)測評后:召開會議,總結反饋
闖關成功、獲評相關星級并非測評的終點。學生通過這次測評,反思自己的全程表現(xiàn),了解優(yōu)勢和不足,明確今后的語文學習方向,才是走向情境的無紙化測評的長遠意義。從這個角度來說,測評后召開一次總結反饋會,為學生提供總結反思的平臺,也就勢在必行了。
需要注意的是,二年級學生心智尚淺,反饋會不能辦成枯燥無味的總結會,更不能辦成居高臨下的“批斗會”,而應該為學生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以觸動學生感性經(jīng)驗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反思。比如,可以“最滿意的一瞬間”和“最遺憾的一瞬間”為話題,引導學生回顧測評表現(xiàn),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有學生說,在介紹新家時他選用了6個詞語,感到特別自豪;有學生說,在完成第四關時,自己竟然忘記了留言條的格式,感覺很遺憾,通過這次測評,自己再也不會忘記留言條的格式了;還有學生說,他最喜歡“新家更有文化味”這個任務,因為這個任務,當天晚上他就將《登鸛雀樓》這首詩用毛筆寫下來,貼在了書房里……
學生的交流,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自我反思;另一方面也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走向情境的無紙化測評貼近學生生活、滿足學生興趣,能在測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助力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菊榮.表現(xiàn)性評價“三要素”:目標、任務與評分規(guī)則[J].教育視界,2020(13).
[2] 閔慧.小學語文情境化命題的設計策略[J].語文建設,2021(20).
301150190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