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萌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在教育實踐中,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五育并舉”理念,尊重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成長規(guī)律,選取既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又契合學科特點的教學內容與素材,這是英語教師一直面臨并積極解決的難題。
英語繪本作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輔助教材、拓展閱讀教學的重要資源,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的運用。英語繪本教學是一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模式,是“五育并舉”理念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落腳點和切入點。
其一,關于繪本的概念
繪本一詞為外來語,即圖畫書,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在英語中表述為“picture book”,指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一類書籍。繪本故事通常富有童趣,蘊含多學科知識,潤物無聲般浸潤兒童的價值觀與精神世界。
其二,繪本中圖畫的重要作用
1.繪本中的圖畫精美、色彩豐富,能很好地吸引兒童注意力,天然地適合與美術學科的融合,滲透“美育”要素,提高兒童的審美品位。
2.繪本中的圖畫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的形象思維特征,便于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單詞、句子與故事情節(jié)以及情景之間的具象的直接聯系,學生無須“轉碼”成為母語文字就能理解,可以直接構建英語語言思維模式。教師可以借助圖畫教學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多元智能,滲透“智育”。
3.繪本中的圖畫真正地立足兒童視角,主題貼近兒童的真實生活,將英語語言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發(fā)揮閱讀教學知識傳授的工具性價值基礎上,展現英語閱讀的人文性,體現真、善、美的人文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
4.繪本讀物圖、文互補,圖片能夠對文本未講述的內容進行“補白”,充分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兒童融入繪本的情境中,通過體育、勞動等學科主題的滲透,落實“五育并舉”中不同的教學目標。
首先,繪本教學與教材相比。繪本相較于教材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更有利于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繪本教學不以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傳授為主要目標,而更關注主題意義,通過對繪本故事主題意義的探索,尋找繪本故事中蘊含的真、善、美,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傳播正能量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次,繪本教學與語篇教學相比。語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知識,了解文本篇章結構的布局和寫法技巧,掌握閱讀策略,嘗試寫作即遷移應用所學知識;繪本教學則偏重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和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在“智育”的滲透中,偏向授人以“漁”。
再次,繪本教學與故事教學相比。兩者具有相似性,但本質上有所區(qū)別。故事教學側重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而繪本教學還要教會學生會“看”,用正確的方式“看”,對圖片細節(jié)的觀察、與人物情感的共情、對故事情境的感知等,從而在腦海中建構“學生自己理解的”故事,長遠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第四,繪本的學科融合功能。繪本的可拓展性話題更多、范圍涉獵更廣,并且能真正地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寫作。教師可以選取不同題材和體裁的繪本進行教學,融入“五育并舉”中不同學科的重點內容。
繪本閱讀教學與其他教學形式相輔相成,不可替代,但繪本能彌補教材教學所難以達至的目標。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特點包括:為學而讀(read to learn)、 學會閱讀 (learn to read)、悅讀(read for pleasure)、為思考而閱讀(read for thinking)。
繪本閱讀教學關注主題意義,關注文章本身意欲傳遞的思想內涵,讓閱讀不再囿于功利化,啟發(fā)學生思維,關注人的成長,更能實現學科育人、學科融合和五育并舉的目標。
6個月~6歲(前閱讀階段):建立文本意識,識別簡單字母和單詞,為語言儲備期。
6歲~7歲(初始閱讀和編碼階段):學習字母和發(fā)音之間的關系,懂得拼讀的實質。
7歲~8歲(鞏固熟練階段):積累常見詞(sight words)并自動化識別,流利閱讀,開始默讀。
9歲~13歲(以獲取新知為目的的閱讀階段):進行獨立閱讀,但看問題的角度單一。
15歲~17歲(多視角閱讀階段):對主題相關的已有知識和新知識進行多視角整合。
18歲及以后(建構和再結構階段):通過分析、綜合和評價文本,建構知識和觀點,并創(chuàng)造新知識。
6個月~6歲(早教期):對大部分家庭而言該階段是兒童英語閱讀習得的“空白期”;兒童無語言儲備,無英語環(huán)境。
6歲~7歲(英語啟蒙階段): 初識英語,識別字母和簡單單詞,無文本意識。
7歲~8歲(語言知識和技能鞏固階段):有一定語言積累,能夠進行簡單對話,但對文本和語篇接觸不多,無文本意識。
9歲~11歲(初始閱讀階段):開始進行簡單的語篇學習,但無解構能力,以尋找答案為目標。
11歲~13歲(鞏固熟練和編碼階段):建立文本意識,能夠流利閱讀,了解文章架構;能夠仿寫,但無法分析、評價文本以建構知識和表達個人觀點。
6個月~6歲(早教期):營造家庭英語閱讀氛圍,有一定語言儲備。
6歲~9歲(前閱讀期): 一二年級,開始養(yǎng)成英語閱讀習慣,識別簡單的單詞,建立文本意識,懂得拼讀的實質。
9歲~10歲(基本閱讀期):三四年級,形成常見詞(sight words)與自動化識別,流利閱讀。
11歲~12歲(后閱讀期):五六年級,能夠進行默讀,根據閱讀主題進行思考,以獲取新知為目的進行閱讀。
12歲及以后(獨立閱讀期):12歲以上進入中學階段,能夠進行獨立閱讀,養(yǎng)成英語閱讀習慣,無外界因素影響自主閱讀,能夠對與主題相關的已有知識和新知識進行整合,開始多視角閱讀。
其一,對比。新生入學英語啟蒙階段,學生無任何英語語言儲備,而母語習得方面,兒童在啟蒙之前已經有了一定閱讀量(家庭繪本)和語言儲備。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母語閱讀習得方面已經可以以獲取新知為目標進行獨立閱讀,而英語閱讀還只停留在獲取信息和答案為目標的基礎閱讀階段。
其二,分析。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小學一二年級在進行英語啟蒙閱讀的同時,還應該幫助學生進行英語語言儲備,完成母語習得階段兒童應該完成的英語閱讀目標,故加入英語繪本教學可以縮小學生英語閱讀與母語閱讀在語言儲備和閱讀量方面的差距。
綜上所述,英語繪本是一種具有實現閱讀工具性目標,能夠進行學科融合、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傳播人文文化,實現“五育并舉”的重要的教學素材,但是如何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選擇適合的文本,開展繪本閱讀教學,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教師要改變教學中只關注英語語言知識傳授的現象,讓英語繪本教學在小學低段的英語教育啟蒙期,點亮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明燈!